蒋勋说红楼梦 编辑

2012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

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说红楼梦

蒋勋说红楼梦 》是2012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台湾美学学者蒋勋。本书主要收录了蒋勋个人对于《红楼梦》的私人见解以及《红楼梦》中独特的人文内涵。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蒋勋说红楼梦

作者:蒋勋

出版时间:2012年7月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数:2186 页

ISBN:9787542638786

类别:文学

定价:420 元

开本:16 开

装帧:平装

性质:系列丛书

图书信息

编辑

第一辑

页 数:268

字 数:280000

开 本:16开(195mm×271mm)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542632791

包 装:平装

定 价:35.00元

第二辑

作 者:蒋勋 著

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说红楼梦

出版时间:2010-11-1页 数:270

字 数:260000

开 本:16开(195mm×271mm)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542633262

包 装:平装

定 价:35.00元

第三辑

作 者:蒋勋 著

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3-1

页 数:260

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说红楼梦

字 数:255000开 本:16开(195mm×271mm)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542634634

包 装:平装

定 价:35.00元

第四辑

作 者:蒋勋 著

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说红楼梦

出版时间:2011-5-1

字 数:285000 开 本:16开(195mm×271mm)

页 数:28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542635457

包 装:平装

定 价:35.00元

第五辑

作 者:蒋勋 著

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说红楼梦

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8-1

版 次:1

页 数:272

字 数:270000

印刷时间:2011-8-1

开 本:16开(195mm×271mm)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42636164

包 装:平装

定 价:35.00元

编辑推荐

编辑
本书有三大卖点

1、本书是台湾美学大家蒋勋先生的《红楼梦》私家讲堂。蒋勋老师阅读《红楼梦》多达三四十遍,可谓品读最到位、讲解最感人的《红楼梦》赏析书。

2、本书是蒋勋先生密藏多年以后,首次和读者分享共读《红楼梦》,并以独特的青春视角、脱离了考据之后的纯文本解读《红楼梦》。这里没有“红学”的考据,只有迷人的小说本身!

3、蒋勋老师在《红楼梦》和读者的人生间架设了一条通道,只有跟着蒋勋读《红楼梦》,才能真正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老师带你游遍《红楼梦》的每个角落,会发现,原来你也在其中!

“不老的传奇”林青霞唯一的偶像就是蒋勋老师,她说:“蒋勋老师是我唯一的偶像,听老师讲《红楼梦》,心里会产生安定的力量。”

《蒋勋说红楼梦》是蒋勋老师倾注长达半个世纪反复阅读《红楼梦》数十多遍后的心血之作,也是蒋老师根据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的震撼大作,他让读者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以全新视角详解整部《红楼梦》。

蒋勋先生说:“《红楼梦》是可以阅读一辈子的书。我是把它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上海三联书店相关负责人表示,《蒋勋说红楼梦》是系列套书,共八本,此次博览会上发布的是第一本,其他七本将陆续与读者见面。此书每本约28万字,是一部市场上不可多得的新视觉解读《红楼梦》的优秀作品,是可以一读再读,永久收藏的珍品。

内容简介

编辑
蒋勋先生根据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让读者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真正感受到这部伟大的中国文学巨著非凡的魅力。我们不只是在阅读《红楼梦》,我们也在阅读自己的一生:一本书,可以不断让你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可以阅读一生的书。让我们随着蒋勋先生一起重读《红楼梦》,从中感受青春、体悟人性!

作者简介

编辑
蒋勋,台湾著名美学家、文学家、画家。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生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等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得各界好评。其中早些年,北京三联就曾引进他的著作《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随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生活十讲》的热卖,引起了不小的“蒋勋热”,他对《红楼梦》独特且全方位视角的解读,让林青霞每周必飞台湾亲听蒋勋授课《红楼梦》,并称蒋勋老师是她唯一的偶像。

目录

编辑

第一辑目录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我的《红楼梦》记忆

一本写青少年的书

秘密的青春王国

《红楼梦》的结局

最像镜子的小说

八十回的《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还”的哲学让人超越

真事隐去,心存悲悯

最早的女权主义者

神话和名字的背后

含玉而生的宝玉

神话情缘

黛玉还泪

生命的真相

“命”与“运”的预言

贾雨村与娇杏

放飞奁中钗

繁华与幻灭

放下的领悟

解注《好了歌》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多看一眼的情缘

章回与悬疑

贾雨村的心机

林黛玉出场

庄子的禅机

贾府的萧疏

贾府的人物关系

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贾宝玉抓周

人性的中间地带

回归人性的本质

为自己而活

阮籍嵇康

竹林七贤与自我实现

生命的真性情

关于亡国之君

颠覆体制的英雄

曾经活出过自己的女性

回到十二三岁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

冷子兴冷眼旁观贾雨村

林黛玉的家教

贾雨村重返仕途

黛玉眼中的贾府

贾府的建筑

黛玉和贾母的相见

陪衬的描写:迎春、探春、惜春

林黛玉的灵性存在

浓墨重彩王熙

恍若神仙妃子

机关算尽太聪明

黛玉见舅舅

王夫人口中的宝玉

贾府的进餐礼仪

尘世相遇,何等眼熟

作者对自己又爱又恨

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宝玉惊人的深情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心如止水的李纨

贾雨村的难题

护官符

英莲被卖的过程

贾雨村深谙官场机巧

“呆霸王”与他的母亲和妹妹

小男孩的诡计

薛家母子入住梨香院

薛蟠在贾府如鱼得水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生命结局的印证

晴雯:作者疼爱的悲剧角色

发育中的宝玉

宝玉春梦的场景铺排

悠悠荡荡入梦来

青春期的闲愁

宝玉游太虚幻境

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香菱: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黛玉、宝钗: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元春: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

第二辑目录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贾敬的寿宴

贾瑞为情而死

贾家伦理细节的讲究

寿宴的“玩意儿”

《红楼梦》中当年看的戏

大户人家的礼数与心思

不知不觉季节的更换

秦可卿病重

悲喜的穿插与编织

贵族文化中的人际关系

秦可卿的委屈

繁华与幻灭

关于心情的空镜头

王熙凤挑逗贾瑞

情既相逢必主淫

《红楼梦》中的戏曲

《还魂》与《弹词》

两种不同的死亡形式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瑞、王熙凤的调情

贾瑞的山盟海誓

贾瑞无法自制的情欲

贾瑞至死不悟的深情

贾瑞的身世

贾瑞的痴情悲剧

死于自我情欲的火焰中

最苦的情欲煎熬

风月宝鉴

对人性的深层领悟

贾瑞对自己的污辱

情欲的本质

贾瑞的死亡

人性的各种悲剧

贾瑞的冤孽之症

无法自救的贾瑞

何苦以假为真

人永远跨不过的门槛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的死亡

淫丧天香楼

文学的场景描述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

否极泰来,周而复

红楼梦的现代管理元素

曹雪芹抄家后的领悟

三春去后诸芳尽

贾珍的过度反应

秦可卿的丧礼

清代大丧礼的细节

捐官只为丧礼可以风光

丧礼的场景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王熙凤的现代个性

王熙凤的教养

王熙凤与现代管理学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对人世的透彻领悟

宁国府下人眼中的王熙凤

管理从造名册着手

点名

人事管理,责任分配

时间管理

威重令行,秩序出现

凤姐最忙的一天

凤姐哭灵的仪式

王熙凤的管理能力

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生活中的放松

王熙凤温暖、调皮的一面

宝玉向王熙凤撒娇

林如海去世

北静王见宝玉

出殡的巨大场面

文学呈现官派丧礼

侧写北静王

繁华中的感伤之雾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不受后有的缘分

缘分告别时的淡淡哀伤

一清如水的缘分

宝玉心中完美的形象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

贵族与农家的对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怡红院迷路探深幽

第十八回 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助情人林黛玉传诗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三辑目录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回到文本

拒绝长大的宝玉

眷恋两小无猜的童年

真实才是真正的救赎

好的小说家是佛菩萨

宝玉的心理描写

眷恋童年的记忆

文学留下的生活细节

写小说是一种人生历练

袭人和宝玉斗气

宝玉生气的细节

《庄子》是一种美学心境

宝玉读《庄子》

宝玉续写《南华经》

贤袭人娇嗔宝玉

贾琏的情欲熬煎

人的动物性的一面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聪明绝顶的王熙凤

深藏不露的强势

凤姐打趣让贾母开心

贾母替宝钗过十五岁生日

点戏的心思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生旦净末丑

湘云的快人快语

山木自寇 源泉自盗

宝玉瞪瞪地发呆

当下的领悟与执著

人生的执迷与眷恋

拈花微笑

参禅的执著

猜谜

枕头与兽头

贾政的悲哀

灯谜谶语

宝钗写出自己的命运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元春的寂寞

烫蜡钉朱

……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庵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声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十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四辑目录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小说的圆满状态

橡皮擦都擦不掉的记忆

最大的领悟是彻底的谦卑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回归人之常情的关怀

聚和散的人生哲学

晴雯的放肆

袭人的包容

我的心使碎了也没人懂

同盟的快乐

千金难买一笑

史湘云的童年记忆

相亲

人情的细微变化

……

第五辑目录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老妪醉卧怡红院

《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

刻意的安排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王熙凤戏弄刘姥姥

茄鲞

茄鲞的做法

惊心动魄的对比

穿林渡水藕香榭

贾母当解说员的快乐

由点心引出的思考

佛手跟柚子的隐喻

妙玉的分别相

妙玉的讲究与宝玉的世法平等

品位是一个无底洞

宝玉对妙玉的开示

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妙玉

牌坊的隐喻

……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语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则凤姐泼醋 喜出望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侣

第四十七回 呆霜王调情遭毒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白雪红梅园林集景 割腥啖膻闺阁野趣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自序

编辑
许多人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大部分的畅销书,在短短一、两年,高踞消费排行榜,看到书商的夸张广告:没三十秒就卖出一本!令人咂舌。

但是,畅销书流行的热潮一过,就像一堆废纸,也在消费者的脑海、心灵上留不下任何痕迹。

所谓“畅销”,也就是快速“退流行”。

在急功近利的商人眼中,仍然追逐着短促的流行,追逐着假象的畅销。

书店里满坑满谷的书,有几本会是你读完以后舍不得丢掉的书?

书店里满坑满谷的书,有几本会是你读过一次还想再读的书?

书店里满坑满谷的书,有一本书可以永远留在身边,一读再读,在一生的不同阶段给你感悟、启发,给你反省、思考的吗?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红楼梦》其实是一本畅销书,三百年来,从手抄本流传,到木刻活字本,到石印本,一直转换成电影、连续剧,《红楼梦》不但没有随着时间“退流行”,《红楼梦》在不同的世代,发生了久远而广泛的影响。

书商在做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的畅销排行榜?,无法理解《红楼梦》在长达一百年、两百年间真正永不消褪的“畅销”。

但是,生命短促到只有一个月,一个星期的计较,当然看不到一百年、两百年。

《红楼梦》是三百年来的大畅销书,如同德国出版界以一千年统计,发现最大的“畅销书”是基督教的《圣经》。

所有的“经典”才是真正的畅销书。

一千年、两千年为计算,有多少人阅读过《老子》、《论语》、《庄子》、《诗经》

历史有另一张畅销书的排行榜。

作家迷恋短促的“畅销”,不可能是好作家。

读者迷恋短促的“畅销”,也不可能是好读者。

《红楼梦》的作者用十年的时间写一部没有写完的小说,他如果计较一个月的“畅销”,不会写这本书。

最早的《红楼梦》的读者,用手抄流传的方式,一字一字抄写,抄写完百万字,他们如果在意“畅销”,也不会做这件事。

让“畅销”归于“畅销”;让“经典”归于“经典”。

《红楼梦》仍然在许多人的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读都那么不同,就像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

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

每个人心中或许?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

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人生看来很简单,却很难说“喜欢”或“不喜欢”。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是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语言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

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她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

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

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却当然心中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有严重的洁癖,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

但是,《红楼梦》的作者,很委婉也使人们感受到妙玉洁癖背后隐藏的热情,她极爱宝玉,但她的爱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她的孤芳自赏变成一种怕受伤的保护,像最柔软的蛤蜊,往往需要最坚硬的外壳来防卫。

妙玉的不近人情,正是一种防卫的硬壳。

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

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红楼梦》的作者通过一个一个不同形式的生命,使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上进”,为什么“洁癖”,为什么“爱”,为什么“恨”。

生命是一种“因果”,看到“因”和“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

“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

《红楼梦》使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领悟“慈悲”的意义。

“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受苦的形式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但是,《红楼梦》的每一章、每一回都可以单独当成一个短篇小说来看待。

许多年,《红楼梦》在我的床头,临睡前我总是随便翻到一页,随意看下去,看到累了,也就丢下不看。

事实上,《红楼梦》并没有一定的“开始”,也没有一定的“结束”。

如同我们自己的生活,即使琐琐碎碎、点点滴滴,仔细看去,也都应该耐人寻味。

《红楼梦》最迷人的部份全在生活细节,并不是情节。

因此,每天能阅读一点就阅读一点,反而可能是读《红楼梦》最好的方法。

《红楼梦》读久了,会发现自己也在《红楼梦》中,有时候是黛玉,喜欢孤独,有时候是薛宝钗,在意现实的成功,有时候是史湘云,直率天真,不计较细节。

十二金钗,或许并不是十二个角色,她们像是我们自己的十二种不同生命阶段的心境。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美。

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宝玉,其实是《红楼梦》中的菩萨。

宝玉爱每一个人,他的爱都没有执着与占有。《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宝玉的本性。

《红楼梦》的阅读,因此是一种学习“宽容”的过程。

少年时读《红楼梦》,喜欢黛玉,喜欢她的高傲,喜欢她的绝对,喜欢她的孤独与感伤;也会喜欢史湘云或探春,喜欢她们的聪慧才情,喜欢她们的大方气度,喜欢她们积极而乐观的生命态度。

《红楼梦》一读再读,慢慢地,看到的人物,可能不再是宝钗,不再是王熙凤,不再是风光亮丽的主角,而是作者用极悲悯的笔法写出的贾瑞,或薛蟠。他们陷溺在情欲中无法自拔,他们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他们或堕落,或沉沦,但作者却只是叙述,却没有轻蔑或批判。

世界文学名著中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我当然也会在自己身上看到贾瑞,看到薛蟠,看到自己堕落或沉沦的另外一面。

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的书。

《红楼梦》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再会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这几年,细读《红楼梦》,有一种领悟,觉得《红楼梦》其实是一本“佛经”。

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下一篇 红学通史

上一篇 蒋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