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郑铁丘之战 编辑

公元前493年8月在铁丘发生的战役

晋郑铁丘之战是由晋国内讧而引起的。事情经过是:晋国赵鞅(简子)伐卫,取卫500家置邯郸,后又欲迁晋阳(今山西太原),治理邯郸的赵午为搞好同卫的关系,不愿意迁出。赵鞅大怒,就把赵午杀掉了。

赵午是中行寅(荀寅)的外甥,中行寅与范吉射有姻亲关系,于是中行氏、范氏联合起来去攻打赵鞅。赵鞅逃到晋阳,并受到包围。晋定公为了平息这场内乱,派兵讨伐中行氏、范氏。中行氏、范氏被打败,逃到朝歌(今河南淇县)。

基本信息

编辑

名称:晋郑铁丘之战

地点:铁丘

参战方:晋国;郑国

结果:晋国大胜

主要指挥官:赵鞅、蒯聩、阳虎;郑人、公孙尨

发生时间 :公元前493年8月

简介

编辑
公元前493年8月,因为晋国内讧,郑国帮助晋国六卿之中的中行氏、范氏,于是爆发了“晋郑铁丘之战”,简称“铁之战”,英文称“Jin Zheng Qiu battle”。

详情

编辑
公元前493年8月,齐国送粮食给中行氏、范氏,郑国派军队护送,赵鞅得知这一消息后,要夺取这批粮食,以报被攻之仇。两军在卫国戚地铁丘(今濮阳县北二公里)相遇。由鲁逃晋的阳虎对赵鞅说:“我兵车少,应先列好队,遍插旌旗,彼见我状,必有惧心,战必胜之。”赵鞅采纳了他的建议。

面对敌众我寡的惨淡,赵氏全军上下都充满死亡的气息,大家压抑的心情让赵鞅十分担忧。赵鞅必须为鼓舞全军士气。

至军前,赵鞅当众起誓:“范氏、中行氏违背天命,斩杀百姓,欲专权晋国而灭亡晋侯。我们的国君依靠着郑国才得以保全。如今郑国无道,抛弃国君而帮助臣下,我们几个人决定顺从天意,服从军令,推行德义,消除耻辱,就在此战。如战胜敌人,上大夫得县、下大夫得郡,士得良田十万亩、庶人工商可为官,奴隶可获得自由。我,赵志父如果能够战胜敌人而免于问罪,还请国君加以考虑。如果战败有罪,我愿接受绞刑一死。死后以下卿之礼下葬,用三寸厚桐木棺,不用衬版与外棺,用没有装饰的车马装运我的棺材,也耻于将我的尸体葬于我先祖的墓地!”

赵鞅在铁之战的誓师成为后世兵家的楷模,商鞅甚至将赵简子的这种以奖励鼓舞士气编制成系统的制度作为秦国的国法,成为战国中后期秦国强大军事力量的精神支柱——军功爵制度。赵鞅的这段话具有相当的进步性。

蒯聩也祈祷祖宗,保佑他们能打胜仗。

八月初七,赵军与郑军对至于前线,赵鞅身先士卒,大夫邮良为其御戎,卫太子蒯聩为车右。赵氏一族的部队集结待定,仍然是敌众我寡。赵家军看到郑国大军,不禁哆嗦。这时候赵鞅又一次作战前演讲:“毕万,匹夫也,连续七次作战都很勇猛,生俘敌军,获得四百匹马,在家里得到善终。诸位努力吧,我们不一定就死在敌人手里!”

晋军敢死队拼了命的向郑国大军冲去,赵鞅身先士卒,亲冒矢雨,敌军的攻势也很猛,郑军有人击中了赵鞅的肩膀,赵鞅一时间倒在战车上,蒯聩用戈将赵鞅的身体捞起。赵鞅重新站起来,继续率军作战。晋国军队看见主帅都如此抛头颅,洒热血,士气高涨,迅猛向前冲击郑军,郑军竟然被赵氏的家军压制得喘不过气,节节败退,死伤大半。赵鞅终因伤势过重而提前离开战场,军队由卫国太子蒯聩指挥进行追击,最后的郑军不得不抛下粮草辎重,夺路而逃。范氏税官公孙尨(máng)被俘。

赵鞅心满意足,宣布撤军。于是铁之战,以晋军的以少胜多大败郑军而结束。赵鞅此战中获得了辉煌的战果。

获胜原因

编辑
这次战争双方伤亡惨重,郑师大败,晋军虽以少胜多,但前锋部队大多战死。晋军获胜主要原因是赵鞅宣布了解放奴隶,按功行赏政策,调动了全军将士的积极性,为战争的胜利注入了巨力。

下一篇 演武

上一篇 公孙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