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卷(靖江宝卷) 编辑
宝卷(靖江宝卷),江苏省靖江市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靖江宝卷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经演化而成的一种俗讲文本,明清以来包容进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和社会风俗内容,成为亦圣亦俗、亦庄亦谐、叙事为主、韵散结合的民间文学文体。
2008年6月7日,宝卷(靖江宝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13。
中文名:宝卷(靖江宝卷)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江苏省靖江市
遗产编号:Ⅰ-13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靖江位于江苏中部南端,东南西三面环江,与张家港、江阴市隔江相望。为长江冲积平原。最初它是三国·吴赤马年间在江中涌出的沙洲,境内以旧城南郊的横港为界,以北称老岸,南面沿江地区称沙上。老岸地区讲吴语方言,称老岸话,是苏中南端的吴语方言孤岛。从历史地理文化的发展来说,靖江属吴文化区,靖江宝卷应该与苏南吴方言区广泛流行的宣卷有密切关系。自清代传入至今,已近300年历史。
靖江讲经宝卷旧有文本100余种,现存世各类印本,抄本仍有60多种,加上留存民间艺人头的30余种,共约90余种。其中圣卷20多种,草卷60多种,科仪卷10余种。以内容而言,已整理出版的《中国靖江宝卷》,全书共收录各类宝卷近60部,260余万字;以形式而言,民间仍保存原生态“做会"“佛头”等基本形式;以传承而言,已追忆到清光绪年间五六位名师,并列出从清末至今已届五代共154人的14个传承谱系。
靖江宝卷自成系统,分为“圣卷”(又称“正卷”)、“草卷”(又称“小卷”)和“科仪卷”。“圣卷”是靖江较有特色的宝卷,都是神佛故事,贯穿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草卷”和“科仪卷”分别是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用于做会仪式的宝卷。
靖江宝卷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它广泛吸收靖江民间文化的养料。每一部口头讲唱的宝卷中,都包含有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笑话,增加了讲经的趣味性。宝卷中还有大量靖江民俗的描写,这使宝卷具有“民俗志”的功能。
靖江宝卷
靖江宝卷艺术性强。它情节曲折,故事情节都很完整,有主线、副线,各种人物形象丰满。这种铺排情节和塑造人物的手法,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特色。创作宝卷的口头艺人还善以一件事件为由头,衍生出许许多多故事,常常一个大故事中包孕着几个小故事。
宝卷语言是纯粹的靖江方言,念白、唱词都以方言押韵,讲唱起来朗朗上口。宝卷对人情风物的描绘往往用三言两语就能把某一形象生动刻画。此外,宝卷还大量化入靖江民间俗语、谚语、谜语、民歌等,甚至还巧妙地插进唐诗、《诗经》、《论语》中的句子,文野结合,雅俗共赏。
靖江宝卷是一种小规模的群众聚会,故民间又把它称之为“做会”。讲经往往由一名“佛头”,多名客师主讲,通过说唱形式宣讲宝卷(讲经经文),寓教于乐,劝人行善。它与众多的地方曲艺一样,运用大量方言俚语,表演真实本色,道具简单。
讲经的时令没有明文定规,做会讲经的地点被称为“经堂”,通常设在农家堂屋内。经堂往往被铺陈得庄严肃穆,正中张挂圣轴,前设供桌,摆上供品,立上星斗和祖宗牌位。在作“经台”的桌子上设龙牌、烛扞、香炉,放上铃铛、木鱼、佛尺。一切准备就绪,再焚香点烛,顶礼膜拜。此时,整个经堂红烛高照,香烟缭绕。讲经的基本形式是说唱结合,韵白交织。唱腔分“单调”“平调”“含十字”“滚龙调”“摇铃调”“挂金锁”“打莲花”等。“单调”,一句一和;“平调”,两句一和;“滚龙调”,一口气唱完几句。然后发和;“挂金锁”,则用铃铛、木鱼伴奏,唱完一档发―次和声。农家堂屋、院落里,八仙桌的一面,“佛头”独坐,其余3面,“和佛”的人围坐。听经的人或坐或站,挤满屋子。老“佛头”先抽两袋水烟,然后清清嗓子,惊堂木一拍,便“言归正传”地开讲了。“佛头”每讲一段,末了一句均以高腔长调哼唱,“和佛”的人则接着佛头的最后一个字拖着长调齐声相和。不仅“和佛”的人,一屋子听经的人均可跟着和唱。和佛者发出的和声必须和佛头的说唱情绪相映衬,喜怒哀乐必须和故事情节的起伏相谐和。
传承价值
在民俗文学中,靖江宝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历史的延展性。靖江宝卷真实地反映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其中还包含着人民的希望和理想,透过它可以了解到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轨迹。另外,靖江宝卷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历史资料价值,为民间文学、民俗学、民族学、音韵学、方言学等诸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传承状况
靖江讲经宝卷仍在传承,但也出现了濒危现象:其一,文本毁损缺失。靖江宝卷文本多为旧时的版印、石印或手抄本,年代久远,有些文本已残缺、虫蛀或丢失,已由过去的一百余种减少到六十余种。其二,传承队伍弱化,潜隐着后继无人的危机。其三,年轻听众减少。再过若干年,随着老年听众的谢世,宝卷的讲唱活动走向衰微,亟待保护。
传承人物
张东海,男,汉族,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宝卷(靖江宝卷)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靖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宝卷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靖江民间文学工作者即对宝卷进行了挖掘和整理。20世纪80年代,宝卷中的代表作品《三茅宝卷》首次出版面世,在全国文化界引起震动,而后又陆续出版了多部宝卷。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传媒手段的不断丰富,宝卷更是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到千家万户。
2006年,靖江制定了《靖江讲经抢救保护计划》,明确了抢救保护内容,抢救保护项目和抢救保护措施,组织靖江市文化局编印出版《靖江宝卷》套书,并投资近百万元对靖江讲经进行了录音录像,对散落在民间的说唱经卷进行搜集整理,对200多个民间讲经艺人进行调查登记,共录制了200个小时的音像节目,整理了120万字的宝卷资料。在靖江电视台,电台开设了每天半小时的讲经节目,召开了《靖江讲经》节目观摩研讨会和民间讲经艺人座谈会,推动和促进了靖江讲经的抢救保护工作。
2023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告,该项目入选2981家评估合格的保护单位名单。
重要活动
2019年11月21日,靖江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在城北爱心托老院举行了2019年《靖江宝卷》讲唱活动。
2019年11月2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靖江宝卷”2012年巡回讲唱活动在市文化馆开幕。
2021年9月18日,靖江市孤山镇乡村公开课邀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靖江宝卷”靖江级传承人陶林生授课,以宝卷讲唱形式讲述抗日战争时期靖江军民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