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传说 编辑

山东地方民间传说

八仙传说八仙传说

八仙传说,山东地方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八仙传说最早见于《太平广记》,经民间流传和历代文人骚客的渲染,传说内容不断丰富。明代元泰创作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传》,始正式确定传说主人公为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八仙在蓬莱阁上把酒临风,游兴大发,遂各显神通过海,由此引发了与东海龙王三太子的矛盾。后经观音菩萨调停,两方罢斗和好。

2008年6月7日,八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I-45。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八仙传说

申报地区:山东省蓬莱市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遗产编号:I-45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遗产级别:国家级

历史渊源

编辑

八仙

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李泩水)、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准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文化特征

编辑

内容分类

传说中的八位神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铁拐李,相传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据说他本来长的十分魁梧,相貌堂堂。在砀山洞中修行。因为约定要参加老君的华山仙会,临走时对弟子说,倘若元神七日不回返,则将尸壳焚化。于是留下尸壳,元神外游。不料到了第六天,弟子家中来人报信母亲病危,弟子们无奈就烧了尸壳。当弟子回家后,不久李铁拐的元神回归,无处可托。忽见林中有一饿死的人尸,则从他的前额脑门进入,站起来之后,才觉不行,赶忙从葫芦里倒出老君所赠的仙丹,葫芦忽然闪出金光,映出一个丑陋的形象,黑脸蓬头,卷须巨眼,右脚还是瘸的,正在惊讶,身后忽然有人鼓掌,回头一看,正是老君,情急之下,心想把元神跳出。就在这时,老君制止说:“道行不在于外表,你这副模样,只须功夫充满。便是异象真仙。”于是授他金箍一道收束乱发,授予铁拐一根助拄跛足。李铁拐还常背一葫芦,据说里面装有仙药,降到人间时,专门用来治病救人。

汉钟离汉钟离

汉钟离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京兆咸阳(今陕西)人,据说是东汉时期人。有关他的出生非常生动,说有一天,一个巨人大踏步的走进他母亲的内室,大声说道:“我是上古黄神氏,当托儿于此。”顿时,只见异光数丈如烈火,随之汉钟离降生。他一出生就像三岁的小孩一样大,天生一副福相,顶员额宽,耳厚眉长,口方颊大,唇练如丹乳圆臂长,更为奇怪的是他昼夜不声不响,不哭不吃。一直到了第七天,他突然说了一句话:“身游紫府,名书玉京。”这一句惊动了他的父母。因为紫府、玉京是天上玉帝的宫城,所以,以为他是神仙转世,父母希望他长大成人多掌大权,因此起名“权”。据说钟离长大以后,任朝廷的谏议大夫,后来奉召出征吐蕃,战败,隐居终南山。遇到东华帝君王玄甫,得到长生真诀、金丹火候及青龙剑法。后来又遇到华阳真人,教他大乙九圭、火符金丹,洞晓玄玄之道。最终在崆峒山紫禁四皓峰得到玉匣秘诀,成了一位仙人。传说他在唐朝的时候度化了吕洞宾,是道教北五祖之一。他的形象常常是袒胸露乳,手摇棕扇,大眼睛,红脸膛,头上扎了两个丫髻,神态自若。是个闲散的汉子。

张果老张果老

张果老据史书上记载确有其人,原来是唐朝的道士,这个人擅长法术,经常隐居在恒州中条山,往来于汾晋之间,民间传说他活了数百岁,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张果老。据说唐太宗、唐高宗知道以后,就派使者召见他入宫,他都不愿意去。到了武则天时期,不得已奉召出山,走到半路假装死去又未去成。到了唐玄宗时期,玄宗派遣使者终于将他请到了宫内,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后来,玄宗准备将他女儿许配给他,他唱道:“媳妇得公平,平地生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最终也没同意这门亲事,悬辞还山,走到半路,死于衡山蒲武县。弟子说他羽化成仙,唐玄宗下令在当地建栖霞观以奉祀。民间传说他常背负一个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度人。后来民间的名言“骑驴看唱本”就源于此。他所乘的白驴,日行万里,夜间折叠如纸,放在箱子里。白天骑得时候,用水含在嘴里喷洒一下就又还原成一天驴。后人题诗:“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张果老这故事启示人们做任何事情,尽量要考虑全面思前想后,不能只是一味的瞻前顾后。

吕洞宾道教八仙之一。名岩,字洞宾,自号“纯阳子”。唐京兆府(今陕西省长安县)人。曾以进士授县令。他的母亲要生他的时候,屋里异香扑鼻,空中仙乐阵阵,一只白鹤自天而下,飞入他母亲的帐中就消失。生下吕洞宾果然气度不凡,自小聪明过人,日记万言,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后来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六十四岁时,游长安,下决心和钟离权学道,并经“十试”的考验,钟离权授他道法。吕洞宾有了道术和天遁剑法,斩妖除害为民造福。

何仙姑,八仙唯一的女仙,据说原名何秀姑,生于唐武则天时期,出生时紫云绕室,头顶上有六道亳光。从小智慧敏捷,聪敏过人。十五岁时,梦见神人教她食云母粉,于是轻身如飞,往来于山顶之间,每天早上外出,晚上采山果孝敬母亲。后来辟谷,言语异常,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召请,中途不知方向,有人说在唐中宗时八月初八飞天。还有一种说法是,何仙姑十三岁时入山,遇仙人吕洞宾,吕赐其一桃,吃了以后不饥不饿,并能预知祸福之事,颇为灵验。村里的人奉为神明,专门建楼供其居住,后来吕洞宾度其成仙。

蓝采和本为男子,常常女装打扮,手提花篮,据说他本是赤脚大仙降生,原来是一名游方的道士,常穿破烂的蓝衣裳,系着一条三寸多宽的木腰带,一脚穿靴子,一脚赤行。夏天穿的是棉衣服,冬天卧于雪地中,气出如蒸。经常手持三尺多长的大拍唱板,在城市里边走边唱,带醉踏歌,似狂非狂,男女老少都跟随看他,人家把铜钱给他,他却用长绳穿起来,拖地而行,散失了也不回头看一看。有时见到穷人,就把铜钱送给他们

韩湘子,八仙中的斯文公子,形象是一位手持长笛的英俊少年。韩湘子,本名韩湘,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子。传说,汉丞相安抚有一女儿,名叫灵灵,才貌双全。已许配韩湘。但是汉帝想把她婚配与皇侄,安抚坚决不同意。汉帝大怒,将韩湘罢官发配。灵灵悲郁而死,韩湘投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烹权和吕洞宾的点化,又投生为昌黎县韩会之子,乳名湘子,幼年丧父,由叔父韩愈抚养。长大后又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韩愈极力反对,训斥他。韩湘子因此而出家,隐居于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列为八仙之列。

曹国舅这位神仙的形象是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官服,手持阴阳板(玉板),与其他仙人的打扮迥然不同。传说他是宋朝的皇帝宋仁宗曹皇后的长弟,名景休。他天资淳善,志在凊虚,不慕虚荣,不喜富贵。后来因为他的弟弟骄纵不守法,残害人命。曹国舅深以为耻,于是隐迹山岩,穿戴平民的衣帽,但精心思考的是玄妙深奥的道理,过了十多天也不吃,有一天,他遇到了钟离权和吕洞宾两位仙人,他们问:“听说你在休养,所养的是什么呢?”答道:“养道。”仙人又问:“道在哪里?”曹国舅举手指天。二仙又问:“天在哪里?”曹国舅用手指心胸。二位仙人笑着说:“心即是天,天即是道,你已经顿悟道之真义了。”于是传授他还真秘术,点化指引他入了仙人的团队。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出家时皇帝赐他一块金牌,后来过黄河时没有船费,就以此抵押,恰好遇到了吕洞宾,与他一起同游,因此悟道而名列“八仙”。

艺术特征

八仙传说故事及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的描写,反映着古代中国人多种文化观念,并寄托着美好的社会与人生理想。其中所表现的对于数字“八”的崇拜意识和法宝崇拜意识是突出的两点。远古时期人类一开始就非常崇拜数字,这是世界上各个民族文明之初的共同特征。

中国古代先民对于数字的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都形成了重数传统。《易经·系辞上》云:“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这里即表现了古代哲学思维中对于数的重视。在拙著《河图洛书探秘》一书中曾有数字崇拜问题,认为中国古代先民的数字崇拜,主要表现为对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的崇拜,这十个基本数字都不单是数学意义上的数字,它们还具有美学意义、祥瑞意义、世界观及宇宙观意义,每个数都是完美数、吉利数、大智慧数,细说起来都含义无穷。八仙传说故事中,神仙组合的人数确定为“八”,正是表现了对于数字“八”的崇拜意识。

单从法宝问题来看,关于八仙的传说故事中,他们每人所携带的物件也都是法宝。他们在普度众生或救人危难时,其法宝都显示出巨大而神奇的威力。吕洞宾的法宝是他的佩剑。谷子敬的杂剧《吕洞宾三度城南柳》写昌洞宾来到岳阳楼观景饮酒时,向酒馆主人夸赞他的这把宝剑道:“这剑六合砌为炉,二气铸成模。呼的风唤的雨驱的云雾,屠的龙诛的虎灭的魅魉。霜锋如巨阙,冰刃胜昆吾,光摇斗牛暗,气压鬼神伏。这样的宝剑,的确不是一般的兵器可以相比的。”在无名氏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沧海》中,钟离提议说,八人来时都是腾云而来,但回去时不许驾云,而是要各显神通过此大海。于是,八仙各自陈述过海的办法:曹国舅说将笊篱作锦舟,韩湘子说把花篮作画舫,李铁拐说踏此铁拐过海,钟离说踏着芭蕉扇过海,徐神翁说撇铁笛在海中就可渡过,张果老说把葫芦放在海中亦可履之渡海,吕洞宾说可踏着宝剑渡海,蓝采和说可踏着玉板渡海。

看来,这八仙各有可恃仗的法宝,笊篱、花篮、拐杖、芭蕉扇、铁笛、葫芦、宝剑、玉板原本是凡间常见的物件,而在这些神仙手中,它们都各自具有特异的功能。而且,这些法宝不仅是渡海的工具,而且在同四海龙王作战时,它们都成为威力强大的武器。东海龙王调集百万水兵,而八仙只有八人,人力的对比显然众寡悬殊。但是,八仙的法宝却大显神通。钟离将火葫芦放在海中,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万,可烧干海水。吕洞宾把宝剑撇向空中,一口变十口,十口变百口以至于千口万口,威力无比。于是龙王的百万水兵被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在民间传说及文学作品的描写中,关于八仙所持有的法宝有不同的说法。如小说《东游记》中说何仙姑的法宝为笊篱,八仙同龙王交战时,龙太子败阵逃走,何仙姑用笊篱从海中一捞,龙太子便不能逃脱;而且此小说中写放火葫芦者为吕洞宾。传说中张果老的白驴也是法宝,他骑此驴可日行千里,休息时就把驴折叠起来,其厚如纸,骑的时候“以水喉之”,又复成驴。八仙的法宝是古代各种典籍及文学作品中所写到的大量神仙法宝的缩影,八仙传说故事对于表现古代大众的法宝崇拜意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八仙过海传说把独具特色的“仙文化”与浓厚的世俗人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脍炙人口的山海传奇,它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深刻影响着广大民众。八位仙人分别是世俗社会不同阶层的代表,八仙传说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和地域风格,为民间文艺、工艺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传承状况

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现代传播方式的冲击,八仙在民间的形象正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八仙传说的保护传承任务已变得十分迫切。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蓬莱市文化馆获得“八仙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八仙传说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编辑

文化影响

在民间崇拜的神仙中,以“八仙”影响最大。许多戏曲、小说以“八”为素材,一些道教宫观中也塑有“八仙”神像。民间所传“八仙”外,还有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之说。“八仙”多依傍具体历史人物,但有关故事传说则出于道教徒的附会,往往荒诞不经,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八仙”与其他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同,他们混迹世间,或仗义行善,或倜傥不羁,少了一点神的尊严,多了一些人情味,因而广为民众喜爱。

衍生作品

1985版《八仙过海》电视剧,此剧首开香港电视剧前往中国内地取景的先河,主要场景在蓬莱取景。

1985版《八仙的传说》电影,主要讲述了正直的曹国舅因劝谏皇帝被贬为民,他心灰意懒想找一清静之地了此残生。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汉仲离、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七仙设下种种磨难来考验曹国舅,终于使他悟出了“人世间,多罪恶”的根源在于一个“贪”字,从而羽化成仙的故事。

俄罗斯作家咪拉夫人编写关于“八仙过海”传说的专著——《八仙的故事》一书,作为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之一,在俄罗斯正式出版发行,并在俄罗斯国内掀起了一阵“八仙热”。

2008年12月22日,古装神话剧《八仙全传》在安徽影视频道首播,该剧讲述了汉钟离和铁拐李为拯救苍生百姓下凡找寻尚未成仙的其余六仙,合八仙之力,渡过东海,采药以济苍生的故事。

2017年4月27日,以八仙传说为主线的都市玄幻题材网络大电影《八仙后传之国舅探亲》在爱奇艺网站正式上线,这是继《时空飞仙》上映仅一周后推出的又一八仙题材的网络电影作品。

下一篇 屈原传说

上一篇 鲁班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