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风传说 编辑
防风传说,流行于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杭州市和江苏南部太湖流域广大城乡的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防风传说的原型源于稻作农耕中的祭祀仪式。由于大洪水的降临,祭祀中的巫术失效,而逐渐蜕变为神话传说。在民间的防风传说讲述中,尽管其内在结构与象征性都暗合了大禹传说,承继了传统政治文化空间中的卡利斯玛精神,但是作为隐藏在地方的民间传说,则以喊冤的形式,表达了民间对中心权威的反抗。
2011年5月23日,浙江省德清县申报的“防风传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I-92。
中文名:防风传说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遗产编号:I-92
申报地区: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保护单位:德清县文化馆
防风传说
相传防风氏是一位与大禹齐名的治水英雄,然而,在所能见到的古籍中,记载他的事迹却寥寥无几。
防风氏在会稽山群神相会时,因迟到而被大禹所戮。“其长三丈,其骨头专车。”“(防风)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国语·鲁语》下)因其“骨大”史称“大人”“巨人”。《述异记》:“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现代口头流传的防风神话传说,发现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十大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普查编纂过程中,是载籍防风神话的活态延续。
内容形式
当代口头流传的防风传说有三类:
1.古神话的流变类:《尧封防风国》《大禹找防风》《防风之死》《防风三难大禹》等。
2.与当地地理风貌相粘合类:《防风塔》《防风井》。
3.附会了当地俗神的信仰传说,如四弟相公、樊兴王、李王、戴老爷等。
防风传说流传的中心区域在今浙江省德清县三合乡境内封禺二山之间及周边地区。
防风传说流传的区域包括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杭州市和江苏南部太湖流域广大城乡,即古代的吴越地区。
传承价值
防风神话具有重要的民间口头文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防风神话是中国远古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传承状况
由于老艺人或年事已高或已去世,“活态”传承群体日渐萎缩。在当地政府和学者的倡导、研究下,逐步开展普查、召开研讨会等工作,制定了5年抢救规划,使得防风神话传说得到更好地保护,并加以传承。
保护措施
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有《防风氏的历史与文化》《防风神话研究》《防风氏资料汇编》等学术著作。防风神话传说在当地政府和学者的倡导、研究下,逐步开展普查、召开研讨会等工作,制定了5年抢救规划 。
1993年至1996年,欧阳习庸查阅了78种古籍和41册现代书刊书资,总阅读量达500多万字,分别摘记、整理了有关防风资料,与湖州市民俗学家钟伟今合作,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编撰了《防风氏资料汇编》一书,获市“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全书分“神话与历史、地域、题咏、纪事”四个部分,全集有285条目、8万余字,为进一步研究防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详实的史料。在搜集、整理有关防风氏古籍史料的过程中,他不时地对模糊不清、争议较大的史料进行比较、考证,例如针对“封、禺”两山“山名多歧”、“名称不定”、“方位不同”的提法,他专门撰写了《封禺两山的演变》一文,澄清了几千年来“封禺之山”的“百家之言”。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德清县文化馆获得“防风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德清县文化馆获得“防风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学术交流
1991年12月,浙江省德清县召开了中国防风神话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还组织了与会学者前往封禺二山之间的防风国故主进行了实地考察。会后,中国国内报纸、电台、电视台纷纷报导了这次会议;许多学者还在中国国内外报刊杂志撰写文章,对防风神话和防风古国作了宣传介绍,发表了各自的研究心得。
1993年8月,在香港召开的第34届亚洲及北非洲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的“中国早期文学中的宗教与神话”专题讨论会上,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董楚平研究员提出了4篇有关防风神话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注意。
1993年12月,中国防风神话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德清县召开,与会学者提出了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田野工作中搜集的新资料,交换意见、交流心得,从而把防风神话和防风古国的研究推进了一步。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盘瓠传说
上一篇 禹的传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