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枝苋 编辑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是苋科苋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达1米;茎密被柔毛;叶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锐尖或尖凹,两面及边缘被柔毛,下面毛较密;穗状圆锥花序,顶生花穗较侧生者长;花被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雄蕊较花被片稍长;胞果扁卵形,包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近球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反枝苋原产墨西哥,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地。 适应性强,喜湿润环境,也比较耐旱。 多生于田园内、农地旁、人家附近的草地上。 一般繁殖方法多为种子繁殖。
反枝苋种子作青箱子入药;全草可药用,味甘,性微寒。归大肠、小肠经。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疔疮肿毒等症。可内用煎服,亦可外用揭敷。 反枝苋的嫩茎叶为野菜,可炒食、做馅、凉拌或做汤。 因其生长发育快,质地柔软,故为良等饲用价值的牧草。
中文名:反枝苋
拉丁学名: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别名:西风谷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石竹目
科:苋科
属:苋属
种:反枝苋
分布区域:产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原产美洲热带
命名者及年代:L. ,1849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有时达1米多;茎直立,粗壮,单一或分枝,淡绿色,有时具带紫色条纹,稍具钝棱,密生短柔毛。
叶片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顶端锐尖或尖凹,有小凸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缘,两面及边缘有柔毛,下面毛较密;叶柄长1.5~5.5厘米,淡绿色,有时淡紫色,有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直立,直径2~4厘米,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顶生花穗较侧生者长;苞片及小苞片钻形,长4~6毫米,白色,背面有1龙骨状突起,伸出顶端成白色尖芒;花被片矩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长2~2.5毫米,薄膜质,白色,有1淡绿色细中脉,顶端急尖或尖凹,具凸尖;雄蕊比花被片稍长;柱头3,有时2。
反枝苋-花序
胞果扁卵形,长约1.5毫米,环状横裂,薄膜质,淡绿色,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近球形,直径1毫米,棕色或黑色,边缘钝。花期7~8月,果期8~9月。
反枝苋
反枝苋 | 尾穗苋 | |
---|---|---|
枝叶 | 茎密被柔毛;叶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锐尖或尖凹,两面及边缘被柔毛,下面毛较密 | 直立,粗壮,具钝棱角,单―或稍分枝,绿色,或常带粉红色,幼时有短柔毛,后渐脱落;干叶片展开后呈菱状卵形或菱状披针形,顶端短渐尖或圆钝 |
花果 | 穗状圆锥花序,顶生花穗较侧生者长;花被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雄蕊较花被片稍长;胞果扁卵形,包在宿存花被片内 | 圆锥花序顶生,下垂,有多数分技,中央分枝特长,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顶端钝,花密集成雌花和雄花混生的花族 |
图片 | 反枝苋 | 尾穗苋 |
反枝苋适应性强,喜湿润环境,也比较耐旱。 多生于田园内、农地旁、人家附近的草地上。
反枝苋原产墨西哥,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地。
短苞反枝苋(Aaranthus retroflexus var.delilei (RichteretLoret) Thell.)
茎较细且少棱角,毛也较少;叶片基部骤狭成叶柄,下面稍有斑。苞片长3~4毫米,顶端不很尖锐,仅稍超过花被片。分布于中国河北。生于旷地。欧洲中部有分布。
反枝苋一般繁殖方法多为种子繁殖。
药用价值
反枝苋种子作青箱子入药;全草可药用,味甘,性微寒。归大肠、小肠经。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疔疮肿毒等症。可内用煎服,亦可外用揭敷。
食用价值
反枝苋的嫩茎叶为野菜,可炒食、做馅、凉拌或做汤。
反枝苋-炒食
经济价值
因其生长发育快,质地柔软,反枝苋也是重要的野生猪饲料。可青饲,也可晒干后冬季饲用。
发现过程
19世纪中叶发现于中国河北和山东,现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沿长江流域各省,已被列为中国入侵植物。
反枝苋是伴人植物,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它。反枝苋传播方式多样,可随有机肥、种子、水流、风力,甚至鸟类等进行传播。反枝苋能够表现出很高的表型可塑性和基因可变性,适应生活在多种农田和杂草丛生的地方,适应性极强。同时,反枝苋生长非常迅速且能够产生大量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其种子可形成持久稳定的种子库。由于环境、遗传的原因,使得种子具休眠特性和参差不齐的萌发方式,这可增强适应能力和增加竞争优势。
危害农作物:反枝苋主要危害棉花、豆类、花生、瓜类、薯类、蔬菜等多种旱作物。反枝苋混生在大豆、小麦、玉米、甜菜、果园和菜园中,可严密遮光和阻碍通风,消耗大量地力,抑制作物生长。反枝苋还常常污染作物种子,如果不加以有效的防除,玉米、大豆、春小麦、油菜和蔬菜等产量将明显受损。由于反枝苋的侵害,甜菜可减产49%,大豆减产22%。同时,反枝苋也是许多昆虫、线虫、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寄主,影响栽培作物的生长。
反枝苋还具有异株相克的作用,从反枝苋中提取出的7种新的以橙花油为构架的倍半萜烯类物质对莴苣属植物进行毒性测试,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的最低浓度对莴苣属植物的种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可抑制作物种子的萌发,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危害家畜:苋属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和环境条件下,都具有积累硝酸盐的能力。随着反枝苋的生长,硝酸盐的吸收率不断增加,在开花前达到最大值,叶片中硝酸盐含量可达30%。其茎和枝也可贮藏大量的硝酸盐。因此,若家畜过量食用会引起中毒,应在结果前拔除。在利用反枝苋作为牛等动物饲料时应该注意采收的季节及放牧地区反枝苋的发生情况,避免引发中毒。
防治方法
反枝苋的防除由于反枝苋是一种对人类及牲畜既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又危害作物和威胁牲畜生命安全的外来入侵性杂草,且具抗药性,难以防除。因此,应在充分利用它的同时防止危害以及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这就需要对其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加强检验检疫和人工拔除:要加大检验检疫的力度,对从反枝苋发生严重地区调入的作物种子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或禁止调入。由于反枝苋成株较大。人工易发现和拔除,因此,发现时应尽早拔除,对反枝苋大量出现的农田要重点防除。加大人工拔除力度,可大大减少反枝苋种子的产生,降低来年的发生数量。
农业防除:田间条件下,反枝苋对作物的影响依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应当依据不同的作物及作物的生长状况来进行防除,才能够达到经济有效的结果。如在大豆田中,反枝苋出现的时间及大豆的密度差异都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当反枝苋和大豆同时出苗,且反枝苋的密度在40株/平方米时,大豆的生物量及产量达到最小。当反枝苋在大豆三叶期出现时,大豆的高度、生物量及产量不受反枝苋的影响,可不必采用化控措施。在玉米田中,进行反枝苋控制的最佳时期是在玉米3叶期或7~10 叶期,这样能够获得最大的谷粒产量。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采取适当的农作措施来延缓其出苗时间,从而降低除草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玉米的行间距和密度不会影响反枝苋种子产生量。但是,玉米植株形成的近似遮蓬的结构可以增强对反枝苋植株的荫蔽,可以降低杂草单位面积的数量和结实量。因此,农业防除上,可采用高棵中耕作物与矮棵密播作物轮作,在作物生育期适时中耕除草3~4次,可较好的抑制反枝苋的发生与生长。
化学防除:苯达松、阿特拉津、异恶唑草酮、使它隆、2,4~滴、扑草净、利谷隆对反枝苋都有良好的防效。另外,在不同作物田的防除上要选择最佳防除期,如在玉米4叶1心期以前喷施50%乙草胺乳油1500毫升/平方米具有较好的防除作用。乙羧氟草醚乳油对大豆田反枝苋防效优良。小麦生长的任何生育期都可用48%苯达松水剂130~180毫升/平方米。
生物防除:若要减少化控带来的负面影响、延缓反枝苋抗药性的产生,可选择生物防除。杂草的生物防除具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