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滨藜 编辑

苋科滨藜属植物

大洋洲滨藜大洋洲滨藜

大洋洲滨藜(Atriplex nummularia Lindl. )是苋科,滨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米。茎直立;枝繁多,略有棱。叶片宽卵形至菱状卵形,先端圆至微钝,具短柄,有粉。花簇腋生,并在枝端集成收缩的小形穗状圆锥花序;雌花的苞片果时半圆形,仅基部边缘合生,边缘具细的波状牙齿。

广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带也有分布。大洋洲滨藜极耐旱,亦耐碱。如果土壤深厚亦生长良好。

大洋洲滨藜的词料价值等于或优于开花期的苜蓿。在中东和北非等干旱、碱性而又高温的地区发展农业是必要的,大洋洲滨藜适宜于作为这类地区的饲料作物。大洋洲滨藜是澳洲的一种主要饲料植物,其可口性佳,蛋白质含量搞。

(概述图参考来: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洋洲滨藜

拉丁学名:Atriplex nummularia Lind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石竹目

科:苋科

属:滨藜属

种:大洋洲滨藜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

命名者及年代: Lindl.,1848

形态特征

编辑

大洋洲滨藜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米。茎直立;枝繁多,略有棱。叶片宽卵形至菱状卵形,通常长1-1.5厘米,宽0.6-1厘米,先端圆至微钝,基部近截形至宽楔形并下延,具短柄,边缘具1-3对波状齿或全缘,有粉。

花簇腋生,并在枝端集成收缩的小形穗状圆锥花序;雌花的苞片果时半圆形,宽约7毫米,仅基部边缘合生,靠基部的中心部臌胀并硬化,缘部绿色,边缘具细的波状牙齿。 种子很小、园球形、直径约1.5毫米。

产地生境

编辑

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带有分布。 广布于世界各地,从北纬70°到南纬46°,主要区域是南美洲、北美洲和澳洲。在澳洲,该类灌木地约有50万平方公里,约占澳洲土地面积的6.5%。大洋洲滨藜喜欢质地中等到粘重的碱性土,但在沙丘亦常见有分布。大洋洲滨藜极耐旱,亦耐碱。在年雨量150-250毫米的地区,如果土壤深厚亦生长良好。大洋洲滨菊能忍受-1℃至-12℃的低温。

繁殖方法

编辑

扦插

大洋洲滨藜

材料选择:选生长键壮、组织充实、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大洋洲滨藜木质化、半木质化、嫩枝作插穗,插穗长8厘米左右,粗0.3厘米左右,带2-3个芽,上切口在芽上方1厘米,下切口在芽下方1厘米,切口平滑,每插穗保留上部2-3片叶,其余叶片剪除。

扦插:扦插在全光喷雾扦插盘内,扦插盘下部铺厚度为10-15厘米的石子,上部铺厚度20-25厘米的粗河沙,扦插前整平,用5000倍高锰酸钾消毒。扦插后采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插床上覆遮阳网,遮光度30%。根据天气状况调节喷水量、喷水时间,一般设定上午7时至下午18时每隔10-15分钟喷雾30秒,阴天减少喷雾次数,雨天停喷。30天后开始炼苗,炼苗时逐渐减少喷水次数,加大光照。扦插后每7-10天喷1次800倍多菌灵溶液防病。扦插7天后插穗基部有根芽生出,20天时形成发达根系,嫩枝速蘸800毫克/升NAA,插穗生根率94.29%,扦插苗平均根数24.5条/株,平均根长1.5厘米;半木质化枝段速蘸800毫克/升NAA,插穗生根率93.33%,扦插苗平均根数20.7条/株,平均根长1厘米。

播种

大洋洲滨藜的种子具小苞片,播种时通常带小苞片播下,因为小苞片不易脱除。包在小苞片里的种子发芽率通常较低。用水冲洗带苞片的种子可除去抑制种子发芽的水洛性盐类,从而提高发芽率。去掉苞片的种子,如果气干重在1毫克以上者,在温度为4-22.5℃的条件下,发芽率常达90-100%;温度超过25℃,发芽束明显降低,温度超过30℃时,已发芽的大部分种子会在几天内枯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0-25℃。

栽培技术

编辑

人工种植于任何土壤类型,如碱土、酸性土、沙土或粘土,均能旺盛生长。

将组培过程中已经生根的大洋洲滨藜幼苗的瓶子的瓶盖打开,靠苗3-5天,小心去除根部培养基,移到1/2hangland溶液中培养大约1周,小心地移到基质中,即可进行盆栽。

大洋洲滨藜大洋洲滨藜

主要价值

编辑

大洋洲滨藜的词料价值等于或优于开花期的苜蓿。在中东和北非等干旱、碱性而又高温的地区发展农业是必要的,大洋洲滨藜适宜于作为这类地区的饲料作物。大洋洲滨藜是澳洲的一种主要饲料植物,其可口性佳,蛋白质含量搞。

下一篇 灰绿藜

上一篇 四翅滨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