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胡萝卜 编辑
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20厘米。茎单生,全体有白色粗硬毛。基生叶薄膜质,叶片长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形,顶端尖锐,有小尖头,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或细长。复伞形花序,花序梗有糙硬毛;总苞有多数苞片,呈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花柄不等长,果实圆卵形,5-7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欧洲及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生长于山坡路旁、旷野或田间。
野胡萝卜的果实入药,有驱虫作用,又可提取芳香油。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中文名:野胡萝卜
拉丁学名:Daucus carota 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伞形目
科:伞形科
属:胡萝卜属
种:野胡萝卜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二年生草本,高15-120厘米。茎单生,全体有白色粗硬毛。基生叶薄膜质,长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形,长2-15毫米,宽0.5-4毫米,顶端尖锐,有小尖头,光滑或有糙硬毛;叶柄长3-12厘米;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或细长。
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10-55厘米,有糙硬毛;总苞有多数苞片,呈叶状,羽状分裂,少有不裂的,裂片线形,长3-30毫米;伞辐多数,长2-7.5厘米,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不分裂或2-3裂,边缘膜质,具纤毛;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花柄不等长,长3-10毫米。果实圆卵形,长3-4毫米,宽2毫米,棱上有白色刺毛。花期5-7月。
野胡萝卜
该种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 var.sativa Hoffm.)区别在于,胡萝卜变种的根肉质,长圆锥形,粗肥,呈红色或黄色。
野胡萝卜抗寒、耐旱,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喜肥喜光,适生在肥沃潮湿的开旷地上。幼苗在零下38℃可安全越冬。
野胡萝卜
分布于欧洲及东南亚地区。中国四川、贵州、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也有分布。
栽培野胡萝卜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潮湿地段。栽培前整好地,施足底肥。此草可春播或秋播。春播者在我地区一般4月中下旬播种;秋播者不宜过早,过早播种植株长大不能过冬,最好在上冻前25-30天播种。一般多条播,起垄深4-6厘米,行距35-40厘米,点种后,踩格子,可施底肥尿素10-15公斤/亩,覆土2-3厘米,镇压一次,亩播种量0.5公斤左右。春季播种的注意除草等管理,可产趟2-3次,苗高10-15厘米时及时定苗,亩保苗2万株左右。秋后播种的一般不间苗,来年春季定苗。每次刈铡后瘦及时中耕施肥并灌透水。有条件者,最好对敢后播种者在冬季灌上水结冰保苗。
喂兔者可在株高30厘米左右时刈割,喂鸭鹅者可在株高30-40厘米刈割利用,喂猪者可在株高40-50厘米时刈割利甩青贮和调制青干草最好在现蕾期至开花盛期刈割春季播种者年可刈割4-5次,亩产鲜草3000-3500公斤。刈割留茬高度5-6厘米。
药用:果实入药,有驱虫作用,又可提取芳香油。
【药用来源】以成熟果实入药。中药名:南鹤虱。
【主要成分】挥发油、黄酮类,糖,季铵生物碱,氨基酸,胡萝卜苦苷,甾醇。
【药理作用】对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
【性味功能】苦、辛,平,小毒。杀虫,消积,止痒。
【主治用法】用于蛔虫、蛲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内服:煎汤,6-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小儿虫病:鹤虱、川楝子、胡粉、枯白矾。
野胡萝卜
饲用:野胡萝卜可青饲、青贮和调制青干草,在其全生育期可随时刈割利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