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褐斑苜蓿 编辑
褐斑苜蓿(Medicago arabica (L.) Huds.)为豆科、苜蓿属一年生草本,高40-65厘米。茎匍匐或蔓生,较粗壮,基部多分枝,具纵棱,被稀疏单细胞和多细胞柔毛,尤以节上较明显。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渐尖头;叶柄柔软细长;小叶倒心形至倒阔卵形。花序聚伞状;总花梗腋生,多少被毛,具花 2-5 朵;花序轴先端呈芒刺状;苞片卵形,渐尖头;花长5-6.5毫米,花梗近等长,无毛或被毛;萼钟形;花冠鲜黄色,基部有耳和短瓣柄,齿突小;子房具柄,背缝有毛。荚果短圆柱形或近球形,无毛,螺面有5-8条辐射状脉纹。种子长圆状椭圆形,黄色或浅棕色,种皮光滑。花期3-5月,果期5-6月。
中国见于栽培。原产欧洲南部和地中海区域,世界各地皆有引种栽培。苜蓿是各种畜禽均喜食的优质牧草,营养价值很高。
(概述图片来源: )
中文名:褐斑苜蓿
拉丁学名:Medicago arabica (L.) Huds.
别名:阿拉伯苜蓿、紫斑苜蓿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豆目
科:豆科
属:苜蓿属
种:褐斑苜蓿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
命名者及年代:(L.) Huds.,1762
褐斑苜蓿
一年生草本,高40-65厘米。茎匍匐或蔓生,较粗壮,基部多分枝,具纵棱,被稀疏单细胞和多细胞柔毛,尤以节上较明显。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渐尖头,长5-12毫米,边缘深齿裂或浅撕裂成6-8条,尖端狭三角形;叶柄柔软细长,长2-8(-12)厘米,疏被多节柔毛;小叶倒心形至倒阔卵形,近等大,长7-25(-30)毫米,宽14-32毫米,先端微凹或钝圆,基部阔楔形,通常中央有一深色的斑纹,边缘具浅锯齿或近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稀被长柔毛。
花序聚伞状;总花梗比叶柄短2倍以上,腋生,多少被毛,具花(1)2-5(-6)朵;花序轴先端呈芒刺状;苞片卵形,渐尖头,长约1毫米;花长5-6.5毫米,花梗近等长,无毛或被毛;萼钟形,长2.5-3毫米,宽1.5毫米,外被微毛,萼齿三角状锥形,与萼筒等长;花冠鲜黄色,旗瓣阔倒卵形,先端微凹,瓣柄短而阔,冀瓣长圆形,基部有耳和短瓣柄,齿突小,龙骨瓣稍比翼瓣长,先端钝,基部具短耳;子房狭长圆形,具柄,背缝有毛,花柱直角上指。
荚果短圆柱形或近球形,反时钟方向旋转3-7圈,无毛,直径5-7毫米,螺面有5-8条辐射状脉纹,每圈具棘刺13-15枚;每圈有种子1-3粒。种子长圆状椭圆形,长2.5-3.5毫米,宽1.2-1.5毫米,黄色或浅棕色,种皮光滑。花期3-5月,果期5-6月。
中国见于栽培。原产欧洲南部和地中海区域,世界各地皆有引种栽培。
苜蓿性喜温暖半湿润气候,非常抗旱,不耐水渍,抗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pH值6.5-8.5的富于钙质的攘土或砂壤土最为适宜。在贫瘠土壤宜施入适量厩肥和磷肥做底肥以利根瘤形成。苜蓿的寿命一般5-10年,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
根瘤菌接种
首次种植的豆科牧草播种时必须接种根瘤菌。根瘤菌剂有液体和固体两种,液体菌剂要求活菌数5亿/米l以上,有效期3-6个月;固体菌剂要求活菌数1亿/克以上,有效期6-12个月。黏合剂一般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拉伯树胶、木薯粉、胶水等;干燥剂用钙镁磷肥。
方法:选用苜蓿根瘤菌剂,将粘合剂与根瘤菌剂充分混合,用包衣机将混合液均匀喷在所需包衣的种子上;也可用手工混合均匀,手工包衣。
播种
播种方式:条播是种植苜蓿常用的播种方式,这种方式便于中耕除草、施肥等田间作业。苜蓿生产田条播的行距以15-30厘米为宜,种子田行距以45-60厘米为宜。也可采用套种与混播的方式。
播种时间:苜蓿春、夏均可播种。一般在7月底以前播种均可安全越冬。如前一年秋冬雨水充足,以早春顶凌播种为好。当地温5℃以上,土壤持水量75-80%时开始春播。最适播种温度10-25℃大于35℃气温不利于发芽出苗。注意春季到雨季前播种易出现芽干,或出苗但未扎下根,抗旱力弱,有死苗现象发生。春播尽可能提早,越迟幼苗易受到春旱、烈日或杂草危害;如春季严重干旱,则推迟到雨季夏播为好。夏播易受杂草和烈日危害,要特别注意除草和保苗。
播种量:生产田播种量每亩0.75-1.0公斤,种子田播种量每亩0.5公斤。播种深度1-2厘米,原则是宜浅不宜深。为确保适量播种,播前可均匀拌入细沙、风积土或炒熟的谷子等,按1:1或1:2的比例混拌。播种时一定要镇压保墒,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1公斤种子约有40万粒,扣除其它各种因素,最后每亩有20-25万株苗就够用,每平方米至少有苗300株。随着年份的增加,苜蓿会变得稀疏下来,老苜蓿地每亩有5-6万株,每平方米80-100株,靠强大的分枝能力同样能获得高产。
补播
早春气温低,出苗慢,需15-20天。夏播3-8天。出苗时每平方米少于300株时需要补播。如果在老化的混播苜蓿地,苜蓿的比例减少,或新播种的苜蓿苗出的不齐也要进行补播(以避免土地浪费和产量下降)。夏季气温大于35℃时,影响补播效果。
选地
苜蓿最适宜在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颗粒细匀、通气良好、有排水和灌溉条件的壤土或粘土中生长。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pH值6.7-7.5。地下水位在1-2米以下对苜蓿生长有利。
选择地块的原则;⑴前茬最好是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低湿地不可选,如果在低洼湿地种植苜蓿,必须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⑵选杂草少的耕地;⑶肥沃的土壤;⑷进行过农田基本建设,适宜机械化作业。
整地
播前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打破土壤中的限制层。尽量深耕细耙,要求地平、土碎,上虚下实。播种前镇压,有利于保墒。杂草严重的地块可在第二次耙地前喷施氟乐灵、甘草磷或普施特等除草剂防除当年的杂草。在贫瘠土壤施入适量厩肥和磷肥做底肥有利于根瘤形成。
施肥
施肥有利于增加苜蓿产量。大量施肥能促进苜蓿得以迅速的再生,使多次刈割成为可能。高产的苜蓿在生产上吸取的植物营养物质比谷物(如玉米和小麦)多,特别是氮、钾、钙更是如此。苜蓿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与小麦相比,氮、磷均多1倍,钾多2倍,钙多10倍。每生产苜蓿干草1000千克,约需磷2.0-2.6千克,钾10-15千克、钙15-20千克。通过使用P和K肥,在大部分栽培苜蓿的地区均获得增产。
苜蓿地施肥最好在播前测定土壤肥力状况,做为确定施肥量的依据。苜蓿常用的施肥方法有:播种苜蓿时施少量的氮肥(如二铵15-30千克/平方米小时)做种肥,与种子一起播种,目的是保证苜蓿幼苗能迅速的生长。磷肥可在播种前和播种时施用,条施于种子下面效果最好,尽量一次施足磷肥,也可酌情追施。常用的有过磷酸钙,施用量一般为50-100千克/亩。钾肥可以和磷肥同时混施节省施肥成本。一次性施用钾肥量为37千克/亩,对于已定植的苜蓿,厩肥应在秋季或在刈割后立即施下,建议每年的厩肥用量为15000-30000千克/平方米小时。
灌水
苜蓿主根很发达,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4米甚至10米,能够利用浅层或深层的土壤水分,因此具有抗旱能力。但苜蓿需水量大,每生产1千克干物质需水800千克。苜蓿产量大致与水分供应成正比。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降水大概能满足每亩250-500千克产量的需要,但在水分充足时每亩可能产生出1300-1700千克。
苜蓿既耐旱,又喜水。虽然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在灌溉条件下,可以显著增加收割次数,提高产量和品质。如果有灌溉条件,灌冻水很必要,有利于苜蓿安全越冬。春旱可灌一次返青水。此外,要视苜蓿生长状况和天气情况灌水。灌水时应注意,幼苗期少灌溉水,以利扎根。刈割后灌水应在割后5-7天,再生芽出生后浇水,灌水多少要以充分浸润土壤为度。苜蓿最忌积水,连续水淹1-2天即可大量死亡,因而要求排水一定要好。
除草
选地和整地:⑴选择杂草少的地块;⑵播种前深翻,将表层的杂草种子翻至深层,不能出土。⑶播种前让草发芽,然后耙一遍,立即播种。
调节播种期:⑴顶凌播种。苜蓿出苗早,杂草在5、6月份出苗时苜蓿已长高,减轻杂草危害。⑵雨季后播种。少雨情况下,对苜蓿生长有利,多雨季节,对杂草生长有利。在雨季播种建议播种前使用除草剂将杂草清除。
中耕除草:在苜蓿出苗和返青后进行2-3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出苗后15天左右进行,下锄不宜过深。第二次在出苗后30天左右,下锄稍深些。苗眼中的草要手拔。每次锄草后要中耕培土。第一次宜浅,第二次宜深。小面积种植苜蓿通过以上三项措施完全可以控制杂草危害。如果是大面积种植时,以上措施实施不当,应以化学除草为主。
化学除草:
主要杂草种类识别
苜蓿地主要一年生单子叶杂草有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大籽蒿、藜、苋、荠、蓼、、苍耳等,此外,还有寄生性杂草菟丝子;多年生杂草有芦苇、茵陈蒿和白草等。
除草剂及其应用
除草剂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专化性除草剂:A杀禾本科杂草的有高效草能和精禾草克等;B杀阔叶杂草的有苯达松、2.4-D和百草枯等。广谱性:普施特、禾耐施、地乐胺等。灭杀性:草甘膦和农民乐等是接近灭生性除草剂,可用于多年生顽固性杂草和田间隙地杂草。
收获
苜蓿播种当年生长缓慢,刈割1次,一般在初霜来临前一个月,刈割期太晚会影响第二年的返青率。生长第二年开始苜蓿一年可刈割2-3茬。刈割最佳时期为现蕾至初花期,即田间有1/10的植株开花的时候,初花期株高在80-100厘米,蛋白质含量在17%以上。为提高品质,也有人提出在初蕾期刈割(饲喂奶牛),此期的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刈割过早影响产量,过迟降低饲用价值。超过初花期,干草产量会增加,但质量下降,饲草的转化率迅速降低。据资料介绍,每晚割一天粗纤维增加1%,粗蛋白质下降0.6%。粗蛋白质低于17%的干草出口外销较困难。第二、三茬草的间隔时间一般在28-35天之间,再生草长到70-80厘米即可刈割。收最后一茬草的时间至关重要,要保证在冬前的再生草长到10-15厘米(生长20-30天),也有资料介绍要在初霜前留有3周的时间,目的是为第二年生长积累养分。
虫害
苜蓿地虫害主要有苜蓿夜蛾、粘虫、草地螟、蝗虫等。防治方法:在幼虫3龄前防治效果最佳。2.5%敌百虫粉剂或5%马拉硫磷粉剂,用量为每亩2-2.5公斤;50%辛硫磷乳油4000-500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
适期刈割,在粘虫产卵高峰至卵孵化盛期,抓紧一次刈割或重度放牧利用,可避免或减轻粘虫危害。
病害
苜蓿由于病害防治不当,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紫花苜蓿染病后叶片出现病斑甚至脱落,茎叶枯黄,植株萎蔫,产量下降,可利用年限缩短。因此,掌握苜蓿病害的发病规律,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不仅能改善苜蓿的生长,提高牧草的品质,还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褐斑病又称普通叶斑病,是苜蓿常见的一种病害,在各地均可发生。其病原菌是假盘菌属苜蓿假盘菌,病斑发生在叶片上呈褐色,近圆形,直径0.5-2毫米,边缘不整齐,发病时叶片变黄,严重时大量脱落,造成苜蓿产量下降,可利用年限减少。在发病季节到前喷洒70%代森锰锌6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5%多菌灵可湿剂500-1000倍液进行防护。发病后,可以喷洒世高500-1000倍液进行防治,若病害发病严重,应提早刈割,以减少病害的传播。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属鞑靼内丝白粉菌引起,在干燥的灌溉区发病严重。当植株的叶片、叶柄、茎或荚果受到侵染时,会出现白色粉霉斑。除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外,还应该做到合理施肥,减少氮肥的用量,适当增加磷、钾肥的供应。在病害发生季节提前喷洒40%灭菌丹可湿剂600-800倍液或15%粉锈宁1000倍液做好预防,在病害发生时用世高5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苜蓿是各种畜禽均喜食的优质牧草,营养价值很高,不论青饲、放牧或是调制干草和青贮,适口性均好,因而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且消化率可达70-80%。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其中赖氨酸的含量是玉米籽实的5。7倍,色氨酸和蛋氨酸也显著高于玉米。另外,苜蓿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长因子,对畜禽的生长发育均具良好作用。苜蓿的营养价值随苜蓿的生育阶段而异。幼嫩时粗蛋白质含量高,而粗纤维含量低。但随着生长阶段的延长,粗蛋白质含量减少,而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且茎叶比增大。初花期刈割,苜蓿干草粗蛋白含量18%以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5%以下,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5%以下,可消化干物质含量60%以上,相对饲用价值125以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