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芒毒麦 编辑

禾本科黑麦草属植物

长芒毒麦长芒毒麦

长芒毒麦,英文名称:Lolium temulentum L. var. longiaristatum Parnell ,有毒杂草。部分地区田块发生数量大。中国小麦种植区时有发生和危害,其子实皮与糊粉层之间有真菌寄生,产生毒麦碱,人畜和家禽食之,均会发生中毒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长芒毒麦

拉丁学名:Lolium temulentum L.var. longiaristatum Parnel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黑麦草属

外文名:Darnel Rye-grass

原产地:欧洲

入侵地:青海,安徽,江苏,江西,云南

形态特征

编辑

一或二年生草本。冬季或次年春季出苗,花果期4-6月。多混杂于麦类收获物中传播。成株 本变种与毒麦相似,不同处是每小穗常含9-11小花,以9为多,内,外穗先端钝,外穗顶端的芒长达2厘米。子实 同毒麦。幼苗 第1片真叶带状,长7.7厘米,宽2.5毫米,腹面有7条圆锥状隆起的直出平行脉,并被有单毛和星状毛,叶颈明显,叶舌膜质,2裂。第二片真叶有脉9条,叶舌环状。

症状识别

幼苗绿色,基部紫红色,胚芽鞘长1.5—1.8厘米。第l片真叶带状,长7.7厘米,宽2.5毫米,腹面有7条圆锥状隆起的直出平行脉,并被有单毛和星状毛,叶颈明显,叶舌膜质,2裂。第二片真叶有脉9条,叶舌环状。

成株 高20一120厘米。

茎 秆成疏丛,直立,无毛。

叶 叶鞘较疏松,长于节间;叶舌长约2.7毫米膜质截平,叶耳狭窄,叶片长6—40厘米,宽3—13毫米,质地较薄,无毛或微粗糙。

花 穗状花序长5—40厘米,宽1—1.5厘米,有12—14个小穗;穗轴节间长5~7(一10)毫米;小穗长8—9毫米,有9—11小花,以9为多,小穗轴节间长1—1.5毫米,光滑无毛;颖质地较硬,具5—9脉,具狭膜质边缘,长8—10毫米,外稃质地较薄,基盘微小,具5脉,顶端钝,膜质透明,第一外稃长6毫米,芒长可达2厘米,自近外稃顶端处伸出,内稃长约等于外稃,脊上具有微小纤毛,顶端钝。

胚芽胚芽

果 颖果,长椭圆形,长4—6毫米,宽约2毫米,褐黄色至棕色,坚硬,无光泽,腹沟较宽。

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冬季或翌年春季出苗,花果期4—6月。种子繁殖。

生长环境

编辑

一般混生于麦田中,田边、路旁及荒地也有。

maimangmaimang

分布范围

编辑

长芒毒麦长芒毒麦

我国青海、安徽、江苏,江西、贵州和云南有发生。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分布。

为有毒杂草,颖果内种皮与淀粉层之间寄生有毒麦菌的菌丝,它含有一种毒麦碱(C7H12N2O),人、畜食后都能中毒,轻者引起头晕、昏迷、呕吐、痉挛等症,重者则会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以致死亡。毒麦未成熟时或多雨潮湿季节收获的种子毒力最强。另外毒麦生于麦田中,影响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害特点

编辑

有毒杂草。部分地区田块发生数量大。我国小麦种植区时有发生和危害,其子实皮与糊粉层之间有真菌寄生,产生毒麦碱,人畜和家禽食之,均会发生中毒。

防治方法

编辑

毒麦是我国规定的进出口检疫对象,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检疫规定,防止毒麦进口及在国内蔓延扩散。一旦发现应通过选种、换种、轮作倒茬、耕作防除等方法消除毒麦。对饲养人员传授识别毒麦的知识,不用混杂毒麦的饲料饲喂家畜。一旦发生中毒立即停喂混。

下一篇 糖蜜草

上一篇 田毒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