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酸浆 编辑
小酸浆(Physalis minima L.)是茄科洋酸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细瘦;主轴短缩,顶端多二歧分枝,分枝披散而卧于地上或斜升,生短柔毛。叶柄细弱,长1-1.5厘米。花具细弱的花梗,花梗长约5毫米,生短柔毛;果萼近球状或卵球状,直径1-1.5厘米;果实球状,直径约6毫米。
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云南(滇东南及滇中地区)、广东、广西及四川等地。常生于海拔1000-1300米的荒山、草地及水库边。
全株药用有清热、化痰、消炎、解毒之效,可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 嫩茎和果实可以食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 )
中文名:小酸浆
拉丁学名:Physalis minima 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茄目
科:茄科
属:洋酸浆属
种:小酸浆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小酸浆
一年生草本,根细瘦;主轴短缩,顶端多二歧分枝,分枝披散而卧于地上或斜升,生短柔毛。叶柄细弱,长1-1.5厘米;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歪斜楔形,全缘而波状或有少数粗齿,两面脉上有柔毛。
花具细弱的花梗,花梗长约5毫米,生短柔毛;花萼钟状,长2.5-3毫米,外面生短柔毛,裂片三角形,顶端短渐尖,缘毛密;花冠黄色,长约5毫米;花药黄白色,长约1毫米。果梗细瘦,长不及1厘米,俯垂;果萼近球状或卵球状,直径1-1.5厘米;果实球状,直径约6毫米。
该种与苦蘵(Physalis angulata L.)的区别:植株较矮小,分枝横卧地上或稍斜升;花冠及花药黄色,花萼裂片三角形;宿萼径1-1.5厘米。
苦蘵
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云南(滇东南及滇中地区)、广东、广西及四川等地。常生于海拔1000-1300米的荒山、草地及水库边。 喜向阳,在乎坝和低山地区都可生长。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小酸浆
小酸浆用种子繁殖。7-9月,陆续采收成熟果实,剥去果外的花尊,搓烂果实,在水里淘出种子,晾干后贮藏备用。3-4月播种。在整好的地上,理好排水沟,开133厘米宽的高厢,按行窝距各约33厘米开窝,深约6.6厘米,作到窝大,土松、底平,播前把种子混入拌有人畜粪水的火灰里,成为种子灰,每亩用种子250-400克。先在窝里施人击入水,播种子灰一小撮。
田间管理:播后若土壤干燥,要注意淋水。幼苗发出真叶时,要扯草,施清淡人畜粪水。 苗高10-13厘米时,要匀苗、补苗, 每窝有苗3-4株,并中耕除草,施人畜粪水。 苗于生长繁茂后,除注意排水防病外,不用其他管理。为了经济利用土地,可在厢边间种一行玉米。
收获加工:小酸浆在九月收获。收获时,摘下成熟果实做种后,选晴天,用刀齐地割取全株,晒干即成。小酸浆打捆包装贮运,放干燥处,防受潮发霉。
病害有根腐病,注意不要以茄种植物为前作和连作,理好排水沟,可以减免。虫害有地老虎,可用二二三或六六六防治。
药用:全株药用有清热、化痰、消炎、解毒之效,利尿止血,消肿散结,可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小儿天泡疮,湿热疮。
食用:采摘嫩茎叶焯熟,清水浸去酸苦味,油盐调食。果实成熟后亦可制作凉菜、饮品、点缀菜肴或直接食用。常见的菜肴有:凉拌酸浆菜、 肉丝炒酸浆、白玉酸浆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