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蕊花 编辑

玄参科毛蕊花属植物

毛蕊花毛蕊花

毛蕊花(Verbascum thapsus L.)是玄参科毛蕊花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密而厚的浅灰黄色星状毛;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倒披针状矩圆形,基部渐狭成短柄状,边缘具浅圆齿,上部茎生叶逐渐缩小而渐变为矩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基部下延成狭翅;穗状花序圆柱状,花密集,数朵簇生在一起,花萼裂片披针形,花冠黄色;蒴果卵形,约与宿存的花萼等长;花期6-8月;果期7-10月。 毛蕊花始载于《云南中草药选》。

毛蕊花原产于亚洲和欧洲 ,广布于北半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西藏、云南、四川等地,在浙江、江苏也有发现 。喜向阳地,能耐寒,对土壤不甚选择,耐石灰质土,但忌冷湿淤水地 ,一般生于海拔1400-3200米的山坡草地、河岸草地 。一般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能播种,也能自播。

《云南中草药》中记载毛蕊花:“苦,寒”、“消炎,止血,拔毒。治疮毒,刀枪伤,跌打损伤。” 其全草均可入药,味辛、苦,性,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瘀的功效,主治肺炎、慢性阑尾炎、疮毒、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等症 。毛蕊花在中国各地庭院、公园中常见栽培,可赏花,适宜与其它深绿色叶丛配合,布置混合花坛或花径的背景 ;但因其生长繁殖能力很强,在开发时也要评估是否会对生态环境有潜在的危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毛蕊花

拉丁学名:Verbascum thapsus 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唇形目

科:玄参科

属:毛蕊花属

种:毛蕊花

国际濒危等级: 无危(LC)

植物学史

编辑

毛蕊花始载于《云南中草药选》。 别名:一柱香、大毛叶、龟与箭、楼台香《云南中草药选》、牛耳草《新疆中草药手册》、虎尾鞭、霸王鞭《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海绵薄、毒鱼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形态特征

编辑

毛蕊花

二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被密而厚的浅灰黄色星状毛。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倒披针状长圆形,长达15cm,宽约6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状,边缘具浅圆齿;上部茎生叶缩小为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基部下延成狭翅。穗状花序圆柱状,长达25cm,花密集;花梗短;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花萼5裂几达基部,裂片狭披针形;花冠黄色,直径1-2cm,辐状,裂片5枚,内面光滑,外面被星状毛;雄蕊5,后方3枚的花丝有毛,前方2枚光滑,其花药略下延成个字形。蒴果卵形,约与宿存的花萼等长,先端钝尖。花期6-8月,果期7-10月。

产地生境

编辑

毛蕊花原产于亚洲和欧洲 ,广布于北半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西藏、云南、四川等地,在浙江、江苏也有发现 。喜向阳地,能耐寒,对土壤不甚选择,耐石灰质土,但忌冷湿淤水地 ,一般生于海拔1400-3200米的山坡草地、河岸草地 。

繁殖方法

编辑

一般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能播种,也能自播。

主要价值

编辑

观赏

毛蕊花在中国各地庭院、公园中常见栽培,可赏花,适宜与其它深绿色叶丛配合,布置混合花坛或花径的背景 。

药用

《云南中草药》中记载毛蕊花:“苦,寒”、“消炎,止血,拔毒。治疮毒,刀枪伤,跌打损伤。” 其全草均可入药,味辛、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瘀的功效,主治肺炎、慢性阑尾炎、疮毒、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等症 。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苦,性凉。

功效

清热解毒,止血散瘀。

主治

肺炎,慢性阑尾炎,疮毒,跌打损伤,创伤出血。

相关配伍

治慢性阑尾炎,一柱香30g。水煎服,红糖为引。(《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治疮毒,毛蕊花全草9g。水煎服,红糖、白酒为引。(《云南中草药》)

治刀枪伤,跌打损伤,毛蕊花全草研末,酒调成糊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研粉或鲜品捣敷。

炮制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集。鲜用或阴干。

药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

抗过敏作用。

泻下和利尿作用。

降血糖作用。

相关论述

《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缓和镇痛药及润肠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阑尾炎。”

物种危害

编辑

因其生长繁殖能力很强,在开发时也要评估是否会对生态环境有潜在的危害。

下一篇 费菜

上一篇 鹿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