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苞薯蓣 编辑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褐苞薯蓣褐苞薯蓣

褐苞薯蓣(Dioscorea persimilis Prain & Burkill),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分布在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1,95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路旁、山坡、山谷杂木林中以及灌丛中,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褐苞薯蓣

拉丁学名:Dioscorea persimilis Prain & Burkil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薯蓣目

科:薯蓣科

属:薯蓣属

种:褐苞薯蓣

分布区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南部、云南南部

保护级别:濒危(IUCN标准)

形态特征

编辑

褐苞薯蓣线稿图 褐苞薯蓣线稿图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外皮棕黄色,断面新鲜时白色。茎右旋,无毛,较细而硬,直径0.1-0.6厘米,干时带红褐色,常有棱4-8条。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片纸质,干时带红褐色,卵形、三角形至长椭圆状卵形,或近圆形,长4-15厘米,宽2-13厘米,顶端渐尖、尾尖或凸尖,基部宽心形、深心形、箭形或戟形,全缘,基出脉7-9,常带红褐色,两面网脉明显,无毛。叶腋内有珠芽。

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1-4厘米,2-4 个簇生或单生于花序轴上排列呈圆锥花序,圆锥花序长可达40厘米,有时穗状花序单生或数个簇生于叶腋;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有紫褐色斑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有时卵形,背部凸出,有褐色斑纹,内轮倒卵形,两者均较厚;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2个着生于叶腋,结果时长可达几十厘米;雌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卵形,较内轮大;退化雄蕊小。

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长1.5-2.5厘米,宽2.5-4厘米;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7-翌年1月,果期9-翌年1月。

生长环境

编辑

生长于海拔100-1950米的山坡、路旁、山谷杂木林中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编辑

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南部、云南南部。我国南方各地也有栽培。也分布于越南。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部位】褐苞薯蓣的块茎。

【性味归经】甘、涩,平,入脾、肺二经。

【功效主治】补脾止泻、补肺敛气。用治脾虚久泻。治久咳伤肺气、咳声无力、干咳无痰、咳则气短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5克。

【哈尼药】背当挨美,野山药,粘粘沾:块根治脾胃虚寒,肾阳亏损《哈尼药》。粘粘沾,背当挨美:块茎治脾胃虚寒,肾阳亏损《滇省志》。【侗药】门定独:块茎治疗胃痛,呕吐,神经衰弱,乳腺炎《桂药编》。【毛难药】拉马勒:块茎治疗胃痛,呕吐,神经衰弱,老人身体虚弱《桂药编》。【苗药】锡那乌,嘴落乃:块茎治疗胃痛,小儿虚咳,呕吐,神经衰弱《桂药编》。功用同薯蓣《湘蓝考》。【仫佬药】灭尔满藤:块茎治疗胃痛,呕吐,老人身体虚弱《桂药编》。【瑶药】机代,叶代:块茎治疗胃痛,呕吐,小儿痘发不起《桂药编》。【壮药】兹弄:块茎治疗胃痛,呕吐,神经衰弱,肾虚腰痛《桂药编》 。

保护现状

编辑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下一篇 黑珠芽薯蓣

上一篇 龟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