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麻黄 编辑

麻黄科麻黄属植物

藏麻黄藏麻黄

藏麻黄(Ephedra saxatilis Royle ex Florin0是麻黄科麻黄属草本状或小灌木。茎直立,粗壮,茎皮灰褐色或灰黄色;绿色小枝密集于节上成假轮生状;雄球花对生于节上,近圆形,花丝全部合生,上部伸出苞片之外,假花被倒卵圆形;成熟雌球花浆果状,苞片肉质红色;种子常露出于苞片之外,卵圆形。花期7月,种子8-9月成熟。

藏麻黄产于中国西藏南部山区及拉萨附近海拔3600-4500米地带 ,现分布于中国四川德格、康定、稻城、门玉、乡城、壤塘等地。 藏麻黄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

藏麻黄味苦、涩,性,用于治紊乱热、瘟疫热等症状。 藏麻黄清热止血,解表止咳,用于药浴,用药量大,以斤论之,以此为基药,加其他药煎药做药浴,方法来于《中国藏药浴》。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藏麻黄

拉丁学名:Ephedra saxatilis Royle ex Florin

别名:匐枝丽江麻黄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纲

目:麻黄目

科:麻黄科

属:麻黄属

种:藏麻黄

命名者及年代:Royle ex Florin,1933

形态特征

编辑

藏麻黄

草本状或小灌木。高20-60厘米,茎直立,粗壮;茎皮灰褐色或灰黄色;绿色小枝密集于节上成假轮生状,节间长2-3厘米,径1.5-3毫米,纵槽纹明显。叶2裂,长约3毫米,下部约1/2以上合生,裂片宽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钝或圆,中央绿色部分窄直,周围膜质透明。

雄球花对生于节上,常2-3个组成复穗状,苞片(4-)5-6 (-7)对,近圆形,膜质部分明显宽阔,雄花通常具8枚雄蕊,花丝全部合生,上部伸出苞片之外,假花被倒卵圆形;雌球花对生于节上,通常单生,稀2-3个组成复穗状,无梗或有短梗,苞片2-3对,基部1/5-1/2合生,雌花2,稀1,珠被管长约0.5毫米,直立。成熟雌球花浆果状,苞片肉质红色。

种子常露出于苞片之外,卵圆形,长约6毫米,径约3毫米,灰黑色,被白粉,边缘常有棱肋。花期7月,种子8-9月成熟。

近种区别

编辑

据R. Florin记载中国西藏南部有Ephedra saxatilis var. sikkimensis (Stapf) Florin(文献与藏麻黄同,28. t. 5. f. 1.) ,它与原变种的区别为植株高15-20厘米,雄球花具2-4对苞片。经查核采自西藏南部的标本,植株高15-60厘米,雄球花具4-7对苞片,而以5-6对为多,从未见到2或3对,这些特征与藏麻黄Ephedra saxatilis Royle ex Florin一致。至于“var. sikkimensis”是否应该成立,中国有无分布,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生长环境

编辑

藏麻黄分布于中国西藏南部山区及拉萨附近海拔3600-4500米地带。

分布范围

编辑

藏麻黄分布于中国四川德格、康定、稻城、门玉、乡城、壤塘等地。

繁殖方法

编辑

藏麻黄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价值

藏麻黄味苦、涩,性凉,用于治紊乱热、瘟疫热等症状。 藏麻黄清热止血,解表止咳,用于药浴,用药量大,以斤论之,以此为基药,加其他药煎药做药浴,方法来源于《中国藏药浴》。 解表,平嘴,利尿;治感冒,喘咳、水肿。

保护现状

编辑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近危(NT)。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

下一篇 斑子麻黄

上一篇 西藏中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