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长叶松 编辑

松科松属植物

西藏长叶松西藏长叶松

西藏长叶松(学名:Pinus roxburghii Sarg.)是松科松属植物,乔木,高达45-54米,胸径1米以上;树皮厚,暗红褐色,深纵裂成大块片剥落。针叶3针一束,纤细,长20-35厘米,径约1.5毫米,光绿色,边缘有锯齿,背面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雌球花的珠鳞先端向后反曲。球果长卵圆形,具短梗;种鳞厚,坚硬,长方形;种子较大,长8-1.2毫米,种翅与种子结合而生,翅长约2.5厘米。球果10-11月成熟。

西藏长叶松分布于不丹、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和中国西藏南部(吉隆)。生长于海拔2100-2200米山地。其分布中心为喜马拉雅南坡,常在海拔500-1500米地带组成大面积单纯林或与雪松、乔松等混生成林。

西藏长叶松边材白色,心材淡红褐色,硬度适中,富松脂。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树干可采割松脂。在印度为重要的营林树种,中国西藏南部亦可列为营林树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西藏长叶松

拉丁学名:Pinus roxburghii Sarg.

别名:喜马拉雅长叶松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纲

目:松目

科:松科

属:松属

种:西藏长叶松

命名者及年代:Sarg.,1897

保护级别:极危(IUCN标准)、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极危)

形态特征

编辑

西藏长叶松

乔木,高达45-54米,胸径1米以上;树皮厚,暗红褐色,深纵裂成大块片剥落;冬芽小,卵圆形,褐色,无树脂;大枝斜展,枝条每年生长一轮,新枝灰色或淡褐色,小枝粗壮,其上的鳞叶脱落。针叶3针一束,纤细,长20-35厘米,径约1.5毫米,光绿色,边缘有锯齿,背面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横切面扇状三角形,多层皮下层细胞,在表皮细胞下呈倒三角状断续分布,树脂道2个,中生;叶鞘长2-3厘米,宿存。

雌球花的珠鳞先端向后反曲。球果长卵圆形,长10-20厘米,径6-9厘米,具短梗;种鳞厚,坚硬,长方形,鳞盾强隆起,横脊明显,鳞脐具三角状突起;种子较大,长8-1.2毫米,种翅与种子结合而生,翅长约2.5厘米。球果10-11月成熟。

生长环境

编辑

西藏长叶松生长于海拔2100-2200米山地。其分布中心为喜马拉雅南坡,常在海拔500-1500米地带组成大面积单纯林或与雪松、乔松等混生成林。

西藏长叶松属暖温干燥型的阳性树种,能适应暖温干燥的气候环境。所在地土壤为山地黄棕壤,呈酸性反应。

分布范围

编辑

西藏长叶松分布于不丹、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和中国西藏南部(吉隆)。 在吉隆林区主要沿吉隆藏布的冲色、开麦、芒目、江村和热索一线,沿东林藏布的拉比和热索一线分布,尤以冲色一江村段分布较多。

西藏长叶松西藏长叶松

主要价值

编辑

经济:西藏长叶松边材白色,心材淡红褐色,硬度适中,富松脂。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树干可采割松脂。在印度为重要的营林树种,中国西藏南部亦可列为营林树种。

研究:西藏长叶松在中国分布该种分布的北界,其球果甚大,针叶特长,区系及松属分类、分布有一定的意义。

生态:可作为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大多生长于陡坡的习性,营造成水土保持林将在水涵养、 防风固沙、 防止山地灾害方面发挥生态保护作用。在生长分布区起着国防林的作用。

保护级别

编辑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1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极危(CR)。 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年9月——极危(CR)。

物种现状:稀有种。是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针叶树种之一,其分布中心为喜马拉雅南坡,在中国仅西藏吉隆有小面积纯林。

保护措施:自中国西藏发现西藏长叶松以来,一直被吉隆县列为重点保护树种。为扩大其分布面积,建议在西藏南部和中国西南山区逐渐推广作造林树种。

植物文化

编辑

在2006年12月,胡锦涛主席访问友好邻邦巴基斯坦时,在穆沙拉夫总统陪同下,种下了一株友谊之树。这就是喜马拉雅长叶松,它将在巴基斯坦的土壤上,茁壮成长,见证着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人民的友谊,地久大长。

下一篇 大明松

上一篇 晚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