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叶黄杉 编辑

松科黄杉属植物

短叶黄杉短叶黄杉

短叶黄杉(Pseudotsuga brevifolia W. C. Cheng & L. K. Fu)是松科,黄杉属乔木;树皮褐色,纵裂成鳞片状;冬芽近圆球形,芽鳞多数,红褐色,宽卵形,先端钝或宽圆形,叶片条形, 较短,上面绿色,下面中脉微隆起,有白色气孔带,球果熟时淡黄褐色、褐色或暗褐色,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种鳞木质,坚硬,鳞背密生短毛,苞鳞露出部分反伸或斜展,苞鳞中部较窄,向下逐渐增宽; 种子斜三角状卵形,种翅淡红褐色,有光泽。

分布于中国广西西南部龙州及靖西海拔1250米上下的向阳山坡或山顶,常散生于疏林中。

短叶黄杉对研究植物区系、植被及黄杉属分类、分布,均有学术价值。材质优良,可作广西、贵州、云南东南部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概述图参考来: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短叶黄杉

拉丁学名:Pseudotsuga brevifolia W. C. Cheng & L. K. Fu

别名:米松京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纲

目:松目

科:松科

属:黄杉属

种:短叶黄杉

命名者及年代:Cheng et L. K. Fu,1975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易危(IUCN标准)

形态特征

编辑

短叶黄杉

乔木;树皮褐色,纵裂成鳞片状;一年生枝干后红褐色,有较密的短柔毛,尤以凹槽处为多,或主枝的毛较少或几无毛,二、三年生枝灰色或淡褐色,无毛或近无毛;冬芽近圆球形,芽鳞多数,覆瓦状排列,红褐色,常向外开展,宽卵形,先端钝或宽圆形,边缘有睫毛。叶近辐射伸展或排列成不规则两列,条形,较短,长0.7-1.5(稀达2)厘米,宽2-3.2毫米,上面绿色,下面中脉微隆起,有2条白色气孔带,气孔带由20-25条(稀达30)气孔线所组成,绿色边带与中脉带近等宽,先端钝圆有凹缺,基部宽楔形或稍圆,有短柄。

球果熟时淡黄褐色、褐色或暗褐色,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7-6.5厘米,径3-4厘米;种鳞木质,坚硬,拱凸呈蚌壳状,中部种鳞横椭圆状斜方形,长2.2-2.5厘米,宽约3.3厘米,上部宽圆,鳞背密生短毛,露出部分毛渐稀少;苞鳞露出部分反伸或斜展,先端三裂,中裂呈渐尖的窄三角形,长约3毫米,侧裂三角状,较中裂片稍短,外缘具不规则细锯齿,苞鳞中部较窄,向下逐渐增宽;种子斜三角状卵形,下面淡黄色,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长约1厘米,种翅淡红褐色,有光泽,上面中部常有短毛,宽约7.5毫米,连同种子长约2厘米。

近种区别

编辑

短叶黄杉与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 Flous)的形态较近,其区别在于短叶黄杉的叶较短,长0.7-1.5厘米,稀达2厘米,球果的种鳞横椭圆状斜方形,鳞背密生短毛,外露部分毛渐稀少。

产地生境

编辑

分布于中国广西西南部龙州(模式标本产地)及靖西海拔1250米上下的向阳山坡或山顶,常散生于疏林中。 分布区地跨北热带季雨林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南部,属半湿润至湿润的气候类型。年平均温16℃-22℃,1月平均温8℃-14℃,极端最低温-1.9℃至-6.7℃,7月平均温23℃-28℃,极端最高温33℃-39℃;年降水量1350-1690毫米。为阳性树种,耐旱性强,为钙质土特有种,一般生长在石灰岩石山的山顶或上坡,常散生于疏林中。主要伴生树种有圆果化香树、圆叶乌桕、革叶铁榄等。天然更新能力强,种子可随风飘扬,大树附近或较远处,有不少中龄树、幼树和幼苗。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繁殖方法

编辑

种子繁殖。栽培法参考同属其它种类,人工播种时着重基质消毒及苗期管理。

短叶黄杉短叶黄杉

主要价值

编辑

短叶黄杉是黄杉属唯一生长于石灰岩山地的种类,其叶较短,很象铁杉属的叶片。对研究植物区系、植被及黄杉属分类、分布,均有学术价值。材质优良,可作广西、贵州、云南东南部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保护级别

编辑

短叶黄杉短叶黄杉

保护级别: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濒危原因:渐危种。仅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和贵州南部局部地区的石灰岩石山上,由于生境特殊,更新困难,加之材质优良,遭致大量砍伐,现多呈零散分布。

保护措施:建议应把短叶黄杉保护责任落实到当地林业局、团体或个人,尤其要保护好母树,并采种育苗,积极栽培或建立种子园。

下一篇 澜沧黄杉

上一篇 台湾黄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