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编辑

清华大学下设的二级院系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于1932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组,1952年建系,始称“无线电工程系”,1958年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1989年更现名至今。建系以来,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建成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现下设6个研究所,涵盖了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复杂系统与网络等研究领域,学科全、综合性强;建成了完整的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的培养体系,构建起了世界领先的覆盖两个一级学科核心概念的新课程体系,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亦工亦理、教研并重的办学理念,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以及团结务实、学术自由、追求卓越的文化传统。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外文名: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

简称:清华电子系

创办时间:1952年

办学性质:二级教学系

主管部门: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现任领导:系主任:汪玉、党委书记:沈渊

专职院士数: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本科专业:1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历史沿革

编辑

艰苦创业

1960年,周恩来总理与孟昭英先生(中间站立者)等交谈1960年,周恩来总理与孟昭英先生(中间站立者)等交谈

1932年,清华大学建立电机工程系电讯组。

1952年9月,在电机工程系电讯组基础上建立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将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组与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电讯组合并建立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建系初,全系仅15名教师、5名职工和3个年级共百余学生;师生陆续开出了“无线电基础”等课程,并及时翻译出版了《无线电基础》《电子管》两本前苏联教材,这是中国国内首批出版的无线电工程类的苏联教科书。

1958年,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系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当年,建系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毕业,教学计划已执行了全过程;大部分师生下厂,参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兴建的电子类工厂的建厂及生产实践,接触了生产实际;此后,校内师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全系进入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发展时期,并同中国国内科技界、工业界更密切地结合起来。

1963年清华大学与四机部第十研究院联合在无线电电子学系设立了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室,由十院提出研究课题,提供经费并选派青年科技人员组成协作队,参加研究室工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全系已经形成数字通信、电视、微波技术、微波电子器件、真空技术与半导体器件等学科并恢复招收研究生。

1952年至1965年,共招收大学本科生3089人,研究生96人。到1966年,在系学生已达1200人。

1956年至1966年,无线电工程系完成了600/1200波特数传机,8路PCM通信终端,3cm周期磁场聚焦宽频带小功率行波管,10cm固态低噪声参量放大器等当时属中国国内领先的项目,并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始了硅晶体管制造和集成电路的研究工作。

文革期间

1966年,“文革”开始后,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仍在混乱的环境中为各班学生上课,有的科研小组坚持在实验室或到协作单位继续进行科研工作。

1969到1971年,分两批将无线电电子学系的绝大部分教职工和学生搬迁至四川绵阳县,成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的主体;1970年开始招生;1972年分校主要基建工程结束。

1978年初,时任校长刘达和老校长蒋南翔报请邓小平同志批准,决定撤销清华大学绵阳分校,搬迁回京,在北京恢复无线电电子学系。

1979年5月,搬迁工作全部结束。

清华大学绵阳分校(1969~1979)清华大学绵阳分校(1969~1979)

改革开放

1978年,无线电电子学系的重建工作从决定搬迁回校即已开始;同年恢复在校本部招生。

1980年底,清华大学考虑到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清华大学的整体布局,决定以系的半导体器件与物理教研组和试制车间为基础,建立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独立建制;大学生本科生专业仍在无线电电子学系,教学工作由系和所共同负责。

1992年,研究生专业由所单独负责;根据世界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系确定了五个学科发展方向:高速、实时的及多维的信息与信号处理;数字通信与光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信息光电子学与集成光电子学;微细加工及微细检测与分析技术。

1989年,由于无线电含义不够确切,系名改为电子工程系,内涵不变。

2013年,开展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分系列聘用和管理,教研系列实行准聘-长聘制,研究系列实行团队制。

2015年7月,清华电子系在天津中新生态城成立了“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旨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2018年12月10日,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办学条件

编辑

专业设置

据2020年8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官网显示,电子工程系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据2020年8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官网显示,电子工程系下设2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所有学科均有博士与硕士授予权;1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 其中有2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序号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专业名称

1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物理电子学

2

电路与系统

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5

信息与通信工程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

6

信号与信息处理

7

信息网络与复杂系统

8

空天信息工程

9

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领域)

-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4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建设有校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下设12个教学实验室;拥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北京市级精品课2门,以及校级精品课9门。

国家级精品课:通信电路

北京市级精品课:通信电路、信号与系统

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实验室:电子电路实验室、探索创新实验室、激光暗室、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实验室、现代通信电路实验室、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室、现代通信实验室、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室、集成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信号处理实验室、图像语音实验室、国防系列课程与研讨课系列实验室。另外中心还下设八个联合实验室:清华-安捷伦现代通信电路实验室、清华-安捷伦现代通信实验室、清华-安捷伦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室、清华-安捷伦EEsof ADS微波仿真联合实验室、华硕-清华下一代便携式数字设备教学科研联合实验室、中兴通讯NC教育认证管理中心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网络教学实验室、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ALTERA公司SOPC/DSP联合实验室与培训中心以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Xilinx公司数字系统联合教学实验室

电子工程系夜景电子工程系夜景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4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多项北京市、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

据2020年8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官网显示,电子工程系正式出版教材近百部,其中《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激光原理》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奖(部分)

序号

项目

级别

1

基于现代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架构的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改革

一等奖

2

基于优势转化战略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电子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二等奖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据2020年8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官网显示,电子工程系有教职工129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49名、副教授61名; 此外还包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各类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专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罗毅、牛志升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文华、李刚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牛志升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黄翊东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李刚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陈宏伟、陈明华、陈文华、李刚

北京市“科技新星”:陈明华

(备注:由于官网信息缺失,上述名单不全)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机构

据2020年8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官网显示,电子工程系下设6个研究所,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试验区)、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图形图像分室)

研究所:信息光电子研究所、信息系统研究所、通信研究所、电路与系统研究所、信息认知与智能系统研究所、微波与天线研究所

科研成果

据2020年8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官网显示,电子工程系近二十年来发表SCI论文总数超过3700篇,被引频次总计超过41000次;建系以来,共获得国家三大奖41项(包括2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 ;近几年来清华电子系年科研经费从2007年以前的4000-6000万,提升到了1.3-1.5亿。

2012-2016年科研获奖情况

电子系排序

奖励名称

奖励等级

电子工程系(1)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2)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2)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2)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

电子工程系(1)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2)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进步奖

三等

电子工程系(4)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2012年中关村LED联盟“优秀创新产品奖”

-

电子工程系(3)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2)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一等

电子工程系(1)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一等

电子工程系(3)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

电子工程系(2)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

电子工程系(1)

山东省泰安市科学技术奖

-

电子工程系(2)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

电子工程系(1)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一等

电子工程系(2)

军队科技进步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2)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一等

电子工程系(1)

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一等

电子工程系(1)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

三等

电子工程系(4)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2)

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电子工程系(3)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

一等

电子工程系(3)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

电子工程系(1)

中国专利奖

优秀奖

电子工程系(1)

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

二等奖

电子工程系(2)

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电子工程系(2)

电力行业信息化成果

一等奖

电子工程系(2)

国防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电子工程系(2)

军队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电子工程系(2)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电子工程系(1)

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优秀奖

电子工程系(3)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电子工程系(2)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一等奖

电子工程系(1)

2015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奖

-

电子工程系(1)

发明展览会奖

金奖

电子工程系(1)

发明展览会奖

金奖

电子工程系(1)

中国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团队奖

-

电子工程系(1)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

三等

电子工程系(1)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

电子工程系(2)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1)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

电子工程系(2)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

电子工程系(10)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

电子工程系(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

电子工程系(1)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

电子工程系(3)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参考资料:

文化传统

编辑

精神风貌

办学理念

亦工亦理、教研并重

学术风格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文化传统

团结务实、学术自由、追求卓越

军训军训

社团文化

据2020年8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官网显示,电子工程系依托各班集体以及系团委、学生会、学生科协等学生组织,每年都开展社会实践、文体和科技活动;每年暑假,团委都组织多支社会实践支队,使同学们能够有机会走出校园、贴近社会,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真切的感受来认识社会。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胸中藏丘壑、无线走河山”、“主任带你去实践”等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到与电子系对口的国家重点单位进行参观、访谈和交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价值观;系学生节文化月包含了男生节、女生节、新生舞会、卡拉OK大赛、摄影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足篮排球、游泳、网球、乒乓、羽毛、田径、拔河等十几项全系体育赛事贯穿全年,同时有网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多个体育俱乐部定期组织会员开展活动;每年都举办数个课外科技竞赛,包括清华大学电子设计大赛、AD杯新生信息知识竞赛、队式程序设计大赛、硬件设计大赛等。

形象标识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徽标识主体图案为学院英文名“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中的两个“E”互扣组成,寓意电子信息工程;数字“1952”代表系源于1952年建立的“无线电工程系”;系徽外圆沿用了清华大学校徽的圆面。

电子工程系系徽电子工程系系徽

现任领导

编辑

职务

名单

主任

汪玉

党委书记

沈渊

副主任

李懋坤、王劲涛、汪莱

党委副书记

李冬梅、刘一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