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叶红豆杉 编辑
密叶红豆杉(Taxus contorta Griff.)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常绿乔木。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鳞:当年生枝绿色。叶螺旋状着生,基部扭曲,较密,排成彼此重叠的不规则两列。雌雄同株:雌雄球花均单生叶腋。种子当年成熟,坚果状,生于红色肉质杯状的假种皮中,长圆形,中下部等宽或上部稍宽,微扁,长约6.5毫米,上部两侧微有钝脊,顶端有凸起的钝尖;种脐椭圆形。
密叶红豆杉多生长于中国西藏西南部(吉隆),在缅甸、不丹、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至喜马拉雅山区东段也有分布。生于海拔2500-3000米山地林中。
密叶红豆杉是国际公认为最具潜力的抗癌新药,特别对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病,具有良好疗效。密叶红豆杉树干端直,树叶浓密,凌冬不凋,苍翠宜人,姿态婆娑,是优良的园庭观赏树种。
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
(概述图参考来源: )
中文名:密叶红豆杉
拉丁学名:Taxus contorta Griff.
别名:喜马拉雅密叶红豆杉、西藏红豆杉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纲
目:柏目
科:红豆杉科
属:红豆杉属
种:密叶红豆杉
命名者及年代:Griff.,1848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列入CITES附录Ⅱ、濒危(IUCN标准)
起源于古老的第三纪,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珍稀濒危植物。因此又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
野生分布的密叶红豆杉平均树高6.4米,最高为9.5米,最低为2.5米。常绿乔木。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鳞:当年生枝绿色。叶螺旋状着生,基部扭曲,较密,排成彼此重叠的不规则两列,斜展,线形,质地较厚,窄直,宽2毫米,上下几等宽,或上端微窄,先端急尖,基部两侧对称,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气孔带,中脉带与气孔带同色,密生细小的乳头状凸起。雌雄同株:雌雄球花均单生叶腋。种子当年成熟,坚果状,生于红色肉质杯状的假种皮中,长圆形,中下部等宽或上部稍宽,微扁,长约6.5毫米,上部两侧微有钝脊,顶端有凸起的钝尖;种脐椭圆形。
密叶红豆杉
密叶红豆杉生于海拔2500-3000米山地林中,生长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年平均降水约1000后面,且只生长于水资源丰富,空气湿度大的地区。
密叶红豆杉多生长于中国西藏西南部(吉隆),在缅甸、不丹、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至喜马拉雅山区东段也有分布。
药用价值:密叶红豆杉是国际公认为最具潜力的抗癌新药,特别对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病,具有良好疗效。
观尝价值:密叶红豆杉树干端直,树叶浓密,凌冬不凋,苍翠宜人,姿态婆娑,是优良的园庭观赏树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濒危(EN);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
种群现状
密叶红豆杉多呈带状或斑块状分布,分布地区郁闭度多在20-50%之间,且密叶红豆杉分布稀疏,很难成林。由于自然分布的郁闭度低,密叶红豆杉可以与刺叶高山栎、野花椒等灌木形成群落,也可以与高山栎、华榛、朴树,甚至高大的铁杉组成群落,对周围树种的高度要求不高。主要原因是天然种群稀少,个体散生,且老龄化问题严重。
保护措施
针对密叶红豆杉小生境分布这一特点,必须对密叶红豆杉进行就地保护,避免因其生存环境破坏而导致分布面积减少甚至消失。尽管当地对密叶红豆杉的保护和重视程度很高,但调查中发现,密叶红豆杉生长较多的偏远地带仍有人为活动的痕迹,人畜甚至偷盗者对密叶红豆杉的破坏不可避免。因此,建议在密叶红豆杉集中生长地区周围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隔离带,对野生种群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其野生数量得到扩大,也有利于保护其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的遗传基因。
密叶红豆杉与灌木和高大乔木均可组成群落,但与高大乔木组成的群落中缺乏更新层,建议对该种群进行适度的干扰,适当砍伐一些影响其生长的竞争树种,改变群落发展方向,在保护现有野生成年个体基础上增加密叶红豆杉自主更新能力。可以选择一较小范围作为试点,对高大的铁杉、高山栎、朴树等进行适当砍伐,增加林窗面积,降低林地郁闭度,增大密叶红豆杉的增长空间,促进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幼树的存活和生长,使密叶红豆杉能够自主更新,增加群落的稳定性。
对于很多阻碍交通或安全隐患的古老红豆杉,应对其进行迁地保护,如移栽到植物园或保护区,保存其基因库。同时,也可以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将密叶红豆杉幼苗再引入到其原来分布区或其他适合生长的地区,让其回归天然条件,正常生长繁殖,恢复野生生长的状态,保持遗传多样性,以建立足够的遗传资源来适应改变的新种群。另外有研究指出,食果鸟类的贮食行为对红豆杉种子传播及幼苗分布影响显著,啮齿类动物也能够对红豆杉种子进行传播,因此,密叶红豆杉生长地区的动物资源保护同样重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