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兰 编辑

兰科蝴蝶兰属植物

象鼻兰象鼻兰

象鼻兰(学名:Phalaenopsis zhejiangensis (Z. H. Tsi) Schuit.)是兰科、蝴蝶兰属植物。茎较短,有气生根;叶片斜立或悬垂,1—3枚,绿色,扁平,质地薄,呈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边缘有暗紫色斑点,叶脉明显,细密而平行,冬季落叶;总状花序,有8-19朵小花,花瓣质地薄,黄绿色,无香气;蒴果椭圆形;6月开花,7-8月结果。

象鼻兰分布于中国浙江(临安天目山、鄞州、宁波、安吉县、淳安县)、甘肃(康县)、陕西(镇坪县)、安徽(祁门县)和江西。 生于海拔350-9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树枝上,非常珍稀。

象鼻兰观赏价值较高。 植株悬垂,花色秀雅,可作岩面、树干美化或盆栽观赏。 象鼻兰还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

象鼻兰是中国特有植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Ⅰ级。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象鼻兰

拉丁学名:Phalaenopsis zhejiangensis (Z. H. Tsi) Schuit.

中国植物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天门冬目

科:兰科

属:蝴蝶兰属

种:象鼻兰

植物学史

编辑

根据文献记载,有关专家曾于1964年在宁波市天童寺采集到过象鼻兰, 1970年,植物学工作者金存理和李朝銮在西天目采集植物标本,发现一棵古代罗汉松的枝干上长有一种附生草本植物,便采了一个编号为116号的标本带回北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标本馆。

1986年,中国兰科植物分类专家吉占和先生看到了116号标本,便开始关注。当年6月,他来到116号标本采集地——西天目山,重新在这株古罗汉松上采集活体标本。他将这种植物命名为“象鼻兰”,并在1989年2月号的《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了该物种。 其紫红色的花朵成串排列,蕊柱细长带有钩头,好像卷曲的大象鼻子,故而得名。 象鼻兰原为兰科象鼻兰属(Nothodoritis)植物,后来被归类于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

形态特征

编辑

矮生植物,斜立或悬垂,冬季落叶。茎长约3毫米,被叶鞘所包,具多数粗1.2-1.5毫米、稍扁的气根。叶常1-3枚,扁平,质地薄,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6.8厘米,宽1.2-2.1厘米,先端钝并且一侧稍钩转,基部收窄并且具1个关节,其下扩大为鞘,两面绿色,背面或边缘通常具细密的暗紫色斑点,叶脉明显,细密而平行。

象鼻兰

花序单生于茎的基部,不分枝,长8-13厘米;花序柄和花序轴纤细,粗约1厘米,淡绿色,基部具1-2枚筒状膜质鞘;总状花序长5-8厘米,具8-19朵花;花苞片黄绿色,狭披针形,长2-3毫米,先端渐尖;花质地薄,无香气;花梗和子房纤细,长约1厘米;萼片和花瓣白色,内面具紫色横纹,具3条脉;中萼片卵状椭圆形,凹的,围抱蕊柱,长6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基部稍收狭;侧萼片歪斜的宽倒卵形,长6毫米,宽约6毫米,先端斜截形,基部收狭为短爪;花瓣倒卵形,长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基部具爪;唇瓣3裂;侧裂片狭长,直立,长约7毫米,除先端紫色外,其余白色,上部分离,其余部分合生而下延呈凹槽状;中裂片狭长,舟状,与侧裂片几乎交成直角向外伸展,长8毫米,宽1.2毫米,先端尖并且稍下弯,略凹缺,两侧面白色,内面深紫色,基部具囊;囊白色,近半球形,长约2毫米,在囊口处具1枚白色的附属物;附属物直立,长方形,凹槽状,长2.5毫米,宽1.2毫米;蕊柱长5毫米,粗1.2毫米,两侧淡黄色,近基部具1枚长约1.2毫米的黄绿色附属物;柱头位于蕊柱基部上方;蕊喙狭长,似象鼻,几乎平伸,先端钩转而稍2裂,上面浅白色,背面浅紫色;药帽淡黄色,前端收狭为三角形;粘盘柄狭长,长5.5毫米,宽约0.5毫米,向基部收狭;粘盘近圆形,宽0.7毫米。蒴果椭圆形,长8毫米,粗约4毫米。花期6月,果期7-8月。

近种区别

编辑

象鼻兰从花粉团的特征来看很似五唇兰属(Doritis Lindl.)植物,不同在于象鼻兰的唇瓣无爪,无萼囊,柱头具附属物,蕊喙细长。另外花瓣和蕊柱的形状又近于蝴蝶兰属(Phalaenopsis Bl.)的长吻蝴蝶兰(Phalaenopsis lowii Rchb. f.),然而象鼻兰的4个花粉团彼此分开而不同。

产地生境

编辑

象鼻兰分布于中国浙江(临安天目山、鄞州、宁波、安吉县、淳安县)、甘肃(康县)、陕西(镇坪县)、安徽(祁门县)和江西。 生于海拔350-9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树枝上,非常珍稀。 象鼻兰是分布纬度最高的蝴蝶兰原生种之一, 喜欢温湿润的气候,喜阴,不耐强光,通常附生于老树干上,以雨露、空气中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质为生,对生长环境的选择较为严苛。

生长习性

编辑

附生习性:其寄主主要为罗汉松、银杏、国槐、桂花等,象鼻兰寄生的树木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树皮比较粗糙,有利于其根系的落脚、插入和植株稳定;二是植株上常有藤蔓或苔藓类附生,有利于其隐身、保湿和躲避暴风骤雨的伤害;三是植株较高大、粗壮,有利于其种子着落繁衍后代,而较少被伤害。

繁殖方法

编辑

象鼻兰繁殖方式有分株、组培、播种繁殖。 自然状态下主要通过有性繁殖,但由于其种子缺乏胚乳,种子发芽缓慢且效率低下,同时种子发芽通常需要共生真菌。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段俊、曾宋君等科研人员完成的“象鼻兰的种苗试管繁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材料:开花时选取生长健壮的母株进行人工授粉,授粉90-120天后果实基本成熟时,作为外植体用于播种。

无菌播种:用70-80%的酒精浸泡30-60秒后,在0.1-0.2%的升汞溶液中消毒10-20分钟,用无菌水漂洗4-5次后切开果实,将粉末状胚接种到附加10%椰子汁的种子萌发培养基 Knudson C上,25-30天左右胚萌发,60-80天左右形成小植株。

愈伤组织、类原球茎形成、增殖和分化培养:当需要生产更多的小苗时,可将原球茎培养在附加0.01-0.2毫克升噻重氮苯基脲(TDZ)的 Knudson C培养基上,当TDZ浓度为0.01-0.05毫克/升时,原球茎能增殖形成大量的类原球茎,当TDZ浓度为0.06-0.2毫克升会形成大量的愈伤组织。当这些愈伤组织和原球培养在附加10%椰子汁、0.5-2克活性炭的Knudson C培养基时能分化出小苗。

壮苗培养:将无菌播种获得的小苗接种培养到壮苗培养基花宝1号1-3克,蛋白胨0.5-3克,萘乙酸0.5-3毫克、香蕉匀浆50-100克、活性炭0.5-2克上,30-50天时能形成健壮的植株。

试管苗移栽:当植株约3-5厘米高时,将培养瓶转移到自然光下炼苗10-15天,然后将其从玻璃瓶中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移入兰石:蕨根:树皮为1:1:1的混合基质中,保持适当通风和足够的湿度,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然后可仿生态将其种植在水苔包裹的栎木树皮上。

主要价值

编辑

观赏

象鼻兰花朵繁多、小巧精致,汇聚成一串串总状花序,附生垂挂在银杏树嫩绿的叶片间,随风摇曳、若隐若现,两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相互伴生,苍劲古朴与秀丽柔美,迥异的气质、不同的色彩,交织出别样美感。 观赏价值较高。 植株悬垂,花色秀雅,可作岩面、树干美化或盆栽观赏。

科研

象鼻兰还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 象鼻兰植株小,花朵小,花量大,花型奇特,萼片、花瓣为白色且内面有紫色横纹,是培育趣味蝴蝶兰,小花型蝴蝶兰的优良亲本。

象鼻兰是安徽继发现银缕梅、大别山五针松、霍山石斛、毛柄小勾儿茶、长序榆之后发现的第六个国家级极小种群保护物种,对于了解象鼻兰的自然生态和保育现状以及加强植物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药用

象鼻兰在中国民间以其全草治疗疝气。

保护现状

编辑

保护级别

2023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近危(NT)。

2023年,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2021年,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Ⅰ级。

2013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濒危(EN)。

2013年,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濒危(EN)。

2012年,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

2004年,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濒危(EN)。

1991年,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濒危(EN)。

种群现状

由于山民的连年采挖,森林生境的破坏,已使其处于濒危境地。加之原产地的狭窄,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引种驯化难度极大。 野生种群和个体数量稀少,一直属于珍贵的极小种群,全国野生种群数量不足7000株(截至2022年),仅在3-4个省份零星分布。

2022年6月,安吉县余村发现共计有象鼻兰800余株。

2022年6月,在瑶山乡一棵折断的老山核桃树上发现3株象鼻兰。

2023年,淳安县林业部门针对山核桃、山茱萸枯树寄生的象鼻兰,移植到千岛湖林场这个区域里面。2024年4月,象鼻兰气根已长出,并紧扣树皮附生垂挂在林区树木上。

致危因子

生境退化或丧失;物种内在因素。 生境破坏,酸雨等污染比较敏感,致使种群数量锐减。

下一篇 铁竹

上一篇 王亮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