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蝲蛄 编辑
东北蝲蛄,是十足目鳌虾科蝲蛄属 的甲壳类动物。 头胸部略呈圆筒状,颈沟显著,后侧无刺;额角细长,呈锐三角形,表面凹陷,中央有一纵行隆脊;腹节的侧枝末缘较尖;尾节呈钝三角形,末缘有刚毛,两侧有缺刻,缺刻中有两枚锯齿;尾肢呈蝶翅形;螯足壮大,可动指向外弯曲,腕节内缘中部具一锐刺,长节内侧具两行齿状刺。
东北蝲蛄分布于中国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千山附近的水域及镜泊湖等地。东北蝲蛄生活于山溪或山地附近的河川、湖泊中;白昼藏于石下,黄昏后爬出洞外寻找食物。东北蝲蛄为杂食性动物,多以腐烂植物、藻类、软体动物、小型甲壳动物、水生昆虫及鱼等为食物。每年9-10月间进行交配,次年春季开始产卵,至5月中、下旬则孵化成为幼虾。
东北蝲蛄胃内的磨石具有止血、利尿、壮筋骨的作用,主治外伤出血、小儿软骨症、泻痢等。 东北蝲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独具风味, 填补了市场上食用鱼类不足的缺口,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并为市场水产品的供应提供了调节作用;东北蝲蛄也可作为其它肉食性动物的饲料, 是肺蛭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因其长期被过度采捕,导致资源下降,为了恢复其资源量,开展了天然增殖和人工增殖两方面的工作。
中文名:东北蝲蛄
拉丁学名:Cambaroides dauricus
别名:蝲蛄、大头虾、龙虾、鳌虾、东北小龙虾、东北鳌虾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甲壳纲
目:十足目
科:鳌虾科
属:蝲蛄属
种:东北蝲蛄
亚门:甲壳亚门
亚纲:真软甲亚纲
亚目:腹胚亚目
亚种:无
命名者及年代:Pallas,1772
保护级别:(IUCN 2010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雌性体长70-84毫米,最大体长107毫米。体重13-35克,分头胸部和腹部,头部由较坚硬的甲壳覆盖,不能动。共分20节,其中头胸5节,胸8节,腹部7节。除最后1节无腹外,共有19对腹肢。头部有1对眼,具眼柄,能转动,有5对腹肢,其中1对为小触角,1对为大触角,对大颚,2对小颚;胸部8对腹肢,前3对为颚足,后5对为步足,其第一对螯足特别发达;腹部有6对肢,为游泳足,其中第六对腹足特别宽大为尾足,与尾节共同形成尾扇或尾鳍。蜊蛄的生长通过脱壳来实现。
东北蝲蛄
生态特性
东北蝲蛄多栖息于水质清新透明的山地溪流中,喜流水,对水质要求严苛,具昼伏夜出、避强光趋弱光的习性,在水草、洞穴、石块、腐沉木等可遮光躲避的物体间营爬行生活。东北蝲蛄为广温性动物,其耐受水温为2-31℃,最适水温为16-21℃,水温不宜超过22℃。当水温降至4℃以下时,东北蝲蛄停止摄食并入洞越冬;水温高于27℃时潜入水体深处,30℃以上时则打洞避暑。在维持鳃部湿润的状态下,东北蝲蛄可离水较长时间。
摄食习性
东北蝲蛄食性广,属杂食性动物,偏肉食,夜间主动觅食。它们较少使用视觉来搜寻食物,主要以各类水生植物、水生软体动物、动物尸体、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为食,也食用同类螯虾个体。野生东北蝲蛄通过人工驯食可适当调整摄食时间,大部分个体经驯化后可在白天出现主动摄食行为。
蜕壳与生长
东北蝲蛄的蜕壳次数因生存环境不同而变化,且随着虾龄的增加逐年减少。此外,虾体在遭遇环境变化时会出现应激蜕壳现象。蜕壳后的虾体较柔软,需要通过吸收水中的钙离子及调节储存于虾体内的钙质胃石来帮助外壳硬化。在能正常蜕壳的水质条件下,蜕壳后虾体的硬化时间与虾的个体大小成正相关,与水中钙离子的含量呈负相关,甲壳完全硬化通常需2-7d。蜕壳虾在钙化过程前期,当壳体有-定硬度后,开始主动摄食及进行其他活动。东北蝲蛄在未蜕壳的状态下,其体质量持续增长,蜕壳后体长增长,即蜕壳使虾的体长呈阶梯式增长,生长过程中体质量则为连续式增长。
东北蝲蛄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黑龙江流域、俄罗斯的额尔古纳河湿地保护区及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的三边保护区,朝鲜、韩国也有分布。中国境内已知东北蝲蛄资源量较多的地区是吉林省长白山一带,包括敦化、长白、延吉、通化等地,其他水域资源量较少。
东北蝲蛄分布图
性成熟年龄
野生东北蝲蛄一般需3龄达到性成熟,养殖条件下2龄即可达性成熟。交配和产卵行为在养殖条件下,东北蝲蛄几乎可常年交配,在自然环境中则主要集中在秋季交配,次年春初产卵孵化。雌虾无生殖蜕壳。交配前雄虾需成功抓住雌虾,与之腹部相对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虾的精荚储存于雌虾的纳精囊内,至第二年春天卵排出时完成授精。东北蝲蛄原生环境水温差异大,因而雄虾的精胞活力、生命力较其他螯虾要强。产卵期为1年1次,抱卵量因个体及生长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繁殖习性
4-6月为繁殖期。每只成体产卵80-100粒,产出后附于母体腹肢上,孵化期为40-55天,3年性成熟。
胚胎发育
东北蝲蛄成熟卵呈黑褐色、沉性,卵径为1.0-1.5毫米。从正面看,抱卵亲虾腹部明显宽大,受精卵直径在1.5-2.8毫米,呈葡萄状附于雌虾腹肢刚毛上,并在此完成胚胎发育。东北蝲蛄幼虾阶段卵黄囊外观黑色,当卵黄消失,外部结构发育完成时,其外形已如成体,可自由活动,但仍常依附于亲虾腹部,7-10天后(此时幼虾体长约1厘米),逐步脱离母体寻求外部营养供给。抱卵期间,东北蝲蛄依靠游泳足的摆动使受精卵获得充足的氧气,但抱卵虾自行清除坏死卵的能力与其他螯虾相比较弱。东北螯虾受精卵孵化时间为25-35天,孵化速度与水温、溶解氧等水质因素有关,孵化率为80-95%。
养殖方式
1.池塘养殖:主要有单养和鱼、东北蝲蛄混养两种模式。单养东北蝲蛄的池塘,一般投放规格为25-30克的性成熟东北蝲蛄10-15千克/100平方米;水草较多的池塘放养20千克/100平方米左右;有树木遮荫的池塘放养25千克/100平方米;无水草与树木覆盖而精养条件较好的池塘,可增加到30-45千克/100平方米。通过其自然繁殖,在人工投饲、轮捕与科学管理条件下,当年可净产东北蝲蛄600-900千克/100平方米,规格为15-20克。此外,还可直接投放15毫米左右的幼东北蝲蛄95-120万只/100平方米,净产量为400-700千克/100平方米。鱼、东北蝲蛄混养的池塘,若以鱼种为主混养东北蝲蛄,则放养抱卵雌东北蝲蛄1.2-1.3万只/100平方米,雄东北蝲蛄2500-3000只/100平方米,置于池塘内网箱中(网目为4毫米),以流水方式育苗,混养30毫米左右的鲢或鳙4.5-5.5万尾/100平方米。若以东北蝲蛄为主混养食用鱼,可放养规格为0.5-1.2克的幼东北蝲蛄15-18万只/100平方米,混养规格为70-80克的鲢鱼种1200-1400尾/100平方米,鳙鱼种230-280尾/100平方米。在中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这两种混养模式的鱼、东北蝲蛄净产量均在450-750千克/100平方米左右。 2.
稻田养殖:在利用稻田饲养之前,稻田中天然分布的东北蝲蛄仅作为-种副产品。稻田养殖东北喇站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稻、东北蝲蛄双收制;二是只收东北蝲蛄不收稻,水稻只作为蜘蛤的饲料。我国东北地区宜采用双收制,达到稻谷、东北蝲蛄双丰收。在三江平原沼泽区,秧苗返青后-次性放养规格为0.5-2克的幼东北蝲蛄3.7-4.2万只/100平方米(规格尽量整齐),秋后可净产规格为20-25克的商品东北蝲蛄250-600千克/100平方米,经济效益可比纯种稻提高1.7-2.9倍。 3.
其它养殖方式:除利用池塘、稻田养殖外,还可开发农田排水沟渠、废旧河道、沼泽、苇塘、草塘等荒废水域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水体中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实行混养或单养。根据第二松花江流域和桃儿河水域部分农户的养殖实绩,可净产商品东北蝲蛄750-1500千克/100平方米。第二松花江沿岸的部分农户还利用江汉、江湾水域进行鱼、禽、蚌、东北蝲蛄的立体养殖,收到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此外,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江河、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域资源发展东北蝲蛄养殖业的潜力巨大。根据澳大利亚的经验,他们利用水库、湖泊粗养牙别鳌虾,放养量为1.2万只/100平方米,年产量300-400千克/100平方米。还利用水槽和水道室内精养马朗鳌虾,放养量为50-100万只/100平方米,年产量在10吨/100平方米。
资源增殖
东北东北蝲蛄是黑龙江流域特产的水产珍品之一,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远高于食用鱼类。由于长期过度采捕,资源量下降。为了恢复其资源量,应开展以下几方面增殖工作。
1.天然增殖:主要措施是控制捕捞强度,以保持其资源再生增殖能力。 2.
人工增殖:主要措施是放养、移植和放流。乌克兰每年鳌虾总产量占全部水产品产量的5.8%左右,较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3.7%左右有了明显提高。因此,我国也应开展此项工作。此外,在中国大中型水域中,尤其是东北地区可借鉴日本沼虾的增殖方法,即采用网箱集中繁殖育苗,选用适当规格的网目,再让幼体自然回到大水域中生长。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增殖资源,提高东北朔站产量的途径之一。 3.
作为饵料增殖:东北东北蝲蛄既可直接食用,还可作为鱼类饵料移植、放养到适宜的水域,增加经济鱼类产量。资料表明,原苏联将糠虾、钩虾和鳌虾移植于齐姆良水库、伏尔加格勒水库和古比雪夫水库,1975-1990年年均增产鱼类3970吨,约占总产量的15-20%以上。
东北蝲蛄资源仍依靠自然环境下的自繁自生,由于过度采捕等因素,东北蝲蛄资源量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急剧下降。20世纪60年代,东北蝲蛄在中国的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流域均有分布,尤其松花江流域最多,资源较为丰富。因东北蝲蛄栖息地环境遭受破坏,天然生存水域受到污染,而其繁殖条件要求严苛,群体恢复能力差,在多重影响因素叠加下,其自然种群数量日渐稀少,分布区域逐年缩减。东北蝲蛄的养殖模式也都是依靠在天然水域环境围网或就地改造池塘,在不破坏其自然生存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半人工养殖,以及在其自然栖息地进行保种及繁殖。据相关文献统计报道,1990-1993年,长春市光复路市场东北蝲蛄的年均上市量为4290吨,1994年上半年松嫩平原沼泽区月亮泡和查干湖东北蝲蛄的上市量为5980千克。但后来,在原产地东北地区的市场上,东北蝲蛄已十分罕见,接近濒危状态。
但针对东北蝲蛄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较少,涉及生态学及人工繁养殖技术的研究资料欠缺,中国国内外尚未见人工繁殖成功的报道,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东北蝲蛄的发展。
就东北蝲蛄的资源现状及发展情况来看,尚缺乏资源保护措施及相关的保护政策。未来亟需加强东北蝲蛄的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系统的生物学、增养殖技术、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突破苗种繁育技术,探索适宜的养殖模式和深加工技术,推动东北蝲蛄资源恢复和品种发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食用
东北蝲蛄的个体最大,具有外形独特、适温范围广、营养丰富、口味鲜美等特点,养殖和观赏价值均较高。东北蝲蛄肌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62%、2.13%,肝脏中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为24.71-29.36%,其肉质细嫩、易消化,传统特色美食蝲蛄豆腐历史悠久,味道极鲜。
经济
加工出口虾仁:东北蝲蛄作为淡水鳌虾的-种,除鲜活销售外,还可加工成鲜虾仁或冻虾仁上市,进一步提高其经济利用价值,并试销国外。据报载,在美国、瑞典鳌虾产品已被当做有名的风味水产品,销量很大,每年都要大量进口鳌虾产品。因此,鳌虾是很有开发潜力的水产资源。作为出口产品,主要有块冻熟制虾仁和单冻熟制虾仁。
提取甲壳素:东北蝲蛄肉可作为风味独特的高档食品,其甲壳还是生产可溶性甲壳素的上等原料。据介绍,鳌虾类的干甲壳中含有10-30%的甲壳素(Chitin),这是-种不溶于水的多聚乙酞氨基葡萄糖。经氯乙酸和氢氧化钠的处理脱去了乙酞基后,变成可溶性甲壳素。它具有耐碱、耐酸、耐热、耐腐蚀、不潮解、不风化、不虫蚀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它途径:东北蜘蛤等鳌虾类的甲壳占鲜虾体重的70%以上,干壳中蛋白质含量高达37.8%,还含有少量脂类和钙、磷等物质,可直接粉碎喂鱼,或加工成粉状作为配合饲料添加剂;还可提取虾红素、虾味素等物质。利用虾仁加工业中的下脚料,通过“双霉低盐固态发酵”,可酿制成虾味酱油,既丰富了物质生活,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观赏
东北蝲蛄作为东亚特有的土著螯虾,东北蝲蛄是一种珍贵的原生优质水产资源,同时因其独特的螯形,在观赏水族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