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油茶 编辑

以炒面为主料制作的菜品

关中油茶关中油茶

关中油茶,是一种在炒面加入白水,和以油脂食盐煮成面汤的特色小吃。关中油茶是关中各地油茶的总称,包括了西安市的壶壶油茶、疙瘩油茶,三原县的薄脆油茶,宝鸡市的杏仁油茶,均远近闻名。 关中油茶是由西周时的“酏食”演变发展而成。到隋唐五代时,属于风味各异的饭粥品种之一。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关中油茶

口味:鲜美

主要食材:炒面

辅料:白水

起源

编辑

秦汉尚武,军事生活成为老百姓常常遇到的社会主题。一个动员令下来,符合某些条件的男子就得从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饭问题是军人常常遇到的一个大问题。秦汉时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粟和麦。粟是小米,更适于熬粥;小麦产量相对较高,又可做成干粮,方便随军携带,所以成为重要的军事物资。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在水利发达的关中多种植小麦,其实就是在做国防建设。

麦面成为主要的军粮,最初的制品似乎多是大饼。这种大饼的做法很简单,和面以水,团成圆形,或蒸或烤,面熟即可。这种饼结实,耐饥,成为行军队伍中的主要干粮。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或曰锅盔,或曰烧饼,或曰馍馍,形态不同,各地叫法又有不同。锅盔一词,最有古风。

和大饼并行的还有炒面,炒面的做法更简单,把面炒熟就行。军情紧急的是时候,哪里顾得埋锅起灶,像咸亨酒店的长衫客一样,二两酒,一碟茴香豆,“慢慢的坐吃”?战斗在即,争分夺秒,每人只分发炒面,自己找水冲下充饥。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就是靠吃炒面,打败吃牛肉罐头的美国兵的。据说那时候,还发生了全民炒面供应前线的事情。想想看,从秦朝到现代,二千多年了,炒面还在民族战斗的前线发挥作用。

整天吃锅盔吃炒面,“嘴里都淡出鸟来”,即使不淡出鸟来,也要满嘴起燎泡,什么原因?上火。可是军情重大,由不得任性,——想享福?回家吃羊肉泡馍喝面条汤当然最好。军营不能讲享受,军人却还有自己的创造力,军情闲暇的时候,他们发明了炒面的新吃法。这种吃法说起来也很简单,炒面加入白水,和以油脂食盐煮成面汤。这种面汤汤汁黏稠,芳香扑鼻,非常适口。如果在炒面中加有各色干果,当然就更加可口了,想来普通的士兵,难得有这样的享受吧。

这种新的创造,后来被称为“油茶”。

制作工艺

编辑

1、将杏仁用水泡开,煮20分钟,再用凉水浸泡,拨去苦味,搓去外皮。捞出淘洗控干,另将芝麻炒熟,擀碎。

2、将面粉用小火炒黄,出锅晾凉,过罗,加适量盐面、调料面拌匀后,倒入猪油锅翻炒,约20分钟即熟。

3、水烧开将炒面撒到锅内,搅拉熬成稀稠适度的油茶(每500g面粉约需水2kg),吃时碗内放杏仁,再盛油茶,芝麻撒在上面。

4、可将制好的油茶装入保温壶内,随喝随倒,可保温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