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糕 编辑

浙江省温州市和福建闽西、闽北地区的一种传统名点

灯盏糕灯盏糕

灯盏糕是浙江省温州市和福建省闽西、闽北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糕点,是温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同时该小吃也是福建闽西连城,长汀等地的地方特色客家美食小吃,也是闽北建瓯、浦城等地的地方特色美食小吃。

其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至元末明初。一般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加入面粉,包裹萝卜丝,猪肉等为馅料,油炸而成。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灯盏糕

分类:浙菜,闽菜,客家美食

口味:松嫩香酥,兼有豆香

主要食材:大米,黄豆,面粉,葱花,虾米,猪肉

产地:浙江温州,福建连城县,长汀县,建瓯市,浦城县等地

时间:元末明初

菜品简介

编辑

历史起源

闽西客家灯盏糕

闽西客家灯盏糕的来历却和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有着很大的渊源。传说诞生于宁化的清朝著名画家黄慎幼年丧父,家境清贫,其母为让黄慎专心学业,每天都在县衙旁边街头煎油饼卖,补助家用。黄慎的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磨米浆,年幼的黄慎见母亲如此辛劳,也早早起床帮母亲打下手推磨。米浆磨出后,其母就挑着炉锅出门炸油饼,因黄慎母亲炸的油饼金黄剔透,香气扑鼻,很受顾客的喜欢,每天来买早点的人们络绎不绝。逐渐地黄慎母亲所炸的油饼越来越出名,常常都供不应求。由于其母炸油饼的煎勺形似照明用的灯盏,黄慎就给它起了一个极有诗意的名字“灯盏糕”,从此“灯盏糕”的名字不胫而走。

温州灯盏糕

灯盏糕灯盏糕

据说在元末明初刘伯温义军攻温州城的和城内义军联络暗号,为“等斩”糕(意为缚好内蒙古人),温州俗话“等斩”和“灯盏”是同音。另据传清光绪末年,温州人陈大姆、陈碎姆两兄弟,在东门陡门头设摊炸灯盏糕。内馅是猪腿肉和白萝卜丝,外皮用黄豆、米粉浆和面粉拌和,采用鲜猪油炸制。因外形酷似古代扁圆形的菜油灯盏,故得名“灯盏糕”。

相关故事

1.民国初期,基督教英籍传教士詹嘉德牧师来汀传教,在教徒周某家中吃“灯盏糕”时,反复幼稚地询问:“面底两块是怎样粘合的?”成为一时笑谈。

制作灯盏糕制作灯盏糕

2.当地农村每逢年节,家家都要炸灯盏糕食用或送人,城里则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内加精肉、香菇、冬笋或葱蒜等馅心。有一首儿歌:“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餱(馋的意思)得死。”道出了人们对这种传统食品的喜爱。

风味特点

灯盏糕灯盏糕

灯盏糕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独具风味。刚出油锅的灯盏糕,浓香扑鼻,金黄诱人,令人食欲顿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

灯盏糕灯盏糕

2014年1月10日灯盏糕与清江三鲜面作为乐清传统小吃制作技艺一同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烹饪方法

编辑

配料

合并图册

大米

黄豆

面粉

白萝卜丝

猪腿肉

鸡蛋

调料

细盐

味精

葱花猪油

制作方法一

合并图册

作时先将大米、黄豆浸泡二个小时,然后磨成米浆,和入面粉,调入细盐、味精、葱花搅拌调匀。用汤匙舀一匙米浆到特制的勺子内,沉入已沸的油锅中。油炸时,漫溢成状的米浆在沸油中迅速发酵,充气成圆顶形,渐离勺子浮出油面,到通身金黄时即熟。

灯盏糕灯盏糕

灯盏糕的馅料因产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灯盏糕的内馅多以白萝卜丝为基本佐料讲究添上不同优质物品,有肉馅的;鸡蛋的;海鲜等等美味可口。如今在温州比较有名的是"大王"灯盏糕和"扁头"灯盏糕,以鲍鱼为馅的是最贵的,最普通的就是萝卜丝馅的了,只见师傅先在一个大汤勺里铺一层面浆,用萝卜丝将汤勺填满,再盖上一层面浆。听师傅说那面浆是要恰到好处的,要看起来挺稀,明摆着溢到汤勺外面却流不下来。这样做完以后,再把汤勺伸到沸油底下,"兹啦"一声响,香气就冒出来了。光听着声音就让人直流口水了,更何况那香气;灯盏糕在油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翻过来了。把汤勺提起来,微颤几下,把油甩掉,再猛地一拎,灯盏糕就在半空中转了一个身,然后稳稳地落回到勺子里。这样高水准制成的灯盏糕,味道自然不同凡响,外皮酥松脆甜,肉馅则煞是爽口。

制作方法二

萝卜灯盏糕

将自种的大米和黄豆在山泉水中浸泡,待黄豆泡涨后用石磨慢慢磨成浆;另将带苗。大蒜的白质部分,用刀切片撕成条状,投入浆中,注入适量精盐水,搅拌均匀;又选新鲜的精猪肉或牛肉(有条件可加入香菇、冬笋等),捣成肉碎。待油锅(最好是刚出的山茶油,也可用菜籽油或花生油、猪油)烧滚后,用汤匙把浆水舀入特制的圆形略凹的薄铁皮勺内,摊成碗口大小,再加些许猪肉或牛肉碎酱质涂盖,连勺投入翻滚的油锅内炸,一会儿功夫糕便自动脱离铁勺浮上油面。因糕质带豆酱,油炸时便慢慢鼓起,形成中空扁圆形的球状,再翻动几下,待炸熟至色泽金黄时,便可起锅。

下一篇 红烧狮子头

上一篇 生滚螃蟹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