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阳仓 编辑
黎阳仓:粮仓名。建立于隋朝文帝时期并一直沿用至北宋,位于卫州黎阳县(今河南浚县)西南大伾山麓(今河南浚县东二里大伾山北),为国家性的官仓。黎阳仓历来地位重要,有“黎阳收,固九州”的说法。
黎阳仓遗址已入选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关词条
中文名:黎阳仓
类别:粮仓
所属机构:中国古代政府
功能:储粮
保护等级:世界文化遗产
地区:河南浚县
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
朝代:隋朝
此外,《隋书·地理志》云济北郡卢县有成回仓。卢县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五十里,西北两面临黄河。成回仓应是黄河运道上的一个粮仓。由于史载阙略,详情不明。
在隋朝,隋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唐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汇报:“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崩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当时隋朝的富裕与强盛,以及农业、运输、仓储的发达。
黎阳仓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其遗址长期以来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2011年11月,浚县文物旅游局聘请文物钻探队,对文献记载的黎阳仓所在的大伾山北麓近10万平方米区域进行钻探调查。经过三次考古勘探,发现了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有仓城的城墙、护城河、仓窖、夯土台基、大型建筑基址、路、墓葬、灰坑等。
2011年1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黎阳仓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已发掘黎阳仓大小探方25个,探沟4条,总面积2200多平方米。清理出大型建筑基址3处,仓储坑2个,墓葬11座,灰坑83个,路1条,灶14个。出土陶、瓷标本残片万余件,其中建筑材料板瓦、筒瓦占90%以上,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和建筑材料标本500多件,带“官”字款板瓦200余件(片)。
据现场考古专家介绍,黎阳仓仓城平面布局近正方形,东西约260米,南北约280米,总面积约78800平方米,已探明粮仓中心区仓窖84座,占仓城面积的五分之四。总体上看仓窖排列规整有序,大小不一,小的直径8米左右,大的14米左右,最常见的10米左右,现距地表最浅4.5米左右,最深7米左右。由于仓窖依山而建,部分仓口遭到严重破坏。仓窖口一般处于大型夯土台基之下,仓体皆成圆形,口大底小。
以勘探已确定的84个仓窖平均容积计算,黎阳仓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考古专家表示,限于实际条件和民房所压,还有未勘探区域,实际仓窖数量可能会超过这个数量。
根据文献,黎阳仓在隋朝建立,主要是隋唐时期使用。这次发掘还发现,到北宋时期,隋唐黎阳仓仓窖之上,又曾建造了地上粮仓,地上粮仓约废弃于北宋末年。至于唐代中晚期黎阳仓因何而废,尚无科学依据。
黎阳仓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佐证鹤壁浚县隋唐大运河历史和大运河(永济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