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汉衡 编辑
崔汉衡(730年—795年),字汉衡,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 唐代时期大臣、外交家,赠刑部尚书崔倢之子,宰相刘从一岳父。
进士及第,授沂州费县令,跟随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入为殿中侍御史,授万年县令。从大历六年到贞元三年,多次出使吐蕃,成为管理吐蕃(西藏)问题的国务大臣,历任吏部员外郎、御史大夫、鸿胪卿、秘书监、西京留守,加银青光禄大夫、博陵郡开国公。贞元年间,迁兵部尚书、宣慰藩镇将领。
贞元四年,出任检校吏部尚书、晋州刺史、晋慈隰防御观察使。贞元十一年,去世,追赠尚书左仆射。
本名:崔汉衡
字:汉衡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博陵安平
出生日期:730年
逝世日期:795年
主要成就:处理唐蕃关系 宣慰藩镇 治理晋州
官职:御史大夫 鸿胪卿 工兵吏部尚书 晋州刺史
爵位:博陵郡开国公
封赠:尚书左仆射
崔汉衡(?~795),博陵安平人,唐代大臣。 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体度弘博,志气沉定。能断大事,尤精远图。
兵部尚书尚衡,总戎河右,一见殊礼,接为上宾。进士及第,授沂州费县令。吏部侍郎李季卿赏识,授大理丞。滑州节度使令狐彰以为掌书记,授监察御史,累迁殿中侍御史。唐代宗大历六年,拜检校礼部员外郎,跟随谏议大夫吴损,充和蕃副使;不辱使命,迁朝散大夫、尚书右司郎中,改万年县令,政成化洽,雷动风靡。
唐德宗建中二年,拜殿中少监、御史大夫、和蕃使。十二月,至吐蕃,吐蕃赞普以唐臣礼谒见:言灵州之西,唐蕃当以贺兰山为界,请崔汉衡请示朝廷。崔汉衡遣入蕃使判官常鲁与吐蕃使者入朝敷奏。唐德宗准许请求。建中三年九月,带领吐蕃使者区颊赞随入朝。于是宰相(李忠臣、卢杞、关播、崔宁)、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幕府齐映、工部尚书乔琳、御史大夫于颀、计会使于頔、樊泽、太府卿张献恭、司农卿段秀实、少府监李昌夔、京兆尹王翃、左金吾卫将军浑瑊与区颊赞等同盟京城之右郊,史称“清水之盟”。崔汉衡组织有方,进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建中四年,吐蕃朝贡后,拜检校工部尚书、御史大夫,复使吐蕃。兴元元年,泾原兵变_,拥戴太尉朱泚为帝。唐德宗仓皇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崔汉衡请求吐蕃派遣将帅,举荐戴休颜、韩游瓌等节度,协助浑瑊大败朱泚,因功授秘书监、西京留守、直西权宜处置宣慰吐蕃等使。不久,拜兵部尚书,进上柱国,为东都淄青魏博赈给宣慰使。
贞元元年(785),为充东都、淄青、魏博、幽州宣慰使,希望消弭二帝四王之乱,所至皆为称职。贞元三年,跟随浑瑊与吐蕃会盟于平凉。吐蕃背约,伏兵擒杀唐朝官兵,浑瑊身免,汉衡被擒,押解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交好吐蕃大相尚结赞得以放还。
贞元四年,加检校吏部尚书、晋慈隰观察使,又加都防御使。沐我仁政,泰然熙春。尔来八年,俗用一变。贞元十一年六月九日,享年六十有六,追赠尚书左仆射,葬于河南府颍阳县内川乡万安原。
博陵仁人,圣朝名臣。端洁忠纯,明亮清真。大信不约,至诚可亲。夷白体道,中和立德。志学弘道,属词丽则。特立公器,频更右职。文昌起草,京县推雄。升台弄印,出塞和戎。俾兹丑类,罔不推震。巡尚齐鲁,抚临幽蓟。通道河壖,宣风海裔。咸布德泽,无遗巨细。内掌邦政,出为州牧。我武惟扬,所部以肃。四人按堵,三壤和塾。匪懈致理,竟薨于位。邦人罢市,将校掩泪。明诏褒赠,哀荣斯备。松槚有族,实惟洛中。今也合祔,复归于东。閟此玄壤,凛然清风。令子孝女,扶羸送终。承休不替,贻庆攸同。
参见《大唐吏部尚书赠》
五代祖:崔士谦,北周大将军、江陵总管、武康郡公。
曾祖:崔孝祐,邡州司马。
祖父:崔思安,梓州玄武县(今中江县)主簿,赠宣州刺史。
父亲:崔倢,遂州长江县尉,赠刑部尚书。
夫人:吴郡张氏,封丘县尉张从长之女。
长子:崔助,将仕郎、郑州司功;崔励,宣义郎、少府监丞;崔勖,进士。
女儿:崔氏,出嫁宰相刘从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