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益 编辑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
李益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后官至幽州营田副使、检校吏部员外郎,迁官检校考功郎中,加御史中丞,改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江南曲》、《从军北征》等。
字:君虞
出生地:郑州
出生日期:746年
逝世日期:829年8月
主要作品:《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
本名:李益
民族:汉族
所属时代:唐代
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
家世:陇西李氏姑臧房
李益,约生于天宝十年(约750年),约卒于文宗太和初年(约830年),享年80余岁,是唐代最长寿的诗人之一。他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唐才子传》:大历四年齐映榜进士。这一年(769年)科举有长安和洛阳两个考点,齐映为此年状元。《登科记考》:大历四年,进士二十六人。上都,礼部侍郎张渭;东都,留守张延赏。李益到底是在洛阳参加考试还是在长安参加考试,学术界尚有争议。
李益进士及第之后,于大历六年(77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官郑县(今陕西华县)主簿。有《华山南岳》《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等诗。三年满秩后,从大历九年(774年)至大历十二年(777年),李益西游凤翔,到凤翔节度使李抱玉幕府任职。参与了大历九年郭子仪、李抱玉、马璘、朱泚分统诸道兵八万的防秋军事行动。写下了《从军有苦乐行》等诗。大历十二年李抱玉去世后,李益赴渭北。期间可能到过灵武,后转回内地。
建中元年(780年)深秋或初冬,李益再次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期间写下了《夜上受降城闻笛》《祝殇辞》《军次阳城烽舍北流泉》《从军北征》《盐州过胡儿饮马泉》《塞下曲三首》等著名诗歌。建中四年(782年)李益在长安,再次参加制科考试,登第。徐松《登科记考》:“建中四年,李益、韦绶登拔萃科。”
贞元四年(788年),应邠宁节度使(治所在今陕西彬县)张献甫的聘邀,在他的幕府做掌书记。在邠宁期间,李益与著名诗人孟郊、李观、柳宗元等人都有过交游。在这一年,任职左补阙的卢景亮请李益辑录他所作的从军诗以求观赏。于是李益从自己以前的诗作当中辑录了五十首赠给了卢景亮,并写了一篇序言一《从军诗序》。李益离开邠宁,结束他的第五次从军。贞元十一年(794年),李益和第一任卢氏夫人结婚。婚后不久,李益第二次南下,于贞元十二年(795年)春客居扬州。在这期间,结识了青年诗人刘禹锡,他们诗酒唱和,相交甚欢。两次漫游生活扩大了李益诗歌的题材内容,创作出大量诗歌,其中著名的如《扬州送客》《汴河曲》等。
贞元十二年(796年)到元和元年(806年),李益到幽州刘济幕府。元和初,宪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后官中书舍人,后出为河南尹,后转为秘书少监,元和八年后,转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五年后,为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元和五年(810年),李益升任中书舍人,后出任河南府少尹。约于元和七年(812年),担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不久李益即官复原职,历任太子右庶子、秘书监、太子宾客、集贤学士、直至元和末年,不断晋升。穆宗即位后,李益转右散骑常侍。此时唐穆宗刚刚主政,却想效仿唐玄宗前往华清宫度假,李益、李绛等人均极力劝谏,穆宗不听,执意由复道前往华清宫。事后,考功员外郎李渤提出李益谏幸华清宫,应特予迁升(参见李渤《考校京官奏》),穆宗并未听从。至长庆四年(824年),李益担任左散骑常侍。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李益担任礼部尚书,两年后辞官。
大和三年(829年),李益在东都洛阳宜教里的私人宅第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江南曲 | 夜上受降城闻笛 | 从军有苦乐行 |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 登长城(一题作塞下曲) | 杂曲 |
杂曲 | 送辽阳使还军 | 赋得早燕送别 |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 | 溪中月下寄杨子尉封亮 | 春晚赋得馀花落 |
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 | 校书郎杨凝往年以古镜贶别今追赠以诗 | 置酒行 |
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 | 观回军三韵 | 华山南庙 |
喜邢校书远至对雨同赋远晚饭阮返五韵 | 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 | 月下喜邢校书至自洛 |
北至太原 |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 | 罢镜 |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 答郭黄中孤云首章见赠 | 合源溪期张计不至 |
竹溪 | 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三门避暑 |
来从窦车骑行 | 夜发军中 |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
城傍少年(一作汉宫少年行) | 游子吟 | 饮马歌 |
莲塘驿 | 五城道中 | 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 |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 登天坛夜见海 |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 轻薄篇 | 野田行(一作于鹄诗) |
古别离 |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 汉宫少年行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 赋得垣衣 | 送人流贬 |
送人南归 |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 入南山至全师兰若 |
送韩将军还边 | 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 | 春行 |
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一作李逸诗) |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 同萧炼师宿太乙庙 |
送同落第者东归 | 送柳判官赴振武 | 述怀寄衡州令狐相公 |
喜入兰陵望紫阁峰呈宣上人 | 喜见外弟又言别 |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
献刘济 | 哭柏岩禅师 | 赴邠宁留别 |
紫骝马 | 同崔邠登鹳雀楼 |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一作振上人院喜见贾弇兼酬别) |
过马嵬二首(第二首一作李远诗) | 宿冯翊夜雨赠主人 | 送襄阳李尚书 |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一作李端诗) |
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 重赠邢校书 | 照镜 |
书院无历日,以诗代书,问路侍御六月大小 | 闻鸡赠主人 | 登白楼见白鸟席上命鹧鸪辞 |
石楼山见月(一作宿青山石楼) | 惜春伤同幕故人孟郎中兼呈看花友 | 嘉禾寺见亡友王七题壁 |
听唱赤白桃李花 | 赠内兄卢纶 | 答窦二曹长留酒还榼 |
答广宣供奉问兰陵居 | 乞宽禅师瘿山罍呈宣供奉 | 观骑射 |
幽州赋诗见意时佐刘幕(一作题太原落漠驿西堠) | 军次阳城烽舍北流泉 | 金吾子 |
山鹧鸪词 | 立秋前一日览镜 | 代人乞花 |
上洛桥 | 扬州怀古 | 水宿闻雁 |
扬州早雁 | 下楼 | 度破讷沙二首(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
拂云堆 |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 | 汴河曲 |
塞下曲 |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 | 暖川 |
过马嵬 |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 牡丹(一作咏牡丹赠从兄正封) |
边思 | 送客还幽州 | 柳杨送客(一作扬州万里送客) |
从军北征 | 听晓角 | 宫怨 |
暮过回乐烽 | 奉和武相公郊居寓目 |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
回军行 | 邠宁春日 | 古瑟怨 |
夜宴观石将军舞 | 春夜闻笛 | 扬州送客 |
统汉峰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 | 避暑女冠 | 行舟 |
隋宫燕 | 送人归岳阳 | 上汝州郡楼 |
上汝州郡楼 |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 | 写情 |
赴渭北宿石泉驿南望黄堆烽 | 逢归信偶寄 | 赠毛仙翁 |
长干行 |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 | 送客归振武 |
府试古镜 | 赠宣大师 | 汉宫词(一作韩翃诗) |
江南曲(一作韩翃诗) | 宿石邑山中 | 寄赠衡州杨使君 |
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 | 寄许炼师(一作戎昱诗) | 塞下曲 |
上黄堆烽 | - | - |
李益与霍小玉的故事
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记载了李益负心薄幸,辜负歌妓霍小玉的故事。是唐朝传奇的名篇。蒋防是唐宪宗时期的人,当时李益还活在世上,造谣的可能性不大。霍小玉原是霍王府上的婢女的女儿,十五岁时,霍王死了,霍小玉和她母亲都被赶出王府,霍小玉沦为歌妓。十六岁时遇到李益。当时李益二十岁出头。应该是在大历六年(771)参加制科考试之前。
霍小玉明白自己的地位无法和李益真正在一起,于是她和李益约定:“妾始年十八,君才二十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霍小玉希望和李益一起相爱八年,之后任由李益选取名门闺秀为妻,自己出家为尼。但是,李益自授官郑县(今陕西华县)主簿之后,立即与高门卢氏女子成婚,并且躲避霍小玉不肯相见。霍小玉相思成疾而死。
李益因为这等负心行径受到当时舆论的普遍谴责,自己的内心也留下了阴影。《霍小玉传》《旧唐书》等书记载李益对自己的妻子非常不放心,出门要把妻子绑起来,甚至脱光了用浴盆盖起来才放心。
明代诗人、学者胡应麟:“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
《霍小玉传》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蒋防。生卒年不详。字子徵,一作子微。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元和中,蒋防作《鞴上鹰》诗说:“几欲高飞天上去,谁人为解绿丝绦。”意思是,我好像是被人拴住了脚的一只老鹰,可是谁替我解开脚上的绳子呢。再次显示了蒋防高飞远举的抱负。李绅识其意,与元稹共荐之(《旧唐书·庞严传》)。长庆元年(821年),自右补阙充翰林学士。二年,加司封员外郎。三年,加知制诰。四年,李绅被逐,蒋防亦贬为汀州刺史。不久改连州刺史。
本篇写陇西李益与歌妓霍小玉的爱情悲剧。李益初与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得官后,聘表妹卢氏,与小玉断绝。小玉日夜思念成疾,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欲绝。忽有“豪士”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誓言死后必为厉鬼报复。李益娶卢氏后,因猜忌休妻,“至于三娶,率皆如初焉”。作者同情霍小玉的悲惨命运,谴责李益的负心,爱憎分明。与元稹《莺莺传》为张生抛弃崔莺莺辩护判然不同。
作品中写李益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又写韦夏卿为其“密友”。因此研究者认为蒋防所写即是唐肃宗时宰相李揆族子、著名诗人李益。鲁迅评《霍小玉传》说:“李肇(《国史补》)中云:‘散骑常侍李益少有疑病’,而传谓小玉死后,李益乃大猜忌,则或出于附会,以成异闻者也。”(《稗边小缀》)汪辟疆也说:“(李益)夫妇之间无聊生者,或为当日流传之事实。小说多喜附会,复举薄□之事以实之。”(《唐人小说》)至于本篇的艺术价值,前人给予很高评价。明代胡应麟称赞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并认为“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少室山房笔丛》)。明代汤显祖演作戏曲《紫钗记》。
李益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写情》、《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曲》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
李益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是凉武昭王李暠后裔。李暠曾孙李承,仕北魏为荥阳太守,封姑臧侯,子孙号“姑臧房”,姑臧房为唐代陇西李氏定著四房之一。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陇西李氏作为中原五大郡姓“五姓七族”之一,陇西李宝六子后裔(包含陇西李氏姑臧房)都被列入禁婚家“七姓十家”范畴,但禁婚诏不但没有起到削弱他们影响力的作用,反而抬高了他们的身份,“往往反自称‘禁婚家’,益增厚价。”实际上,禁婚诏的执行仍然是大打折扣,陇西李氏通婚圈子仍以崔、卢、郑、王四姓高门为主,从而依旧在唐朝保持了兴盛繁荣的局面。
曾祖:李亶,唐给事中,赠兵部尚书;
祖父:李成绩,唐虞部郎中;
父亲:李存,唐大理司直,赠太子少师;
母亲:范阳卢氏,户部员外郎卢谕之女。
李益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他涉笔最多、成就最高的还是边塞诗。李益的边塞诗以悲壮婉转、凝练含蓄见长,尤其善于以含蕴深厚、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戍边将士复杂的心理活动,如名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诗以边塞之作最为人们所赞赏,这一类诗往往表现出气势雄健、境界开阔的艺术风格。在艺术形式上,尤以七绝见长,被后人评为“中唐第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