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绶 编辑
严绶(746年-822年5月), 蜀(今四川成都)人, 祖籍华州华阴(今属陕西), 严挺之从孙, 殿中侍御史严丹之子, 唐代大臣。
严绶于代宗时中进士。德宗初,由侍御史充宣歙团练副使。贞元十二年(796年),任宣歙留守,倾府藏以进献,由是得宠,召为尚书刑部员外郎。贞元十六年(800年),充河东行军司马。次年,任节度使。元和元年(806年),遣牙将李光颜等助讨夏州(今陕西靖边)杨惠琳、西川(今四川成都)刘辟。镇河东,以宽惠为政,士马蕃息,境内称治。
元和四年(809年),拜尚书左仆射。元和九年(814年),以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节度使兼淮西招抚使讨吴元济,治军无方,又厚赂宦官以招声援,率数万军经年无功。后在裴度屡谏下,宪宗罢其军职。 长庆二年(822年)五月,严绶逝世,时年七十七岁。
所处时代:唐代中期
出生地:蜀郡成都
出生日期:746年
逝世日期:822年
本名:严绶
官终:太傅
严绶在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及第,一直在各地节度使麾下效力。贞元年间,严绶由殿中侍御史升为宣歙团练副使,受到上司刘赞的信任,政事多由他负责,刘赞死后,严绶接掌宣歙道的留务,竭尽库藏进贡,因此有宠,内召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不久,河东节度使李说因故不能履职,政事旷废,行军司马郑儋代理军政,李说死后,郑儋奉命接任河东节度使,以严绶为行军司马。
还没到一年,郑儋病死,严绶迁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太原尹、御中大夫、北都留守、河东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唐宪宗元和元年,夏绥节度使杨惠琳在夏州叛变,西川节度使刘辟在成都叛变。严绶上表请求出师讨伐,他出动河东全部精锐,交给牙将李光颜兄弟前往讨伐,李光颜忠于朝廷,御军严明,累立战功。
刘辟和杨惠琳之乱被平定后,严绶因功加检校尚书左仆射,进阶金紫,受封为扶风郡公。严绶镇守河东九年,为政宽惠,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因此境内大治。
元和四年,严绶奉如入朝,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因与朝士不恰,出镇荆南,进封郑国公。当时,溆州蛮酋长张伯靖,据地起兵,袭杀长吏,占据辰、锦等州,连结九洞对抗击朝廷,严绶奉命出兵讨之,派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张伯靖等人尽皆投降。
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变,朝廷以严绶屡有军功,授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加淮西招抚使,率师出境讨伐,但严绶是文职出身,没有方略,在军中只知犒赏士卒,以致数年所积的钱财,全部用完,而士卒反而并不用命,而严绶却又厚赂当权的宦官以为声援。在军事上,严绶奉行保守战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率数万大军,屯于淮西边境,但只是闭壁自过,并不与叛军交战。
宰相裴度知其无能,屡上表指出严绶非将帅之才,唐宪宗于是改任其为太子少保、检校司空,不久,严绶病重,又进位太傅,食封加至三千户。
长庆二年(822年)5月,严绶死于长安,终年77岁。
《旧唐书》:严绶为人恭谨有余,智略不足,为政务求宽柔,对家人和下属都很好,为时人所称颂,但他党附于宦官,虽勤于王事,讨伐叛军却不尽职,因此也受到人们的指责。
白居易《论严绶状》:严绶众称怯懦无耻,……在太原之事,圣聪备闻,天下之人,以为谈柄……邪人得计,正人忧疑,大乖群情,深损朝政。
高祖:严君协,海东运粮使,赠洮州都督。
曾祖:严方约,利州司功参军、赠太常少卿。
祖父:严挹之,徐州符离县尉。
父亲:严丹,殿中侍御史、东川租庸盐铁青苗使。
兄弟:严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