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惠蔚 编辑
孙惠蔚(452~518年),本名孙蔚, 字叔炳,小字陀罗,武邑郡武遂县(今河北省武强县沙洼乡)人。北魏大臣、儒家学者。
出身乐安孙氏,涉猎儒家经典,年少有名。孝文帝太和元年,举孝廉出身,授中书博士,转皇宗博士,兼太庙令。宣武帝即位后,授冗从仆射,迁秘书丞,组织整理典籍。 历任中散大夫、黄门侍郎、著作郎、国子祭酒、秘书监,封枣强县男。
孝明帝即位后,出任济州刺史,迁光禄大夫。神龟元年(518年),去世,时年六十七,获赠大将军、瀛州刺史,谥号为戴。
别名:孙惠蔚
字:叔炳
所处时代:北魏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武邑武遂
出生日期:452年
逝世日期:518年
主要成就:整理典籍 训导太子 编写魏史
本名:孙蔚
官职:黄门侍郎国子祭酒 秘书监济州刺史
爵位:枣强县开国男
衔称:中散大夫→光禄大夫
封赠:大将军 瀛州刺史
谥号:戴
孝文帝太和元年,举孝廉出身,对策于中书省。中书监高闾早知其名,称赞“英才善谈”,荐为中书博士,又转为皇宗博士。高闾奉命整理雅乐,让孙惠蔚便参与其事。乐成后,高闾上书朝廷集中知名之士,共同探讨是非取舍。秘书令李彪博学善辩,提出许多难题。高闾让孙惠蔚与李彪抗辩,终于难不倒孙惠蔚。黄门侍郎张彝每次上书论事,也经常听取他的意见。当时,孙惠蔚与李彪都以儒学闻名。后来,李彪官至尚书,孙惠蔚仍任太庙令。故孝文帝曾有所感地说:李彪身登龙门,孙惠蔚官职低下而不计较,一方面自感对不起他,另一面更加崇尚儒者。
宣武帝延昌二年后,历官中散大夫、黄门侍郎,代崔光为著作郎。但无所著述,“唯自披其传注数行而已”。因其有侍讲之劳,封为枣强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官至光禄大夫。负责整理典籍后,迁国子祭酒、秘书监,仍知史事。卒于任上,时年六十七岁,赠大将军、瀛州刺史,谥号为戴。
宣武帝元恪即位后,他以秘书丞之职到东观察看,鉴于国家图书馆典籍不全,提出应加以全面的整理。他指出,《六经》、百子,图书秘籍,是“承天之正术,治人之贞范”。《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书》教,可以疏通知远;《乐》教.可以广博易良;《易》教,可以洁静精微;《礼》教,可以恭俭庄敬;《春秋》之教,可以属辞比事。所有这些,关系到“敦风美俗,安上靖民”,国家根基的巩固,帝王盛世的永存。他在给皇帝的上表中奏道:“观、阁旧典,先无定目,新故杂糅,首尾不全,有者累帙数十,无者旷年不写。或篇辑脱落。卷目虽多,全定者少,臣今依前丞臣卢昶所撰《甲乙新录》,欲裨残补阙,损并有无,校练句读,以为定本,”为完成这一浩繁的工程,请求朝廷调集四门博士和在京的儒生四十人,在秘书省专门详细地校勘和考定,并参定字义。这个主张得到朝廷的批准和施行,从而为典籍的整理和保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世祖:孙顗
高祖:孙辉,字光休,后赵射声校尉
曾祖:孙纬,字元文,幽州都督。
祖父:孙周,字季治,后燕高阳王文学
父亲:孙敬,字士和,北燕司隶功曹
儿子:孙伯礼,巴州刺史、枣强县男;孙方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