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伯仪 编辑
张伯仪(?—788年6月18日 ),魏州(今河北魏县)人。唐朝中期将领,安南都护张顺之子 。
张伯仪早年隶属于朔方节度使李光弼麾下,讨平袁晁起义。历任睦州刺史、杭州刺史、安南都护、岭南节度使等职。在安南时,击破昆仑阇婆的侵扰,并筑大罗城以作防御。建中三年(782年),出任荆南节度使,参与讨伐叛藩李希烈。他虽不识文字,但能以诚待人,受军民爱戴。晚年入朝任右龙武统军。
贞元四年(788年),张伯仪去世。获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恭”。
本名:张伯仪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魏州
逝世日期:788年6月18日
主要成就:讨平袁晁,击破昆仑阇婆
官职:右龙武统军
追赠:扬州大都督
谥号:恭
平定袁晁
张伯仪为名将李光弼的部将,累立战功。宝应元年(762年),台州(治临海,今属浙江)人袁晁领导浙东(治越州,今浙江绍兴)农民起义,唐代宗急令李光弼率军讨伐。李光弼派张伯仪等率领各军,向袁晁义军发起攻势。至次年,唐军平定起义。张伯仪在此役中功居第一, 升任睦州(治建德,今杭州建德)刺史。后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都督 、杭州(今浙江杭州)刺史等职。
护卫安南
大历二年(767年),张伯仪改任安南都护。 代宗在位时期,有一批来自爪哇的“昆仑阇婆”盗寇,入侵安南都护府,在张伯仪出任安南都护的此年,更攻陷安南地区州城。唐廷调度军队,由张伯仪与武定都尉高正平联手,成功击破昆仑阇婆。其后,张伯仪修筑大罗城(又称罗城,即今越南河内),以作防卫 。自此之后,安南未再受其侵扰。
治政有绩
大历十二年(777年)五月,张伯仪升任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任岭南节度使(《广东通志》作大历九年任广州刺史 )。
建中三年(782年)三月,张伯仪出任检校兵部尚书兼江陵尹、御史大夫、荆南节度等使(荆南节度使) 。张伯仪为人质朴诚厚,不识文字。但他推诚待人,受军中敬重,百姓也感到便利。
力战叛军
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张伯仪担任舒王李谊属下的后军兵马使 ,奉命与山南东道节度使贾耽、山南牙将张献甫合军收复安州(今湖北安陆)。但唐军作战不利,张伯仪也身中流矢,唐军最终全军覆没。张伯仪丢失所持的旌节。 叛军乘胜追击,张伯仪奋战抵御,两军相攻僵持,适逢援军抵达,张伯仪才得以安全退回。到汉水时,征用了野人船至沔州。唐军的溃兵回到江陵,在府衙大哭,张伯仪的妻子亲自慰问勉励,并拿出家中的帛赠送溃兵,这才避免了一场兵变。张伯仪收拢散兵后,也返回江陵。
四月,朝廷任命张伯仪为淮西应援招讨使。 至贞元元年(785年)四月,嗣曹王李皋出任荆南节度使, 张伯仪应已离职入朝,最终被朝廷任命为右龙武统军。
身后追谥
贞元四年(788年)五月十日(6月18日),张伯仪去世 。朝廷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
在讨论张伯仪的谥号时,博士李吉甫认为“中兴三十年而兵未戢者,将帅养寇藩身也。若以亡败为戒,则总干戈者必图万全,而不决战。若伯仪虽败,而其忠可录。”最终定谥为“恭”。
参见:袁晁起义
张伯仪在讨平浙东袁晁起义的过程中,功居第一。 他出任安南都护后,又与武定都尉高正平联手击破入侵的昆仑阇婆。并修筑大罗城(又称罗城,即今越南河内)以作防卫 。使安南得以安定。
李吉甫:自中兴三十年而来,兵未战者,患在将帅以养寇自重,纵敌藩身。若进而亡师,贬以为义,诫总干戈者必托於万全之名,而忘一战之效矣。然则保其利者,亦君子所嫌也。录其忠而劝善者,非阳秋之志欤?矧平居进退之节,不敢二色,称为忠臣。 (《右龙武统军张伯仪谥议》)
宋祁:光弼所部将李怀光、仆固怀恩、田神功、李抱玉、董秦、哥舒曜、韩游瑰、浑释之、辛京杲自有传。若荔非元礼、郝廷玉、李国臣、白孝德、张伯仪、白元光、陈利贞、侯仲庄、柏良器,皆章章可称列者,附次左方。 (《新唐书》)
胡三省:袁晁之难,张伯仪平之,通鉴所书,数语而已。 (《资治通鉴》注)
危素:天胡不陨杨行密,公恨不为张伯仪。 (《挽达兼善》)
父亲:张顺,官至安南都护。
类别 | 篇目 | 作者 |
---|---|---|
史书 | 宋祁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六十一》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二、卷第二百二十八 | ||
—— | 《越史略·卷上》 |
(相关参考资料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