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龙宫滩 编辑

唐代韩愈诗作

《宿龙宫滩》是唐代诗人韩愈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笔下描写出龙宫滩一泻千里,水猛涛扬的壮阔画面;真真切切地表现出了诗人当时那遇赦北上,喜途待命的欢乐之感和急于返乡的迫切心情。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宿龙宫滩

作者:韩愈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韩愈集》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编辑

宿龙宫滩⑴

浩浩复汤汤,⑵滩声抑更扬。⑶

奔流疑激电,⑷惊浪似浮霜。⑸

梦觉灯生晕,⑹宵残雨送。⑺

如何连晓语,⑻只是说家乡?⑼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龙宫滩:在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

⑵汤汤(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

⑶抑:低。更:又。 扬:高。

⑷激电:电闪雷鸣。

⑸惊浪:大浪。浮霜:浪头的泡沫白如浮霜。

⑹梦觉:梦醒。晕:灯照水气而生的晕圈。

⑺宵残:天亮之前。

⑻连晓语:夜间说话到天亮。

⑼“只是说家乡?”:出自《韩愈集》,而在《韩昌黎诗文研释》里写的是“一半是思乡”。

白话译文

浩浩汤汤的流水,在滩头时抑时扬。奔驰的流水令人疑心是闪电划过,惊起的白浪就像是浮霜一般洁净。

大梦醒来,只觉油灯罩着一轮光圈,深宵将尽,微雨送来清新的凉爽。为什么我们通宵达旦的谈语,说来说去都是说的家乡琐事?

创作背景

编辑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德宗死,唐顺宗李诵即位,大赦天下。韩愈遇赦北上,离开阳山途经龙宫滩时见其景险奇,触景生情。于是便作了此诗。

作品鉴赏

编辑

文学赏析

该诗前四句是写龙宫滩之险奇,接下面两句则是诗人触景生情,景心互动,产生了共鸣。特别是那“宵残雨送凉”之句,天将破亮,可还是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小雨送凉,这个“凉”字在此既是写实又是写感。阳山是个山区,气候宜人,加之龙宫滩这个特殊之地,又是“宵残”之时,确实是个地道的“凉”。再个是诗人含冤遭贬阳山一年之多,满腹的委屈和压抑,平时犹如一把无名之火,燃烧在心头,终焦躁不安。今幸遏大赦,当然自觉自待,“凉”在心头了。这一个“凉”字写活了诗人独享的快意。

该诗最后两句写到:“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此景此地,此时此情,一旦梦醒,自然会心情激动,睡意全无,打开开心的话匣,套套不觉一直说到天亮,说的是故乡河阳老家都是他最最思念的地方。该诗另一半想必是他回朝后,要大展宏图,实现他不懈追求的宏愿。

该诗情景相融,浑然一体,主题明朗,语序流畅,是历代中华诗词中一枝独秀的奇花。 此诗中写尽了水势之浩荡,波涛之汹涌,惊涛令人如闻狮吼,骇浪激流快如闪电。就连经验丰富、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船老大,对此情景也不敢掉以轻心。

名家点评

北宋文学家黄鲁直:“退之裁听水句尤见工,所谓‘浩浩汤汤’、‘抑更扬’皙,非谙客里夜卧,饱闻此声,安能周旋妙处如此邪?”

宋代诗人吕居仁:“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此皆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

清代词人、学者朱彝尊:《批韩诗》幽意胜(末句下)。

清代学者、书法家何焯:下半首竞与上半首不照应,然以思乡语,正谓意到而笔不到也。

作者简介

编辑

韩愈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下一篇 龙移

上一篇 答张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