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霆 编辑

明代文学家

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号水南居士,隐居仙潭后,更号渚山真逸,晚号可仙道人。明代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人。明朝官员,学者。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书弹劾张瑜,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刘瑾被诛后,复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回乡,隐居著述。著有《仙潭志》、《两山墨谈》、《水南稿》、《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等。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陈霆

字:声伯

号:水南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浙江德清县

出生日期:约1477年

逝世日期:1550年

主要作品:《仙潭志》、《两山墨谈》、《渚山堂诗话》

人物生平

编辑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针对明孝宗被庸医误诊致死一案,书呈《大珰张瑜科参》,遭张瑜同党刘瑾陷害入狱,杖三十。谪判六安州。四年(1508年)冬,移知徽州府休宁县,五年(1509年),瑾诛,复官刑部主事。翌年(1510年)七月,举佥山西按察司。抵任两月,命领敕提督学校。致仕归,隐居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渚山(西栅漾畔)约四十载,著述颇丰。嘉靖中,屡征不起。葬于浙江德清县新市镇兴荡西岸寺后圩。

按正德《仙潭志》卷三:“陈霆,字声伯。弘治末,仕刑科给事中,优诏进阶,并封其父母与妻。正德初,坐忤刘瑾,杖三十棍,贬为南直隶六安州判官,且列名于敕谕,目为朋党。正德四年冬,移知徽州府休宁县。明年,瑾败,有诏诬陷者不次起用。擢为刑部主事。六年七月内,举佥山西按察司。抵任两月,命领敕提督学校。未几,以言路有言诏忤,致仕归。初谪六安,以宦游在淮南,家世在江南,旧隐在苕南,号水南居士。所著诗文以水南名集。归而僻园叠山为休息之所,更号渚山真逸,今号为可仙道人云。”

按康熙《德清县志》卷七:“陈霆,号水南。明宏治(胡桑按:应为弘治)末,任刑科给事中。正德二年,刘瑾摭其罪下锦衣卫狱,杖三十,谪六安州判,列之敕谕,目为朋党,亦如蔡京《元祐党碑》云:瑾诛,有诏被瑾诬陷者不次起用。六年,举佥山西督学,以师道自任,士习不变,终以瑾党犹用事。嘉靖中,屡荐不出,进阶朝议大夫。隐居渚山几四十年。所著述数百余卷,其所《廷杖本末并大珰张瑜科参》及诗文有关世教者,存《艺文志》。”

按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七:“明佥事陈霆墓,天启《德清县志》在(德清县仙潭)吴兴荡西岸寺后圩。霆,字水南。宏治(胡桑按:应为弘治)末,任刑科给事中,正德二年刘瑾摭其罪下锦衣卫狱,杖三十。瑾诛,佥山西督学。致仕归。隐居渚山卒。”顺治《仙潭后志》记载之陈霆墓与之同。

主要作品

编辑

著《水南稿》十九卷、《唐余纪传》十八巻(收入续四库全书)、《两山墨谈》十八卷、《山堂琐语》二卷、《渚山堂诗话》三卷、《渚山堂词话》三卷(收入《四库全书》)、正德《德清县志》(首部德清县志)、正德《仙潭志》八卷(首部仙潭镇志)、《绿乡笔林》、《水南闲居录》、《宣靖偹史》等。其所著《渚山堂词话》为明代词学著作中之佳者,存录元明之际诸多散逸词作。

陈霆《踏莎行》(晚景)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附陈霆《游有竹亭》

细草幽香受履痕,东风更为客开门。

竹余新笋供茶料,树借繁阴盖酒尊。

行处漫随陶令柳,坐间争占谢公墩。

醉归尚有溪头日,不道斜阳迫暮村。

陈霆《仙潭十景》诗(现刻于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中心公园内,仙潭,即新市别名)

陈霆

一、《三潭夜月》

老蛟全懒弄狂波,向晚平潭月色和。

山翠已收眉尚浅,水光相汤镜新磨。

客船有笛吹杨柳,渔浦无灯落雁鹅。

却信仙人过旧隐,水丝弹处夜多。

胡桑按:正德《仙潭志》卷一云:“三潭,旧传通济桥下为一潭;通仙桥下为一潭;米漾桥下为一潭。今皆浅浊淤狭,难于舣船。意当时清冷渊静。故为神仙所游泳。乃知岁久变迁,为市民所侵多矣。”

通济桥,马公桥(已毁)南,如意街(今西安街)西端,俗呼行灶桥。建于宋前,嘉靖年间重建,后改为跃龙桥,桥下之潭,名为“跃龙潭”。与西安街平行之市河及觉海寺前之市河交汇处,今仅为丁字形河口。

通仙桥,在谢家园(今仙潭路中部以北)陆仙楼旁之南。建于宋前,明清两代均有修复,1972年拆毁,河填塞。今重建,迁至陈家潭旁,桥旁为吟仙亭。今陈家潭之陆仙楼原在谢家园,重修时,亦迁至此地。考《明一统志·卷四十》:“仙潭,在德清县东南四十里。晋道士陆修静尝自此潭没数月乃出。后人纪其异,遂以名潭。”桥下之潭应名“仙潭”。今被填塞。

米漾桥,驾仙桥(明后改称日晖桥)东北,西临陈家潭,南通直街。建于明前。刘宣教祠(后衍为大观堂)前,俗呼大官人桥。20世纪50年代,拆除。桥下之潭,曰“陈家潭”。嘉庆嘉庆《新市镇续志》卷一云:“刘宣教祠,在米漾桥北,相传神姓刘讳圣元,三里湾人。张米肆于镇。每以小量入、大量出。数年,赀尽。大笑投潭死。众因名其潭曰米漾。立祠祀之。有祷辄应。元时,敕封宣教郎。”疑古之陈家潭面积颇大,今之陈家潭(神驾潭)为淤塞后之局部。

二、《九井寒泉》

藓痕交砌水花凝,海底灵泉各窍生。

酿酒煮茶功却异,分江贮月派同清。

炊烟出户催朝汲,轳辘鸣秋杂市声。

醉后不禁诗吻渴,一飘争顾齿牙惊。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一云:“东岳行宫前、宫内、康王祠前、觉海寺前、永灵东庙前、后街中、通仙桥下、步云桥下、熙春桥下、透仙桥下各有古井一。旧咏有‘九井寒泉’者,谓此。居民所有,不为通衢。众汲者,不与焉。”

东岳行宫,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建炎年间(1127—1130)重修,明清两代多次重修。1950年,于原址建新市小学。1992年,遗址全部拆除。

康王祠,位于觉海寺灵泉山后,因宋高宗赵构(原康王),御驾亲临觉海寺而建。今毁。

觉海寺,迎圣桥北堍。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由新市人钟思染购得南朝齐国大夫朱安期墓地建寺,名“大唐兴善寺”。后改名觉海寺。《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九云:“觉海教寺,《西吴里语》:在新市镇。万历《湖州府志》:唐元和十年,有锺思染者于镇得齐中大夫朱安期墓地,请于刺史薛戎建寺于此,名兴善。宋治平二年,改今额。《德清县志》:寺久圯,明万历初,镇民创始募化,殿宇聿新。黄庭坚《觉海寺诗》:炉烟郁郁水沈沉犀,水绕禅床竹绕溪。一段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阴西。沈清《游觉海寺诗》:路入诸天一径幽,乘闲来看雪峰球。白云护钵蛟龙夜,老树吟风鹳鹤秋,漫道碧纱为世重,独无玉带与僧留。何当日日寻休暇,得看空堂石点头。”

永灵东庙,新市原有永灵庙(祀朱晋镇国大将军泗,始建于东晋,宋、宋绍兴五年,1135,赐永灵庙号,详见后)。宋元祐(1086—1094)间,镇东百姓以走祀不便,请分建东庙。遗址今在新市油脂公司内,大殿尚存。

步云桥,南栅外,桥外即京杭运河。朱雀桥南。位于南栅,建于宋前,后崩塌,清康熙二十年里人集资修复。乾隆年间镇人沈光斗等人募集资金重建,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镇人沈志灿、姬璜等疏募,改平桥为拱桥。1975年,桥南改建古运河,拆除。

熙春桥,位于西栅,东西横跨西栅漾,建于宋前,岁久崩圮。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镇人童茂得桥石于水中,见镌有熙春二字,乃捐资募众重建于其址。后改名发祥桥。明万历时始建有五孔,后减五孔为三孔,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里人姬宗武、沈榆霄等募建又改为一洞环桥。

透仙桥,位于北街中,善政桥北。建于宋前,明代改建,更名余庆桥。民国时河道填塞,桥亦拆除。

九井,今毁。

三、《南寺晓钟》

髯杉瘿柏共阴森,飞虡悬钟古殿深。

声散碧空霜下降,杵敲寒影月西沉。

凭谁警悟先成佛,老我痴聋正拥衾。

怪得暗尘遥攘攘,故知催动利名心。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二云:“明因院,在假山之西北隅。吴越国时,杭县令章靖(胡桑按:为新市人)舍祖宅创建,号罗汉院。熙宁元年(1068),赐今额。今呼南寺。”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九:“明因寺,《德清县志》:在县东新市镇假山之西北隅。吴越时,余杭令章靖舍宅创建,号罗汉院。宋熙宁元年,赐今额。亦名南寺。历久颓圯。”

嘉庆《新市镇续志》卷一云:“明因寺,万历中,僧真海募建正殿。崇祯时,僧成中又改为拓深广。年久摧坏。国朝嘉庆二年僧彻亮募材完葺,梁栋聿新。本名明因,乾隆间,有某织造者,来采买乡丝,寓此,易其额为鸣因。今仍之。然殊无意义也。”

南寺,原名明因院。在假山(亦称果山)西北,新市古六大祠院之一(另有觉海寺、通慧寺、三德寺三大寺)。规模仅次于觉海寺,为仙潭第二大寺院。今毁。

四、《西溪夕照》

汀州漠漠树依依,十里溪山正夕晖。

村硙尚占三舍远,客帆遥带半棱飞。

近滩渔户将收网,隔水人家未掩扉。

添得江乡图画好,满群鹅鸭傍舡归。

胡桑按:西溪,在西栅外,古有渡口。具体无可考。陈霆《仙潭志》卷一云:“洋漾之水与梅林高桥前之水俱东注,至今熙春桥外汇合而成巨漾。东北流以趋湖城(胡桑按:即湖州)。岁早时,市民多汲于此。”盖为“洋漾之水”,或为“梅林高桥前之水”,或为“西栅漾”。

五、《渚山花雾》

非烟非雨细蒙松,远近峰峦一色中。

香经晓迷蜂蝶路,小池春暗杜兰丛。

轻绡障面桃还咲,薄黛匀眉柳更工。

不道东风吹易散,两竿红日画桥东。

胡桑按:

渚山,在漾漾之南。

陈霆《仙潭志》卷一云:“渚山,在佥事陈霆居第之东北隅。致仕后,得地于邻氏。因营此以自娱地。在洋漾之南。本一洲渚也。故名渚山。有可仙洞、呼虎寨、贮月岩、飞雨泉、漱石滩、长春坞、扣鲫桥、春溜池,驯象、啸猿、透墩山、鬼灵、旱剑、了髻等峰,卷云、滚儿、碧霞、洞天等石,题咏在后。”

又陈霆《仙潭志》卷一云:“洋漾,在西栅外。龟溪之水北流至湖城(胡桑按:即湖州)。与霅合。其余流别注而东,合洛舍、苎溪二漾之水,至镇之西栅,析而东北亦流至湖城,而入于太湖。”

六、《塔院松风》

风摇萝带卷藤缨,万斛寒涛翠有声。

秋梦忽惊醒酒石,夜泉新沸煮茶铛。

山僧野老时时听,独鹤孤琴事事清。

闻道石边寻古瓦,总因灵爽悟三生。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二云:“塔院,在觉海寺之后,慧通寺之坟庵也。地颇幽僻,荔萝交荫,苔藓凝积。有山林萧然之趣。古松百余颗,撑蔽天日。清风徐来,若笙竽岩溜,清飒可听。幽人野客,时或口口。其地十咏中,有《塔院松风》一景,即指此也。”

七、《马迹秋芜》

自来遗迹漫西东,千古豪华慨叹中。

谷变不量胡马地,山颓兼伐大夫松。

荒郊尽让寒烟碧,烧野时添夕照红。

寂寞川容易老,一堆黄叶诉西风。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一云:“马迹山,亦古石垒成者。在今西园上,西城桥之西。旧咏有《马迹春云》者,谓此。然岁月滋久,踪迹荒落。询之故老,皆莫知创废之由。垄断之徒存其遗址而已。或曰川刘府中旧物也。”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九十四:“刘光祖,《宋史》本传:字德修,简州阳安人。登进士第。《吴兴掌故》:绍兴间,为殿中侍御史,极论朋党伪学之禁,言甚剀切。宁宗初,坐留朱熹,罢起居郎,管玉虚观。庆元三年,言官论列放弃房州,后复职,历官显谟阁学士,以蜀地险远,寓居德清之新市。市人呼其家曰川刘。”

宋显谟阁学士刘光祖致仕后因归家乡四川不便,喜于新市小桥流水,遂在西栅西成桥购地建“川刘府”,府内筑有花园谓西园,园中建有假山一座,因山呈马鞍形故曰“马迹山”,至明代已毁。至清,已无迹可寻。

八、《桃源春洞》

桃花流水认仙踪,古洞云深有路通。

岁月知足秦网后,山川依旧鸟声中。

寻真忽遇红云岛,避世堪称白石翁。

拟贳百壶来野饮,百将沉醉领春风。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一云:“果山,即假山之前桃源洞是也。洞穴其下而上,则峰峦岩嶂,自成一山。盖假山之众耳。初,佀(胡桑按:即南宋丞相游佀,现简写为游似,不妥)父仲鸿在蜀常栖止果山,故借以名示,不忘本故也。”

雍正《浙江通志》卷十二云:“《名胜志》:在(德清)新市镇之南。宋淳佑间,宰相游佀尝爱其山水,及谢事遂占籍居焉。似,蜀人也。以蜀有果山,因垒石作山以拟之,山前有桃源洞。”

陈霆《仙潭志》卷一云:“游丞相山,叠石所成。假山也。故老相传,唐浙西观察使李琦有庄宅在镇,乃营此山。岁久入官。至宋淳祐二年(1242),蜀人游佀罢枢密道,遂不归,遂寓居于山之北、明因院之东所谓游府是也。七年(1247)罢相,得山为怡老之地。山有桃源洞,东有洗墨池。又东有东山。今遗迹仅存。傍麓有岩屋一区,垒时见为佛寺所据。四周有流水曲水河,今则俱泯矣。”

桃源洞为假山一景,洞外桃花遍植,自宋至20世纪50年代一直是新市著名游览胜地。50年代平整土地时被毁。现为新市煤场。

九、《土祠树杏》

谁将古铁铸盘根,百尺虬龙月下身。

耐尽雪霜存晚节,阅残箫鼓赛灵神。

子悬清露银铛小,叶践苍苔鸭脚匀。

岁月自深林自老,看教八百并庄椿。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二云:“西永灵庙,在陈佥事(胡桑按:即陈霆)祖宅之南,施氏巷之东。神姓朱讳泗,号新公。父朱煦,三国时朱然之弟,凤阳泗州人也。初从军于司马氏麾下,后司马炎篡魏称进。咸宁五年(279),大举伐吴。煦挈妻子行伍中卧。游掠至镇。妻妊将就蓐,煦寄之于镇北隅而去。未几,生神。母名曰泗,盖识其乡土所出也。神生十岁,传记书史比壮,勇力遏人。使弓马。尝因大旱,远运洋漾之水,以纾民力。永嘉之乱,天子蒙庐江左立国,大募兵于天下。神出应募,与纪将军(胡桑按:盖为晋长史纪瞻,时为扬威将军)败右胡于葛陂。至永昌元年(322),王敦反据京邑。神冒战阵中,流矢而王。肃宗泰宁三年,诏前尽忠王事、死节边疆者,加进封谥,所在立庙,以祀神。在晋,历封镇国大将军,庙口之后,屡形梦于族人。曰:“吾欲于吾所出新市建祠守土,以荫福斯民。”于是,族众合谋治庙于此。至宋元祐元年(1086),东镇人民,以走祀不便,便请分建东庙。庙之堂宇像设,一如西式。绍兴五年(1135),以神屡耀兵威,虏赐永灵庙额。其褒封爵谥,并神功显迹见石记。我朝以神死事合于祭注,乃载诸祀典。每岁丁祭后,命县官躬诣。春东秋西,以次分祭,用牲醴祝帛各一,庙前有银杏一株,其大合抱,不知何年所植。十咏中,有《土祠树杏》者,指此也。岁四月望前一日,为神岳降之辰。古昔民俗,于期张灯三日,用答神贶。今乡人岁祀则以清明前后作社,请神出游。绮罗走集,帘幕列观,为一岁乐事。庙之中堂为灵感公、协思昭庆顺应助吉夫人及神子敕封世子保庆嘉济永昌戾神、妇同庆协顺同美夫人诸神之位。东荣祀位,神姚将军蓝刚。西荣祀启灵杜将军发。其余增置像设,则里俗所奉混滥者也。庙岁久颓圮。正德五年(1510)六月间,镇人佥事陈霆、义民童迁各捐赀,倡众及省祭官丘珏亦募化诸缘,相与鼎新修饰,焕乎烂然,足以妥神灵而光庙貌矣。”

《吴兴备志》卷十四云“永灵庙,在新市镇。神姓朱讳泗,晋怀帝时为镇国大将军。遭时多难力战死国,诏就迁立庙。后族人感梦神建庙于此。吴越钱氏封保宁将军。绍兴五年,赐庙额。(《劳志》)”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云:“永灵庙,万历《湖州府志》:庙二,俱在新市镇。祀晋里人朱泗。陈籛《永灵神号加封记》:县有镇名新市,其土神朱泗,郡人也。墓去镇东北三里,耆旧相侯,当晋怀帝朝为将,有功殉忠死敌,庙食此土。周广顺中,始封保宁将军,绍兴五年,赐永灵庙号。九年(1139),改封显佑侯。至庆元二年(1196),又因缙绅士庶言侯自方腊金人之乱,屡显威灵,耀兵却敌,使寇不入境。且数十年,水旱疾厉之,祈应如响,盖即其功惠法,当赠封。于是赐为显佑通应侯,元配邱氏封协惠夫人。其年八月,纶诰初下,镇人驩迎大合乐,具酌献诵,祝册以告神。已而,礲石于庙门,属寓客陈籛为文,以记其事。沈戬谷《重建永灵西庙碑记》:咸宁五年,故吴大司马右军帅朱然弟煦从军司马氏伐吴,转战至市,诞神于市之施家巷,命名曰泗。志本泗人也。复从军败石勒于葛陂。永昌元年,冒阵死王敦之难。泰宁二年(324),封镇国大将军。降梦立祠于所诞之地。即今庙也。宋元佑间,镇东人,以走祀不便,请分建东庙,庙始专名为西。今祭亦专得秋祀云。正徳六年,佥事陈水南先生与乡贡童迁倡议重修,逾百四十余年,为岁之丁酉,庙复圯。里之好义者,捐资撤而新之。自十月十六日兴工,戊戌某月日落成。”

西永灵庙,位于觉海寺西。今毁。旧址在今新市镇完全小学内。

十、《佛舍灵芝》

金茎玉本发精英,和气还同间气生。

灵协瑞符腾地宝,秀偕兰玉际春荣。

五台漫诧天花菜,百药堪伦紫石

况是祝厘开净土,会看频岁报休祯。

胡桑按:陈霆《仙潭志》卷四云:“灵芝生,天顺二年(1458),灵芝生于觉海寺观音殿之东夹室,明年复生于观音座下,顷刻之间,即长寸许。今其殿柱榜曰:天雨宝花,法润普沾于众渴;地生灵草,清香大启于群蒙。盖借赵文敏(胡桑按:即赵孟頫)题其寺施茶之联,以志一时之异也。”

此联出自《松雪斋集·外集》,原文为:“请谦讲主茶榜:雷震春山,摘金芽于谷雨;云凝建椀,听石鼎之松风。请陈斗品之奇功,用作斋余之清供。恭惟心如止水,辩若悬河。天雨宝花,法润普沾于众渴;地生灵草,清香大启于群蒙。性相本自圆融,甘苦初无差别。云山牛乳,分一滴之醍醐;北菀龙团,破大千之梦幻。舌头知味,鼻观通神,大众和南,请师点化。”

下一篇 唐余纪传

上一篇 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