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运陵 编辑
隆尧唐祖陵:位于隆尧县魏庄镇王尹村北,为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两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唐陵石刻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石蹲狮堪与陕西乾陵、顺陵、桥陵石狮并称唐代帝陵一流作品。在陵区东偏南500米处原有唐陵附属建筑光业寺,现仅存的“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已搬迁到隆尧县文保所。隆尧唐祖陵及“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证明李唐祖籍就在今天的隆尧县,即史学家所称的“赵郡李”。这就是启运陵的由来。
中文名:启运陵
位置:隆尧县魏庄镇王尹村北
墓主人:李熙和李天赐
投用时间:646年
加盖时间:未知
详细资料:参看正文
启运陵(隆尧)--大唐光皇帝李天赐
1982年7月23日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9月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东500米的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已废,仅存立刻于唐开元十三年的《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简称光业寺碑),修复后置于隆尧碑刻馆内。
现存陵区南北长250米,东西宽40米。自南向北依次为神道、献殿等建筑遗址区、墓室区。神道两侧现保存有石柱、翼马、鞍马、石人等唐代石刻,多数残毁。在神道两侧原有蹲狮一对,现已迁至隆尧县文保所院内。
关于宣、光二帝生平,史载甚略,《旧唐书》卷一·高祖纪云:熙在北魏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赐,仕魏为幢主,大统中赠司空,仪凤中追尊光皇帝”。《新唐书》卷七十“宗室世系表”云:“献祖宣皇帝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生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字德真”。《光业寺碑》记载:“宣皇帝始以宣简公任瀛州刺史”。又载:“贞观二十年,累遣使臣左骁尉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麟德元年敕;宣简公、懿王陵墓,并在赵州,各宜配守卫户三十人,仍令所管县令专知检校刺史岁别一巡”,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追尊李熙为宣皇帝,夫人张氏为宣庄皇后;李天赐为光皇帝,夫人贾氏为光懿皇后,定陵名为“建昌”、“延光”陵,开元二十八年诏改为“建初”、“启运”陵。《元和郡县志》载,当时二陵封土各高四丈,周回一百五十六步。终唐一代,陵区保护完好。
启运陵石刻
在河北省隆尧县魏家庄镇王尹村北,有一座古老的陵墓——唐陵。墓主人是唐王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第四代祖李熙和第三代祖李天赐。据史载,唐陵始建于公元646年即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建成为664年即唐高宗麟德元年,工期长达十八年。667年即仪凤二年五月一日,唐高宗追封李熙、李天赐二墓分别为建昌陵和延光陵。后来唐玄宗又诏改二陵为建初陵和启运陵。唐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陵墓同时修建的还有陵东的唐陵光业寺,颇显皇家气派。唐陵由数十人守卫,每年州郡县官吏都要到唐陵祭祀。明清以来,时过境迁,久经沧桑的唐陵已荒芜残破,光业寺毁,石刻倒地。解放后,仅存的墓地、石狮及光业寺碑,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予以保护,石狮和光业寺碑收藏于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供人观赏,在那里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李唐先祖不寻常的往事。启运陵是归在大唐帝陵的陵园,下面是大唐帝陵来简单的介绍。
大唐帝陵
大唐帝陵位于隆尧县正南6公里的魏家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的大唐西陵,为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唐高祖时始建。唐太宗贞观廿年(647年),累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派上柱国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陵、碑皆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唐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不仅封土已平,而且整个陵区由于长期用土,形成一片低于周围1—2米的洼地。直到1984年,在地表下1.5米处发现大型砖墓室券形墓顶,方知陵墓位置。
唐陵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间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两边分列。其南,两旁墩立欲吼石狮。再南,六匹石马两厢并列,每马左侧站有马夫一人。最南,二石华表东西相对。遥望唐陵遗址,昔日气势雄伟、巍巍壮观之气势犹存。
说到启运陵的历史,李唐就的它的代表,阐述下李唐为何建造启运陵。
李唐
启运陵的建造已知历史记载是在李唐的身世上面发现的,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狄道)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唐会要》
在历史上面的古书《唐会要》中,也有相关的记载。
《唐会要》
献祖宣皇帝讳熙。凉武昭王暠曾孙。嗣凉王歆孙。宏农太守重耳之子也。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为宣简公。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宣皇帝。庙号献祖。葬建初陵。在赵州昭庆县界。仪凤二年五月一日追封为建昌陵。开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诏改为建初陵。 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宣皇帝长子。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懿王。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光皇帝。庙号懿祖。葬启运陵。在赵州昭庆县界。仪凤二年三月一日。追封为延光陵。开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诏改为启运陵。太祖景皇帝讳虎。光皇帝第二子。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葬永康陵。在京兆府三原县界。
世祖元皇帝讳昺。景皇帝第二子。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葬兴宁陵。在京兆府咸阳县界。
《吊唐祖陵》
启运陵这样的在历史的熏陶下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在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派上柱国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清人袁文涣有诗《吊唐祖陵》:
吊唐祖陵
开元盛事入平芜,剩有残碑记建初。
八代灵光开帝业,五云神异护遗墟。
墓门久已埋秋草,石马愁看卧断渠。
千载兴亡凭吊意,至今收拾付樵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