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 编辑

中药

太子参太子参

太子参,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分布于福建 、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中药名称:太子参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央种子目

科:石竹科

属:孩儿参属

种:孩儿参

分布区域:福建、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采收时间: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

用量:9~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入药部位

编辑

干燥块根。

性味

编辑

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

编辑

归脾、肺经。

功效

编辑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主治

编辑

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相关配伍

编辑

治自汗方: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

用法用量

编辑

9~30g。

采集加工

编辑

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植物特征

编辑

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茎下部紫色,近四方形,上部近圆形,绿色,有2列细毛,节略膨大。叶对生,略带内质,下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较大,成十字形排列,边缘略呈波状。花腋生,二型:闭锁花生茎下部叶腋,小形,花梗细,被柔毛;萼片4;无花瓣。普通花1~3朵顶生,白色;花梗长1~4厘米,紫色;萼片5,披针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顶端2齿裂;雄蕊10,花药紫色;雌蕊1,花柱3,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熟时5瓣裂。种子扁圆形,有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编辑

产于福建 、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生于海拔800-2700米的山谷林下阴湿处。日本、朝鲜也有。

药材性状

编辑

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lOcm,直径0.2~0.6cm。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