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辩 编辑
机辩指的是禅家师徒间传法时所采用的禅机与应辩。
中文名:机辩
含义:禅家师徒间传法时所采用的禅机
概念:机具有根机、机缘等之意。
例:蔡日新认为:在六祖以后的禅师
机具有根机、机缘等之意。即具有遇缘而发动之可能性,亦即堪受佛陀教法之素质能力。禅宗师家教化弟子时,极强调顺应各种机缘而施行其教法。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四七·五○○中):“尔看眉毛有几茎,这个具机缘,学人不会,便即心狂。”
蔡日新认为:在六祖以后的禅师,他们的悟道多是在师徒的机辩中得之。这在灯录的所载中,也是举不胜举的。《景德录》卷五载青原行思禅师造曹溪礼六祖得悟的因缘,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兹录于次。
(行思)后闻曹溪法席,乃往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祖曰: “汝曾作什么来?”师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曰:“圣谛亦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会下学徒虽众,师居首焉。亦犹二祖不言,少林谓之得髓也。
在这里,行思的悟道,即是在与六祖展开机辩的场合中得之。这种悟道因缘在灯录的记载中为数还不少,例如怀让禅师在六祖门下得法的机辩语为“说似一物即不中”,天皇道悟的问道于石头希迁是在对“谁是后人”的机辩中得悟的。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例举了。师徒间机辩交驰、机锋迅捷的场面如今已不复可睹了,但那种为了领悟人生真谛而勇猛进取的场面,我们至少是可以想见的。在师徒的机辩中,双方出语要求干净利落,当下和盘托出那颗自家本自清净的心,因而机辩时容不得刹那间的拟议与伫思。那种骤然把握住当下的一念,从而彻见自家本来面目的作略,在当年之盛极是可以想见的。惜乎时过境迁,而今此种作风早已衰落,我们仅能从灯录中窥见其一斑了。(参见《禅家悟道因缘分类释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