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彦珂 编辑

五代时将领

扈彦珂(公元886年~公元960年),五代时将领。雁门(今山西代县)幼事王建立。刘知远在太原建后汉,擢为宣徽南院使,复授镇国军节度使。河中李守贞等据城叛,郭威用彦珂之计,及平定河中,对后汉的克敌制胜起了重要作用,因之以功迁护国军节度。周世宗柴荣即位,授左卫上将军,复以太子太师致仕。宋太祖赵匡胤即位,遣使厚赐,数月后病卒洛阳,享年七十五岁。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扈彦珂

所处时代:五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雁门(今山西代县)

出生日期:886年

逝世日期:960年

主要成就:献计平定三节度使叛乱

人物生平

编辑

早期经历

扈彦珂从小追随王建立,以谦恭厚道著称。王建立先后任镇州节度副使(今河北正定县)、青州节度使(今山东益都县),扈彦珂一直在他手下,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镇守潞州的王建立病亡,临终向朝廷上遗表推荐扈彦珂,扈从珂因此得担任河东节度左都押衙。

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他擢拔扈彦珂为宣徽南院使,检校司徒,后来历任镇国军节度使、华州(今陕西华县)、商州(今陕西省商洛商州区)等州观察使、处置使等职务。

献计平叛

乾祐元年(公元948年)正月,刘知远去世,次子刘承祐继位,乾祐三年(950年),镇守河中的李守贞、镇守永兴的赵思绾、镇守凤翔的王景崇联合发动叛乱,汉隐帝命郭威总领诸路兵马前去平叛,扈彦珂奉命随军出征。

大军到了华州,郭威与诸将会议军情,当时诸位将领多数主张先讨伐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为好。郭威一时也没有决定先讨伐那里才好。这时,扈彦珂进言道:“现在三股叛势力已经联合起来了,他们推举李守贞为主,既然他们以李守贞为主,咱们就应该先讨伐河中,河一旦被平定,那么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自然胆落,一战可下。何况河中路近,长安、凤翔皆路远,如果舍近攻远,倘苈王景崇、赵思绾在前方与我们对峙,李守贞在后方偷袭我们的后路,那就是腹背受敌了。到那时可怎么办呢?”郭威一听他说的有道理,就听众了他的建议,先行攻打李守贞。而战局发展也果如扈彦珂所预料的一样。

由于扈彦珂建议平定“三叛连衡”的方略奏效,平定叛乱之后,当年七月,他因功授护国军节度使,留守河中。当地经过战乱,户口减少很多,生产残破,都想得到一个良帅能镇守抚慰地方,而扈彦珂性格懦弱而且不明事理,朝廷上对他的的好评价很少。

出守滑州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汉隐帝刘承祐密令捕杀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郭威起兵攻入开封,次年,郭威称帝,改元广顺,建立后周。郭威加封扈彦珂为同平章事,命他移镇滑州。任职一年多后,被替代召回,与凤翔节度使赵晖都献上缗帛,请求摆设酒筵,郭威没有接纳他献的缗帛,还把原滑州城里原属李守贞的宅院赏赐给了他。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驾崩,晋王柴荣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后周世宗嗣位后,扈彦珂被任命为左卫上将军。

晚年生活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扈彦珂以年老有疾为由,向世宗皇帝上表讲求退休,柴荣下诏授扈彦珂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同意他致仕回到西京洛阳居住。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称帝,改元建隆,建立北宋,赵匡胤派人去洛阳赐给扈珂器物钱币,以示敬重,又过了几个月,扈彦珂病死于洛阳,享年七十五岁。

人物评价

编辑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幼事王建立,以谨厚称。“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时蒲人雕弊,思得良帅镇抚。彦珂暗弱,朝议少之。“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扈彦珂请击河中,卒用其策,愚者之一虑云。”

史料记载

编辑

《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

相关遗址

编辑

出土文物

20世纪60年代末,正定市舍利寺仅存的一座舍利塔(俗称白塔)被拆毁,拆塔时已发现地宫,还放有石函,但因地宫内积水多且,未能将石函取出。1995年,河北省文物局对白塔塔基地宫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地宫为八角形,石函置于中部的下室口处。石函为青石质。函盖东刹正中刻楷书铭文6行:“都部署造塔三司随使左都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扈彦珂、造塔都料充衙前兵马使徐奉仙、勾当造塔人随使军将暴延诂。”

函铭中扈彦珂的官职左都押衙与史书记载相合,故推测舍利塔及石函的建造年代应为扈彦珂任左都押衙的后晋天福五年至十二年(940年~947年)间。

扈彦珂的旧主王建立,曾于天成元年任镇州节度副使、节度使,《旧五代史·王建立传》称“建立晚年归心释氏,饭僧营寺……”,向佛的他在镇州任上应与境内名寺高僧交往密切,高僧圆寂后,王建立将建舍利塔之事托付给扈彦珂也在情理之中。这应是该舍利塔由扈彦珂及河东都部署修建的原因。

下一篇 薛怀让

上一篇 张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