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述 编辑

北宋大臣

李昭述(961—1059),字仲祖,饶阳(今河北饶阳)人,李宗谔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外郎、开封推官,出知常州,迁三司度支判官。历知潭州、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陕西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河北都转运使、陕西都转运使等。官至尚书右丞。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谥恪。见胡宿《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六五本传。

基本信息

编辑

字:仲祖

所处时代:宋

出生地:深州饶阳

出生日期:961年

逝世日期:1059年

本名:李昭

官职:尚书右丞

谥号:恪

人物生平

编辑

李昭述,字仲祖,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在宋天圣八年(1030)任常州知州。

李昭述是宋初宰相李昉的孙子,以文荫在朝内当官。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举他为自己的判官。后来他担任过开封知县,开封府推官等。

曹利用倒台后,李昭述因是其所荐而被贬为常州知州,但不久又入朝任三司度支判官,改任湖北转运使。江陵驻军盛传他们吃的是官仓中霉烂之米,有人以此想挑动众人作乱。李昭述察觉后,立即将官仓中的米作为自己和属官的俸禄,军心于是安定。

他调任湖南潭州知州。当时,驻军士兵痛恨监军残暴,想要叛乱。刚好李昭述到来,有人久闻其为人,便指着李昭述说:“象李公这样的长者,怎么可以背叛他呢?”动乱便没有发生。事后李昭述严诫监军,使其有所收敛。李昭述离任时,众人拦道环绕拜谢,指着妻子儿女说:“如果不是你,我们都早就死了!”

李昭述后历任淮南转运使,陕西转运使,度支,盐铁副使,河北都转运使等。黄河在澶渊地方缺口,很久没有堵住,朝廷便派他以治黄河缺口为名去修筑澶州城,以防备契丹入侵。他调集军民八万人,只用十三天便完成筑城任务,契丹听说后很惊骇。他受命在此设义勇军,开始时人情不安,他便每天赶到各处乡村去宣传,说明这样做的好处,使义勇军很快建立起来。李昭述后任澶州知州,陕西都转运使,真定路安抚使,成德军知军。当地发生洪灾,百姓大量逃亡。李昭述见各寺庙积有粮食,便将其收集起来煮粥赈济灾民,救人数以万计。他又以翰林学士身份任郑州知州,后入朝判太常寺,升为尚书右丞,得暴病去世。(见《宋史·李昭述传》等)

史料记载

编辑

李昭述 ,字仲祖,李宗谔子,李昉孙,深州饶阳人。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昭述闻之,以戒监军。监军自是不复为暴。比去,众遮道罗拜,指妻子曰:“向非公,无噍类矣。”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累迁刑部郎中。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

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

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居四年,入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从祫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赠礼部尚书,谥恪。李氏居京城北崇庆里,凡七世不异爨,至昭述稍自丰殖,为族人所望,然家法亦不隳。

下一篇 贾黄中

上一篇 李宗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