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瓒 编辑

宋代官员

冯瓒(914~980),字礼臣。宋初齐州历城人。其父冯知兆为后唐司农卿。冯瓒以恩荫得官秘书省校书郎,又迁著作佐郎,出为诸城县令。任满后,授太子右赞善大夫。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冯瓒

字:礼臣

出生日期:914年

逝世日期:980年

人物简介

编辑

冯瓒(914~980),字礼臣。宋初齐州历城人。其父冯知兆为后唐司农卿。冯瓒以恩荫得官秘书省校书郎,又迁著作佐郎,出为诸城县令。任满后,授太子右赞善大夫。

人物生涯

编辑

显德元年(954年),迁刑部员外郎,充三司判官。在任一年后,又改祠部郎中,充集贤院直学士。后汉建立初期,冯瓒改任监察御史。后周广顺元年(951年),迁殿中侍御史。

北宋建立后,冯瓒转为兵部郎中。冯瓒风神俊爽,谈论风生,颇得宋太祖赏识,擢拜为左谏议大夫,出知舒州(今安徽潜山)。舒州水产资非常丰富,居民采捕以自给,由来已久,防御使司超到任时,横征暴敛,致使民怨沸腾。冯瓒一到任,认为不应夺民之利,乃奏请朝廷豁免,舒人大悦。建隆四年(963年),改任庐州(今安徽合肥)知州。

乾德三年(965年),冯瓒以本官充任枢密直学士。此时后蜀散兵亡命相聚为盗,蜀地混乱不安,朝廷命冯瓒知梓州(今四川三台)。数日,后蜀军校上官进率众3000余人,掠民数万,夜攻梓州城,城内异常慌乱。冯瓒曰:“贼乘夜奄至,此乌合之众,以轛挺相击,必无固志,正可持重以镇之,待旦自溃矣。”当时城中仅有云骑兵300人,冯瓒亲自坐于城楼以鼓舞士气,并密令更夫提前打更,未午夜,已击五鼓,后蜀散兵以为天将明,于是撤走,冯瓒乘夜纵兵追击,生擒上官进,斩于市,招降千余人,梓州境内转危为安。

冯瓒灭上官进之举,赢得宋太祖欢心,而宰相赵普却深嫉之,讼瓒有奸事。太祖急召瓒回京,并亲自审问,瓒认罪。赵普又派亲信至潼关清查瓒之行装,发现内有金带珍玩,皆已封好,系拟送开封尹赵光义幕僚刘轜,瓒亦服罪。赵普力主处死冯瓒,太祖免其死罪,削官流放登州(今山东蓬莱)沙门岛。冯瓒流放海岛,10年不得归,开宝九年(976年)遇赦放还。宋太宗即位后,授瓒左赞善大夫。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随太宗征太原,凯旋后任大理卿兼判秘书省。因足疾请退,不允,诏免朝请。冯瓒复抗章请退,拜给事中后辞职。翌年病卒。

轶事

编辑

冯瓒乱更驱盗匪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刚刚统一天下。四川剑阁一带战乱平息不久,在战争中开小差的逃兵流亡各地,成为盗匪。他们或聚或散,到处打家劫舍,使得百姓不得安居乐业。朝廷便派冯瓒前往梓州担任知府(剑阁属于梓州管辖)。

冯瓒到梓州走马上任没有几天,四川有个逃亡的军官名叫上官进的,率领3000 名逃兵,胁迫几万百姓,趁着夜色,浩浩荡荡进攻梓州城。

冯瓒接到军情报告后,便登上城墙观察。只听得城下“哇哇啦啦”地叫成一片,他对部属说:“你们不必担忧,这些盗匪不敢在白天出动,而是夜里偷偷摸摸来打劫,可见他们心虚胆怯,纯属乌合之众,我们如果组建精兵相迎,他们肯定会落荒而逃。只是现在城里只有300 人马,加上又是夜晚,难以整理队伍和列成战阵。唯一可取的办法是保持镇静,决不惊慌,待到天亮,盗匪必定不战自溃。”说罢,便布置各项守城事宜。先是将二百人马分派到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坚守,又派身强力壮、机动灵活的官兵组成巡逻队在城墙上严密监视敌情,一有动静即刻敲锣以便调集援兵救急。最后,他暗暗命令更夫半个时辰就作为一个时辰来敲。

于是,更夫频频敲更,在半夜三更时分,就敲响了将近天亮的五更鼓声——“梆、梆”的声音,以响亮的力度传到城外。围城的盗匪本来是为抢劫而来,既无斗志,又无队阵,而且也不晓得城里到底有多少官兵,如今听到更声,以为天就要亮了,也许官兵就会出城进攻,个个吓得胆战心惊。正在这时,不知谁叫了一声:“天快要亮了,官军要冲出来啦!”话音刚落,几万盗匪乱了阵脚,“哗啦啦”退潮一般地向后逃奔。上官进收脚不住,也只得带领几个亲兵没命地逃跑了。一时之间,你践我踏,溃不成军。冯瓒在城楼上看得真切,觉得时机已到,便命令官兵出城追击逃匪。很快俘获敌人1000多人,上官进也被活捉。

几天后,冯瓒下令将匪首上官进斩首示众,对1000 多个俘虏则进行教育予以释放。从此、梓州全境治安大为好转、百姓安定,再也没有盗贼敢于为非作歹了。

那个最先叫唤“官军要冲出来啦”的人并不是盗贼,而是冯瓒利用夜色掩护、悄悄用绳子将他放下城墙的间谍。

下一篇 边珝

上一篇 高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