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柔胜 编辑

登淳熙八年进士第

柔胜(1154年-1224年),字胜之。宁国府宣城(今属安徽)人。中国宋朝时期官员。

吴柔胜少时游学于宣城郡泮。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先后任都昌县簿、嘉兴府学教授。韩侂胄当政时,入“庆元党禁”,十余年后始起任为赣县尉。嘉定(1208年-1224年)初期,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升国子正。其崇尚朱熹理学,讲习策问皆以朱氏理学为上。

南宋与金再次议和后,吴柔胜出知随州,又任京西提刑。筑随州、枣阳二城,建忠勇军,以防北犯,使安陆、沔阳以南成为内地。后历任湖北运判兼知鄂州、秘阁修撰。卒于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其著有《宗泽行实》10卷。

基本信息

编辑

字:胜之

所处时代:宋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宣州

出生日期:1154年

逝世日期:1224年

本名:吴柔胜

史籍记载

编辑

见《宋史》(脱脱)卷四百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吴柔胜,字胜之,宣州人。幼听其父讲伊、洛书,已知有持敬之学,不妄言笑。长游郡泮,人皆惮其方严。登淳熙八年进士第,调都昌簿。丞相赵汝愚知其贤,差嘉兴府学教授,将置之馆阁,会汝愚去,御史汤硕劾柔胜尝救荒浙右,擅放田租,为汝愚收人心,且主朱熹之学,不可为师儒官,自是闲居十余年。

嘉定初,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迁国子正。柔胜始以朱熹《四书》与诸生诵习,讲义策问,皆以是为先。又于生徒中得潘时举、吕乔年、白于长,擢为职事,使以文行表率,于是士知趋向,伊、洛之学,晦而复明。迁太学博士,又迁司农寺丞。

出知随州。时再议和好,尤戒开边隙,旁塞之民事与北界相涉,不问法轻重皆杀之。郡民梁皋有马为北人所盗,追之急,北人以矢拒皋,皋与其徒亦发二矢。北界以为言,郡下七人于狱,柔胜至,立破械纵之,具始末报北界而已。收土豪孟宗政、扈再兴隶帐下,后宗政、再兴皆为名将。筑随州及枣阳城,招四方亡命得千人,立军曰“忠勇”,廪以总所阙额,营栅器械悉备。除京西提刑,领州如故。改湖北运判兼知鄂州。甫至,值岁歉,即乞籴于湖南,大讲荒政,十五州被灾之民,全活者不可胜计。

改知太平州,除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改直华文阁,除工部郎中,力辞,除秘阁修撰,依旧宫观以卒,谥正肃。二子渊、潜,俱登进士,各有传。

人物生平

编辑

吴柔胜(1154~1224年),字胜之,宁国云梯人,少时曾游宣城郡学,从父攻读“二程”(程颢、程颐)学说,登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初任太学博士,以朱熹《四书集注》与诸生讲学。先后出任都昌县主簿,嘉兴府教授。绍熙四年(1193年),奸臣韩仛胄专权,立伪学排斥异己,柔胜涉嫌“庆元党案”,被逐十余年,后启任赣县尉。嘉定初,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升国子正,出知随州,筑随州、枣阳二城,建“忠勇军”以防外寇北犯,使安陆、沔阳(今陕西勉县)以南成为内地。后调任湖北运判兼鄂州(今武昌)知州,时遭大灾,柔胜推行荒政,使众多灾民安度饥荒,以功勋卓著改授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旋升直华文阁,授秘阁修撰。著有《宗泽行实》十卷,卒后谥“正肃”。

贤出砖墙

编辑

南宋时,高淳砖墙茅城吴门出了三位进士,史称“吴门三贤”。

南宋绍兴年间,砖墙茅城刘绛之女招安徽宁国人吴丕为夫,生下一子,取名吴柔胜,号胜之。刘氏为人贤良,精心育子,其子吴柔胜不负母望,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初任都昌县主簿,因得丞相赵汝愚推崇,不久调任浙江嘉兴府教授。赵遭诬害革职后,柔胜也受牵连被罢官,很多年后才派到江西赣县任县尉。

吴柔胜在赣县任职期间,正遇大庾岭一带瘟疫流行,许多贬官到岭南的人死于瘴疠,丢下孤儿寡母扶柩归里。这些妇女、小孩路过赣县时,吴柔胜见其孤苦伶仃,十分怜悯,就设“广惠馆”,用当地垦荒的收入接待他们,使之能安抵故里。

嘉定初年,吴柔胜调任国子监正,与国子监士人讲习程灏朱熹理学,曾名噪一时。以后历任司农丞、随州湖南随县知州等职。时随州连年兵灾,民不聊生。吴柔胜到任后,取消苛捐杂税,缓交积欠赋税,褒奖抗金烈士,平洗冤假错案。同时,发动群众修筑枣阳、随州二城,设置“忠勇军”,抵抗金兵入侵。不久改任湖北通判兼鄂州湖北武昌知府。鄂州遭灾荒,他动用公粮和富户储粮,以平价出售,拯救灾民。当他调离鄂州到安徽太平当涂任知州时,当地人民哭着挽留。后来以年老请调,改任秘阁修撰。

吴柔胜死后,朝廷赠封魏国公。他有4个儿子,名吴、吴泳、吴渊、吴潜。吴源、吴泳荫封迪功郎,吴渊、吴潜先后中进士。

下一篇 游仲鸿

上一篇 汪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