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简 编辑

南宋哲学家

杨简杨简

杨简(1141年-1225年),字敬仲, 号慈湖, 因筑室德润湖(慈湖),世称慈湖先生,慈溪(今浙江宁波西)人,南宋理学家、 教育家、 哲学家, 心学派易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杨简于乾道五年(1169年),举进士,授富阳主簿。杨简与陆九渊谈话十分投机,遂定师弟子之礼,成为陆九渊的重要传人。后来做过乐平知县、国子博士,继而遭贬斥,以辞官家居。一直到70岁才出任温州知府,官至宝谟阁学士、正奉大夫。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杨简去世。

杨简为政清廉,政绩可观,深受人民的拥戴。杨简继承和发展北宋哲学家程颢和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建立起心学派的易学哲学体系,成为宋明易学中以心性解《易》的代表人物。由于易理即人心,杨简又发挥了陆九渊的“乾坤一理”说,提出“乾坤一道”说,宣扬卦爻名殊而道一,否认事物之间本质上的差别。在天人观上,他提出“天人一致”“天人一本”“三才一体”等命题,作为其易学的基本原则。杨简易学通过对《周易》的解释,进一步阐发了程颢和陆九渊提出的心学命题,将心学派的观点引向了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本体论,即心本论,对宋明哲学的发展,尤其是王阳明一派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有《慈湖遗书》《杨氏易传》《先圣大训》《石鱼偶记》《慈湖诗传》《五诰解》等。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慈湖先生

字:敬仲

号:慈湖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明州慈溪(今宁波市慈城镇)

出生日期:1141年2月10日

逝世日期:1226年4月21日

主要成就:“淳熙四先生”之一,发扬陆九渊“心学”

主要作品:《慈湖遗书》、《慈湖诗传》、《杨氏易传》、《五诰解》等

本名:杨简

人物生平

编辑

宋明州慈溪县城(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挺显子。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授富阳主簿,任上兴学校、教生徒。

时陆九渊过富阳,指示心学,虽陆仅长他二岁,仍向陆执师生礼。后调任绍兴府司理。

绍熙五年(1194)任国子博士,庆元党禁起遭斥,家居十四年,著书讲学。

宁宗嘉定元年(1208)复起,历任秘书郎、著作佐郎、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后出知温州,廉俭自持,首创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势家第宅阻河,命撤之,民呼“杨公河”。晚年寓居鄞县城内月湖畔,设馆讲学。

宝庆元年(1225)以耆宿大儒膺宝谟阁直学士、太中大夫,封爵慈溪县男,次年三月去世,年八十六,卒谥文元。

著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史称“淳熙四先生”之一。

杨简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认为“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非他物也”,把宇宙的变化说成是心的变化。并宣扬“人心自明,人心自灵”的观点。

学术思想

编辑

杨简继承与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伦理思想,剔除了与其心学体系不合的“沿袭之累”,使之彻底化。认为“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皆我之所为也”(《慈湖遗书·家记一·己易》)。“天地人物尽在吾性命之中,而天地人物之变化,皆吾性之变化”(《周易解序》)。

杨简杨简

从这一唯我论的世界观出发,把“心”看作天地之根、万物之本,认为“人心自明,人心自灵”(《绝四记》《慈湖遗书》卷二),“人心本善、本正,人心即道,故曰道心”(《将仲子》《慈湖诗传》卷六)。这是伦理道德的渊与本质所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道心之中固自有”(《睽》《杨氏易传》卷十三),并以此释《易》,认为“易者,己也,非有他也”。“元亨利贞,吾之四德也……人推吾之始,名之曰元,又曰仁;言吾之通,名之曰亨,又曰礼;言吾之利,名之曰利,又曰义;言吾之正,名之曰贞,又曰固”(《慈湖己易》)。

总之,仁、礼、义、固四德之分殊,不过是“吾”的展开与表现。“其觉谓之仁,其宜谓之义,其履谓之礼,其明谓之智,其昏谓之愚,其不实谓之伪,其得谓之吉,其失谓之凶,其补过谓之无咎,其忻然谓之喜,其惨然谓之忧,悔其非谓之悔,啬而小谓之吝,其不偏不过谓之中,其非邪谓之正,其尽焉谓之圣,其未尽焉谓之贤”(《慈湖遗书·家记一·己易》)。认为人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道德水平和人的完善程度,都是由吾心所决定的。

杨简承袭性善论,认为“人心本正,起而为意而后昏,不起不昏”(《诗解序》《慈湖遗书》卷一)。“人心皆善,皆可以为尧舜,特动乎意,则恶”(《乡记序》,同上)。他抛弃陆九渊关于“恶”是由“气有所蒙,物有所蔽,势有所迁,习有所移”(《武陵县学记》《象山全集》卷十九)引起的说法,把昏乱与邪恶的来源归之于纯主观的“意”和思虑。“何谓意?微起焉,皆谓之意;微止焉,皆谓之意”。表现为利害、是非、进退、依违等。“心”与“意”之区别就在于“直则为心,支则为意,通则为心,阻则为意”(《绝四记》《慈湖遗书》卷二)。

杨简不同意陆九渊用“收拾精神”、“剥落”等来“发明本心”的修养方法,认为这种清心、洗心、正心的强制功夫,非徒无益,而且有害。为此,就要做到“绝四”和反观。他说:“人皆有至灵至明、广大圣贤之性,不假外求,不由外得,自本自根,自神自明。微生意焉,故蔽之。有必焉,故蔽之。有固焉,故蔽之。有我焉,故蔽之。昏蔽之端,尽由于此”(《绝四记》《慈湖遗书》卷二)。在这四者中间,绝“意”即做到无思无虑,保持心的本然状态最为重要。“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睽》、《杨氏易传》卷十三);“直心诚实,何思何虑?思虑微起,则支则离”(《井》,同上,卷十六),“如蒙如愚,以养其正,作圣之功”(《学讲义》《慈湖遗书》卷五)。“无知者圣人之真知,而圣人知之实无知也……”

“而圣人之道乃非智识、非事物,则求圣人之道者不可以知为止”(《家记五·论<论语>下》同上,卷十一)。但绝“意”并非是绝对的不思不为。“不起意,非谓都不理事;凡作事只要合理,若起私意则不可”(《家记七·论《中庸》同上,卷十三)。“不动乎意,非木石然也,中正平常正直之心非意也,忠信敬顺和乐之心非意也”(《维天之命》《慈湖诗传》卷十八)。实际上,“毋意”就是要使封建的伦理道德品性如同生理本能一样,自然地表现出来。

所谓“反观”,就是“复心”、自我反省。“直而达之”地去体验道。他静思力索十余年,“始信此心之即道,深念人多外驰,不一反观。一反观忽识此心,即道在我矣”(《履》《杨氏易传》卷五)。

杨简重视道德实践,躬行封建礼教。认为“圣人藏身之道,惟以礼而已矣”(《观》《杨氏易传》卷八)。而有“此不敢犯礼之心,即正心,亦道心”(《汉广》《慈湖诗传》卷一)。袁蒙斋:《记乐平文元之遗书阁》评价他说:“慈湖先生平生履践无一瑕玷,处闰门如对大宾,在闇室如临上帝。年登耄耋,兢兢敬谨,未尝须臾放逸”(《宋元学案·慈湖学案》)《四库全书提要》虽然指出其学“入于禅”,但也肯定其行“则不失为正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他的为人处世甚至得到朱熹的称赞:“子静之门,如杨简辈躬行皆有可观”(《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四)。为官清正廉明,“务以德化感人,民日悦服”(《宋元学案·慈湖学案》)。

主要作品

编辑

著有《先圣大训》、《杨氏易传》。

史籍记载

编辑

为绍兴府司理,犴狱必亲临,端默以听,使自吐露。越陪都,台府鼎立,简中平无颇,惟理之从。一府史触怒帅,令鞫之,简白无罪,命鞫平日,简曰:“吏过讵能免,今日实无罪,必擿往事置之法,某不敢奉命。”帅大怒,简取告身纳之,争愈力。常平使者朱熹荐之。先是,丞相史浩亦以简荐,差浙西抚干,白尹张枃,宜因凶岁戒不虞。乃令简督三将兵,接以恩信,出诸葛亮正兵法肄习之,军政大修,众大和悦。

改知嵊县。丁外艰,服除,知乐平县,兴学训士,诸生闻其言有泣下者。杨、石二少年为民害,简置狱中,谕以祸福,咸感悟,愿自赎。由是邑人以讼为耻,夜无盗警,路不拾遗。

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二少年大帅县民随出境外,呼曰“杨父”。会斥丞相赵汝愚,祭酒李祥抗章辨之,简上书言:“昨者危急,军民将溃乱,社稷将倾危,陛下所亲见。汝愚冒万死易危为安,人情妥定,汝愚之忠,陛下所心知,不必深辨。臣为祭酒属,日以义训诸生,若见利忘义,畏害忘义,臣耻之。”未几,亦遭斥,主管崇道观。再任,转朝奉郎。嘉泰四年,赐绯衣银鱼,朝散郎,权发遣全州,以言罢,主管仙都观。

嘉定元年,宁宗更化,授秘书郎,转朝请郎,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兼权兵部郎官。转对,极言经国之要,弭灾厉、消祸变之道,北境传诵,为之涕泣。诏以旱蝗求直言,简上封事,言旱蝗根本,近在人心。兼考功郎官,兼礼部郎官,授著作郎、将作少监。入对,答问往复,漏过八刻,上目送久之。

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以面对所陈未行,求外补,知温州。移文首罢妓籍,尊敬贤士。私鹾五百为群过境内,分司干官檄永嘉尉及水砦兵捕之。巡尉不白郡,简惊曰:“是可轻动乎?万一召乱,贻朝廷忧。兵之节制在郡将,违节制是不严天子命,违节制应斩。”建旗立巡尉庭下,召刽手两行夹立,郡官盛服立西序,数其罪,命斩之,郡官交进为致悔罪意,良久得释,奏罢分司,其纪律如此。寓官置民田负其直,简追其隶责之而偿所负。势家第宅障官河,即日撤之,城中欢踊,名杨公河。

帝遣使至郡讥察,使于简为先世契,出郊迎,不敢当,从间道走州入客位。简闻之不敢入,往来传送数四,乃驱车反。将降车,使者趋出立戟门外,简亦趋出立使者外,顿首言曰:“天使也,某不敢不肃。”使者曰:“契家子,礼有常尊。”简曰:“某守臣,使者衔天子命,辱临敝邑,天使也,某不改不肃。”遂从西翼偕进,礼北面东上,简行则常西,步则后,及阶,莫敢升,已乃同升自西阶,足踧踧莫敢就主席,使者曰:“邦君之庭也,礼有常尊。”

简曰:“《春秋》,王人虽微,例书大国之上,尊天子也。况今天使乎?”持之益坚,使者辞益力,如是数刻,使者知不可变,乃曰:“某不敏,敢不敬承执事尊天子之义。”即揖而出。既就馆,简乃以宾礼见。仪典旷绝,邦人创见之,莫不瞿然竦观,屏息立。

简在郡廉俭自将,奉养菲薄,常曰:“吾敢以赤子膏血自肥乎!”闾巷雍睦无忿争声,民爱之如父母,咸画象事之。迁驾部员外郎,老稚扶拥缘道,倾城哭送。入对,言:“尽扫喜顺恶逆之私情,善政尽举,弊政尽除,民怨自销,祸乱不作。”改工部员外郎,转对,又以择贤久任为言。迁军器监兼工部郎官,转朝奉大夫,又迁将作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转朝散大夫。

金人大饥,来归者日以数千、万计。边吏临淮水射之。简戚然曰:“得土地易,得人心难。薄海内外,皆吾赤子,中土故民,出涂炭,投慈父母,顾靳斗升粟而迎杀之,蕲脱死乃速得死,岂相上帝绥四方之道哉?”即日上奏,哀痛言之,不报。会有疾,请去益力,乃以直宝谟阁主管玉局观。升直宝文阁主管明道宫、秘阁修撰主管千秋鸿禧观。特授朝请大夫、右文殿修撰主管鸿庆宫,赐紫衣金鱼。进宝谟阁待制、提举鸿庆宫,赐金带。

理宗即位,进宝谟阁直学士,赐金带。宝庆元年,转朝议大夫、慈溪县男,寻授华文阁直学士、提举佑神观,奉朝请。诏入见,简屡辞。授敷文阁直学士,累加中大夫,仍提举鸿庆宫,寻以宝谟阁学士、太中大夫致仕,卒,赠正奉大夫。

简所著有《甲稿》、《乙稿》、《冠记》、《昏记》《丧礼家记》、《家祭记》、《释菜礼记》、《石鱼家记》,又有《己易》、《启蔽》等书,其论治务最急者五,其次八。一曰谨择左右大臣、近臣、小臣;二曰择贤以久任中外之官;三曰罢科举而行乡举里选;四曰罢设法道淫;五曰治伍法,修诸葛武侯之正兵,以备不虞。其次急者有八:一曰募兵屯田,以省养兵之费;二曰限民田,以渐复井田;三曰罢妓籍,从良;四曰渐罢和买、折帛暨诸无名之赋及榷酤,而禁群饮;五曰择贤士教之大学,教成,使分掌诸州之学,又使各择井里之士聚而教之,教成,使各分掌其邑里之学;六曰取《周礼》及古书,会议熟讲其可行于今者行之;七曰禁淫乐;八曰修书以削邪说。此简之志也。后咸淳间,制置使刘黻即其居作慈湖书院。门人钱时。

下一篇 张虙

上一篇 杜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