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璘 编辑

南宋历史人物

舒璘(1136年-1199年),字元质,一字元宾,学者称广平先生,奉化广平(今大桥镇舒家村)人。 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心学主要代表,广平定川学派的开创者, “淳熙四先生”之一。

舒璘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中进士,授四明(今宁波)郡学教授,未赴。后任江西转运使干办公事,继为徽州府(今安徽歙县)教授,倡盛学风,丞相留正称为当今第一教官。继任平阳县令,时郡政颇苛,告以县民疾苦,郡守改容而敛,官终宜州通判。庆元五年(1199年),舒璘逝世,时年六十四岁。

舒璘一生乐于教人,启迪后进,孜孜不倦,有“当今第一教官”之称。将虚玄的陆九渊心学移向平实。论心是本,是伦理道德修养的根本出发点。提出了“简易工夫”、“剥落”、“读书”等修养方法,要人静思冥想,了悟“本心”。言事多于论学,关心现实的社会生活,空洞的理学议论较少。其思想带有折衷色彩,既师事陆九渊,也维护朱熹,发展了陆氏心学,在思想学术界占有显著地位。 其著有《诗学发微》《广平类稿》《诗礼讲解》等。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广平先生

字:元质、元宾

所处时代:南宋

出生日期:1136年

逝世日期:1199年

主要成就:史称淳熙四先生之一

主要作品:《诗学发微》,《广平类稿》,《诗礼讲解》等

本名:舒璘

谥号:文靖

籍贯:奉化广平(今大桥镇舒家村)

生平

编辑

少时得闻伊洛之学。青年时游太学,受业于张□。后又从学陆九渊。朱熹、吕祖谦讲学于婺,徒步前往释谒。于书无所不通,尤精毛、郑《诗》。一生乐于教人,启迪后进。家居时建广平书院。教授诸生不惮勤劳,日日讲论,虽隆冬酷暑不怠。创广平定川学派,主要弟子有李元白、袁肃、罗子有、邓梦真、汪行简、戴泳等。其学将虚玄的陆九渊心学转向平实,教以日用常行之道。认为心是本源,是伦理道德修养的根本出发点。人之良心,昭如日月,无好乐,无贫羡,扩然大公。如若本源明,是处流出;以是裕身则寡过,读书则畜德,齐家则和,处事则当。主张修养不是顿悟“本心”,而是要不断磨炼道德品质。唯有朝夕刻苦磨厉,改过迁善,日有新功。持敬之说,“某素不取”。强迫自己体认,强制束缚,如篾箍桶,如藤束薪,一旦断决,散漫不可收拾。孝、悌、忠、信、笃敬等品质,在儿童时便可致力,从事不厌,则此心不放,此理自明。故他少谈抽象的本心之善,强调好乐贫羡之心扫除不尽净,“是心终不获与圣贤同”。自谓平生志趣,不敢为矫激事,汲汲于利禄,求荐与委身入门,皆心所不安,故不为。其学“平实”,还表现在身为学官,而对空洞理学议论较少,多关心现实社会生活。

思想

编辑

杨简《舒元质墓志铭》曰:“时世故纷揉,天灾沓臻,国病于需,民艰于食。元质纬不暇恤,忧常在公,于是议常平,商盐政,论保长,凡为书若干事,上之刺史守尉,其采而试者,效辄响应,当道廉而贤之曰:“文学、政事两擅其优,是为天下第一教官。”黄宗羲称“广平之集久不传矣,近得之其子孙,所论常平、茶盐、保长、义仓、荒政皆凿凿可见之行事,而言学者甚寡”(《宋元学案·广平定川学案》)。舒□思想渊源比较驳杂,尝自言渊源:“南轩(张□)开端,象山(陆九渊)洗涤,老杨先生(杨简之父杨庭显)琢磨”(《宝庆四明郡志·先贤事迹》)使其学带有折衷色彩。他既事陆九渊,又坚定维护朱嘉,不赞成扩大间隙,舒□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全祖望称“舒(□)、沈(焕)之平实又过于杨(简)、袁(燮)”(《宋元学案·广平定川学案》)。在理学发展史上有显著地位。折衷朱、陆的思想,对朱、陆后学颇有影响。著有《诗学发微》、《诗礼讲解》,已佚,尚存有《广平类稿》。

下一篇 曹彦约

上一篇 沈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