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国桢 编辑
谢国桢(1901—1982年),字刚主,晚号瓜蒂庵主,祖籍江苏常州,河南安阳人。 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对明清史和目录学用力尤多。
民国十七年(1928年),供职于北京图书馆,从事目录学和明清史研究工作。其间,曾因黑龙江通志局总纂张伯英之请,参与编纂《黑龙江通志》,纂修艺文志部分。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河南通志馆并入河南大学,应聘回河南编纂《河南通志》,负责艺文志部分。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执教于昆明云南大学、五华学院。后在范文澜的建议下,入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1949年到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1957年底调至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谢国桢博览群书,长于明清史和目录学,著述颇多,有《晚明史籍考》《明末清初的学风》《明清笔记谈丛》《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江浙访书记》等30余种。
概述图参考资料:
全名:谢国桢
字:刚主
号:瓜蒂庵主
所处时代:近现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安阳
出生日期:1901年5月27日
逝世日期:1982年9月4日
逝世地:北京
主要成就:历史学习和研究
主要作品:《清开国史料考》《晚明史籍考》《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南明史略》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清华求学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初十(5月27日) ,谢国桢生于河南安阳 (一说山东济南 )。在安阳谢氏家族中,谢国桢的一支是颇受排挤的。不甚宽裕的家境,使他无缘清末民初时兴的“洋学”。 谢国桢小时未进正式学校接受教育,由善书能文的祖母抚养长大。祖父谢愃(xuān),嗜书成癖,插架甚丰。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文史产生兴趣。 谢国桢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私塾中度过的。
民国八年(1919年)春,18岁的谢国桢离开家乡求学北京,就读于北京汇文学校大学预科。投考北大,三年未中。 后随吴北江(桐城派大家吴汝纶之子)学习古文诗词,并兼做家庭教师,半教半读。
民国十四年(1925年),以头名考取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在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诸先生教诲、指导下从事史学研究,对明清史和目录学用力尤多。清华园的学习,对其一生教学与科研影响极大。其间他在《清华学报》上发表了《明季奴变考》一文。
始从史学
民国十五年(1926年),谢国桢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结业,名列第一。民国十六年(1927年)随梁启超到天津,在其家教授梁氏子女读书。在梁启超指导下,他研究明末清初的学术思想和搜集明清之际的资料,饱览了梁家藏书。经梁启超介绍,谢国桢又遍览了朱希祖、伦明、傅增湘等名家藏书,并成为梁启超的得力助手。梁启超逝世后,他到北京图书馆担任编纂兼金石部收掌之事长达十余年。在北京图书馆,他大量阅读馆藏及故宫博物院、东方文化会等处藏书,还南下江浙,北上大连、沈阳,甚至东渡日本访求书籍。
民国十七年(1928年),经梁启超介绍,谢国桢应聘到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工作,并在那里先后完成了《清初三藩史籍考》《晚明流寇史籍考》和《清开国史料》等史籍考证研究成果,在其基础上,谢国桢完成了一代史学名著《晚明史籍考》。
民国二十年(1931年),他完成了80万字的《晚明史籍考》20卷。柳亚子称诩:“这部书,我叫它是研究南明史料的一个钥匙。看了这部书,也可以按籍而稽,事半功倍了。”《晚明史籍考》被誉为“研究明清史的一部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从教之路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谢国桢经胡适、傅斯年介绍,到南京担任中央大学专任教师,教课之余,著成了《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一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问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谢国桢来到长沙,供职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应中华文化基金会之邀,谢国桢回北平典守北平图书馆的金石图书,曾为中日庚款基金委员会所办的东方图书馆编写了《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后受周作人延聘到北京大学史学系任教。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谢国桢在北平临时大学任教。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他返乡省亲,途中偶遇范文澜,受其委托去上海为华北大学采购图书。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供职于上海大中银行,兼在开明书店编写书稿,校辑《鲒埼亭集校注》,编著《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秋,谢国桢由钱穆介绍到昆明云南大学和王华书馆讲学。担任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 1949年,遵范文澜之意到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10月被推荐到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 讲授明清史、目录学与历史文选。
著述不辍
全家福:谢国桢(前排左一)
新中国成立后,谢国桢更加勤奋教书、著述。1957年底,他被调到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一直到去世为止。反右运动掀起后,谢国桢调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即现在的中国社科院),在历史研究所一边接受思想改造,一边继续明清史的研究。1957年,谢国桢的旧著《顾亭林学谱》再版,并推出新著《南明史略》和《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1960年又出版了专门介绍明清笔记史料的《明清笔记谈丛》。
1964年,在四川大学纪念顾炎武延辰3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谢国桢发表了他的长篇论文《明末清初的学风》。这是刚主师对于明清史研究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其“生平研治学问旨趣的所在”,也堪称是先生学术论文的代表之作。
晚年时期
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谢国桢受到残酷迫害,在艰难的条件下编成了《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初稿,他又从汉代石刻画像中受到启发,完成了《两汉社会生活概述》初稿。
1982年9月4日,在北京住院治疗的谢国桢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而去世。
明清史
谢国桢致力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其一生对明清史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政治方向,论著有《明季奴变考》《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等专著及论文多篇;其二在学术文化方面,论著有《顾亭林学谱》《黄梨洲学谱》《孙夏峰、李二曲学谱》《清初东北流人考》等十余种。
《明季奴变考》系谢氏25岁时撰成的一部重要论著。文章指出,“奴变一事是在吾国社会史上,很重要的问题”。“明季奴变有索卖身契,和只许一代相流的事,这显然含有民族阶级运动的意味的”。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对奴变的地位和性质作了一个初步的科学规定。并对明清蓄奴之风转盛的原因及其奴变的种种史实作了分析和叙述,呼吁历史学家不仅要注意庙堂,而且要研究社会。这在当时是一种带有方向性的意见。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一书,是谢国桢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鲁迅先生曾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中赞扬该书“钩索文籍,用力甚勤”。该书详尽地分析了党社运动的因果,叙述了各地党社活动的历史情况,着重表彰了正直的士大夫和老百姓对黑暗的专制势力的抗争。谈到写作宗旨时,谢国桢说:“我觉得明亡虽由于党争;可是吾国民族不挠的精神却表现于结社。其间又可以看到明季社会的状况和士大夫的风气,是研究吾国社会史上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写这篇文字,就以党争和结社为背景,来叙述明清之际的历史,以唤起民族之精神。”
《清初东北流人考》是谢氏以前的学者未曾措意的问题。作者钩玄发微,揭露了清初许多淹没不彰的实行残酷思想统治的历史事实,论述了当时许多谪戍东北的地主文人对发展东北文化事业的作用。
目录学
由于谢国桢曾较长时期在图书馆工作,因此于版本、目录学及史料学情有独钟,成为他毕生研究的着力点之一,贡献也颇多。他承继了朱希祖的治学传统,特别重视野史笔记稗乘的史料价值。他认为:“研究明清以及近代史迹,从这些野史稗乘的记载中,可以揭露历史上各方面的情况,丰富历史的内容。这种资料的价值,也就如研究殷商时期之有甲骨文字,研究两周历史之有铜器铭文,研究两汉之有西北出土的简牍和汉代石画,有同等的重要性。”谢氏数十年孜孜不倦地在野史稗乘之林中发掘、爬梳、整理、研究,获得了累累史学硕果。
谢国桢年轻时便写出《清开国史料考》,著录已知和未见清开国史料约230种(中外近人著作除外),后研究清开国史所使用的资料,很少越出该书范围。其后编纂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丛书》第一集,收录明代边防史乘12种,也是颇受研究者重视的目录学著述。影响最大的还是《增订晚明史籍考》,该书的出版奠定了谢氏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是谢国桢对明清史研究的重大贡献。书中著录各种有关明末清初史事的书目1140余种,未见书目620余种,标举其书名,确定其作者,罗列其版本,开载其庋藏,说明其内容,疏证其源流,辨别其异同,评介其价值。凡研究明末清初的党社活动、农民起义、抗清斗争、郑氏、三藩、史狱、文学、人物和南明诸政权,都可以按图索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为研究明清史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商传:刚主师生平治学,尤重于野史佚集的搜集整理,从中发掘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史料。刚主师平生治学又极为勤奋,从青年时代起,就着力于访书、藏书,他晚年住在北京团结湖时,将自己的藏书斋戏称为“瓜蒂庵”,以比喻自己的访书、藏书为捡拾瓜蒂。但在被刚主师戏称为“瓜蒂”的藏书中,确有着许多希见的版本,后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为瓜蒂庵藏书。刚主师的治学精神十分执着,他青年时代完成的学术名著《晚明史籍考》,经1964年的增订,1978年的再版,直到其晚年访书江浙,仍在补其所阙,改其不足。可以说,这部史学名著的修订,几乎伴随了刚主师学术生平。
在清华期间,谢国桢与与梁启超的师生情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曾馆于天津“饮冰室”,担任梁家的“家庭教师”,教梁先生子女梁思达、梁思懿等人。在“饮冰室”期间,谢国桢除了教思达、思懿诸人读书习字外,随梁启超从事研究,努力深造,也是重要的内容。他回忆道:“当时我还年轻,要教育儿童,从事科研编纂的工作,真是栗栗畏惧,不知从何处下手才好。可是梁先生性情豪爽,对待学生如子侄一般,和易近人。茶余饭后,他最喜欢谈天,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人听了忘倦。”(《我的治学经历》)“先生著述之暇,尚有余兴,即引桢等而进之,授以古今名著,先生立而讲,有时吸纸烟徐徐而行,桢与思达等坐而听。……每饭余茶后,茗碗之间,为桢讲研究历史之方法,及明末清初甲乙之际史迹,桢辄笔记之。”(《梁启超先生少年逸事·后记》)从这些记述中能够感受到当日“饮冰室”中他们师生朝夕相处,情同父子,相与论学的怡然之情。在梁启超讲授和指导下,谢国桢开始研究明末清初的学术思想并搜罗相关资料,动笔撰写《晚明史籍考》一书。柳亚子称赞此书“是研究南明史料的一个钥匙”。谢国桢也由此奠定了其在学术界的地位。
关系 | 姓名 | |
---|---|---|
长辈 | 祖父 | 谢愃 |
祖母 | 朱氏 | |
妻子 | 段庆芬 | |
晚辈 | 女儿 | 谢纪青 |
女婿 | 陆灏 | |
外孙 | 谢小彬 |
谢国桢撰写了《明季奴变考》《清初东北流人考》《南明史略》《清开国史料考》《晚明史籍考》(解放后又两次出版了增订本)《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等重要著作和大量学术论文,编纂了《清初农民起义史料辑录》《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等资料汇编。
明清笔记谈丛
作者名称 谢国桢
作品时间2004-1-1
明清史谈丛
作者名称 谢国桢
作品时间2000-01
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
作者名称 谢国桢
作品时间2015-1
清开国史料考
作者名称 谢国桢
作品时间2015-5-1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作者名称 谢国桢
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
作者名称 谢国桢
查看更多书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