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知大学 编辑

日本爱知县私立大学

爱知大学爱知大学

爱知大学(英语:Aichi University;日语平假名:あいちだいがく),简称爱大(あいだい),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私立大学。

学校前身为1901年由日本外务省创办的东亚同文书院 。1946年,学校由原东亚同文书院大学、原京城帝国大学、原台北帝国大学等校的教职员于爱知县丰桥市正式建立,名称定为“爱知大学” 。自2012年名古屋校区建成以来,爱知大学在日本中部的爱知县内设有丰桥、名古屋和车道三个校区 。

爱知大学是日本汉学中心之一,也是日本中部地方唯一的旧制法、文科类大学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爱知大学

外文名:Aichi University(愛知大学)

简称:爱大

创办时间:1946年11月15日

创办人:本间喜一

办学性质:私立大学

学校类别:法、文类

学校特色:汉学、法学

现任领导:広瀬裕樹

本科专业:39个

硕士点:7个

博士点:9个

院系设置:学部(7个学部、12个学科、39个专业)、大学院(6个研究科)、法科大学院(1个研究科)、短期大学部(1个学科)

校训:爱智慧,向世界。

校歌:爱知大学学生歌

校庆日:11月15日

地址:爱知县名古屋市东区筒井2-10-31

知名校友:平松礼二、岩瀬仁紀等

知名教师:荒川清秀、加加美光行

建学精神:“对世界文化与和平做出贡献”、“培养具有国际素养和视野的人才”、“对地区社会做出贡献”

学生数:9890人(2022年)

学校概况

编辑

爱知大学创始地·丰桥校区爱知大学创始地·丰桥校区

爱知大学是日本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私立大学,位于爱知县名古屋市、丰桥市,已获得中国教育部认证。大学本科专业包括了7所学部、12个科系及39个专业。研究生院则包括了7个科系及10个专业 。截至2023年,超过15万名毕业生活跃在行政、商业、教育、法律、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

学校文化

编辑

建学精神与设立宗旨

爱知大学名古屋校区爱知大学名古屋校区

日本经过长达数年的战争,即便说是处在毁灭的危机之中也不为过。如今,如果要避免这种毁灭性的残局,只有彻底消除导致这一事态的旧日本错误的指导和累积的弊端,选择作为新日本重生的道路。新日本真正应该行进的方向必须同时摒弃以往军国主义、侵略主义等各种倾向,实现社会性存在全范围内的民主主义,作为文化、道义、和平的新国家重塑自我,从而作为世界一员,努力为世界文化和和平作贡献。

爱知大学丰桥校区·正门篆刻,郭沫若所写 爱知大学丰桥校区·正门篆刻,郭沫若所写

在向着新日本进发之际,虽说当前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堆积如山,但尤其是振兴学术、思想、文化,培养有教养、有才能的人可以说是当务之急,是最基本任务之一。要在此设立爱知大学的理由,其实是响应这种客观要求,简而言之,无非是为世界和平作贡献,振兴日本的人文,培养有才能的人。不过,此时在预定场所开设本大学,也有其自身特殊的含义和使命。即秉持:“对世界文化与和平做出贡献”、“培养具有国际素养和视野的人才”、“对地区社会做出贡献”的建校精神。

校名与校章、校标

爱知大学校章 爱知大学校章

「爱知大学」这个校名并非仅仅是基于所在地理位置这一契机,也来于哲学。“爱知”一词,即“知=爱智慧”的概念。创立者们将他们的崇高理想:“使本校成为永远热爱知识的人们的殿堂”,融入到了这个名称中。校徽是将“爱知大学”的“爱”和“大”组合而成的图案化设计,通过简洁的设计突出了“爱大”,表达了在建学精神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前进和自豪。该校徽于1947年6月制定,是油画大家岸田刘生的门生高须光治的设计方案。

爱知大学校标爱知大学校标

校标代表着爱知大学通过高水平的研究教育创造新知识,并承诺培养和输送能够影响世界的人才。整体上,它形成了爱知大学的首字母“A”字形,并在其前方放置了一个大球体,以此来表达爱知大学与国际社会和地区社会进行互动的愿景。

校训

爱知大学的校名源自于“知=爱智慧”,并且将其作为建学精神的一部分,故“爱智慧,向世界”作为校训,表明了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教养和视野的人才的意愿。

历史沿革

编辑

东亚同文书院

1900年5月,南京同文书院成立,担任院长的是东亚同文会的干事长佐藤正。学制三年。第一届共招收学生20人左右。

1900年8月,南京同文书院迁到上海后,更名为东亚同文书院,院长为根津一,由日本外务省直辖。由东亚同文书院主导进行的“中国大调查旅行”于1905年开始,其旅行结果报告书在日本全面侵华后被作为情报来源之一。即使建校初期,书院教师山田良政等人与孙中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并投身于中国革命 ,但随着抗日战争的打响,东亚同文书院也被认为开战前培养一批了活动于中国的间谍。

1914年,为开发中国资源培养人才,东亚同文会向日本政府建议增设农工科。经日本政府同意,书院于当年9月增设农工科,该科历时8年,先后共毕业60名学生。

1918年书院向日本政府申请新设中华学生部,经帝国会议批准后于1921年正式招生。1918年10月,为了更积极地、有组织地研究中国,成立了以教头森茂为部长的中国研究部。

1938年4月,交通大学原有的徐家汇校舍被日本宪兵队和日本东亚同文书院霸占,此后,书院一直霸占交大校舍至1945年8月日本战败。

1945年9月15日,日本投降一个月之后,中国军队进驻被书院霸占的交通大学,开始对书院大学进行接收。东亚同文书院的历史阶段彻底结束。

日本爱知大学

1946年,原东亚同文书院大学、原京城帝国大学、原台北帝国大学人员回国创建日本爱知大学。

1947年,法经学部(法政科、经济科)开设。

1949年,向新制大学过渡。文学部(社会学科)开设。

1950年,短期大学部第二部开设(法科、文科)。文学院文学科增设。第一代名古屋校区(现车道校区)建成。

1951年,丰桥校舍综合乡土研究所成立。

1953年,大学院硕士课程(法学研究科公法学专业、经济学研究科经济学专业)开设。丰桥校舍中部地区产业研究所成立。

1956年,文学部历史学专业增设。大学院硕士课程文学专攻科开设。法经学部第二部开设(法学专业经济学科)。

1957年,大学院硕士课程法学研究科私法学专业增设。

1958年,文学部哲学科增设。

1959年,短期大学部文科开设。短期大学部第二部文科废止。

1961年,大学短期大学部生活科增设。

1963年,法经学部经营学科增设。研究生院博士课程开设(法学研究科私法学专业)。

1977年,大学院硕士课程经营学研究科开设。

1978年,大学院博士课程经济学研究科开设。

1979年,大学院博士课程经营学研究科开设。短期大学部第二部废止。

1988年,第二代名古屋校区建成。

1989年,法经学部改组。

1991年,大学院硕士课程中国研究科开设(中国研究专业)、大学院硕士课程文学研究科开设。(日本文化专业、地域社会,欧美文化专业系统)大学院硕士课程文学专攻科废止。

1993年,大学院博士课程文学研究科(地区社会系统专业)开设。

1994年,大学院博士课程文学研究科日本文化专业,欧美文化专业增设。大学院博士课程中国研究科开设。

1997年,现代中国系开设。短期大学部废止。

1998年,国际交流系开设。教养部废止。

1999年,文学部文学科改组。日本、中国文学科、欧美文学科开设。短期大学部文科、生活科募集停止。

2000年,短期大学部改组。语言文化学科、现代生活学科开设。

2001年,研究生院博士课程法学研究科公法学专业增设。

2002年,大学院硕士课程国际交流研究科(国际交流专业)开设,经营学研究科夜间社会人振作路线增设。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成立。

2004年,车道校区高层建筑校舍完成。法科大学院开设。经济系、法学系、第二史学科、文学系社会学科、哲学科、日本、中国文学科、欧美文学科、国际交流系夜间课程、短期大学部语言文化学科、现代生活学科募集停止。

2004年,三远南信地区合作信息中心成立。

2005年,经营学部会计金融专业开设。文学部改组、人文社会学科开设。短期大学部改组,生活设计综合学科开设。

2006年,爱知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会计学院开设。

2011年3月,法学系第二经济系废止。

2011年4月,丰桥校舍地区政策系开设。

2012年4月,第三代名古屋校区建成。

2012年,大学本部迁移至车道校区。

2012年9月,文部科学省“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人材育成支援(特色型)”通过。

2014年4月,开设名古屋校区蟹江运动场。

2014年10月,名古屋校区二期工程开工。

2015年4月,人文社会学研究所开设。

2015年3月,会计研究科会计专攻废止。4月,文学部改组,人文社会学研究所设立。

2018年4月,文学部心理学科设立。国际交流学部比较文化学科更名为国际教养学科。

2021年4月,文学部历史地理学科和日本语日本文学科设立。

院系设置

编辑

学部

学部(本科)专业

文学部

人文社会学科

东亚文化专攻

哲学专攻

图书馆情报学专攻

媒体艺术专攻

历史地理学科

日本史学专攻

世界史学专攻

地理学专攻

日本语日本文学科

日本语日本文学专攻

心理学科

心理学专攻

法学部

法学科

经济学部

经济学科

经营学部

经营学科

会计金融学科

国际交流学部

英语学科

国际教养学科

现代中国学部

现代中国学科

地域政策学部

地域政策学科

短期大学部

生活设计综合学科

大学院

大学院(研究生院)专业

法学研究科

公法学专攻(博)

私法学专攻(博)

经济学研究科

经济学专攻(硕·博)

经营学研究科

经营学专攻(硕·博)

中国研究科

中国研究专攻(硕·博·双学位)

国际交流研究科

国际交流专攻(硕)

文学研究科

日本文化专攻(硕·博)

地域社会系统专攻(硕·博)

欧美文化专攻(硕·博)

专门职法科大学院(高度专门职业法科研究生院)专业

法务研究科

法务专攻(博)

附属机构

编辑

爱知大学纪念馆(丰桥)

爱知大学纪念馆孙文展示室·孙中山赠予山田良政等人的书法作品爱知大学纪念馆孙文展示室·孙中山赠予山田良政等人的书法作品

日本战败后,1946年,东亚同文书院大学的校长本间喜一利用旧日本陆军设施创办了爱知大学,作为学校主楼使用直到1996年。1998年,该建筑被认定为有价值,并由日本文化厅指定为国家注册有形文化遗产,因此建筑名称改为“大学纪念馆”。一楼部分作为展示区,展示了爱知大学及其前身东亚同文书院大学的历史,以及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山田良政・纯三郎等东亚同文书院教师与孙文的关系的珍贵资料。此外,二楼正面展示了曾是陆军第十五师团司令部、战后是学校校长室的房间,以及爱知大学创始人本间喜一的一生。

图书馆(丰桥、名古屋、车道)

三个校区均设有图书馆,藏书总量133万册,超过日本私立大学(约30万册)和国立大学(约111万册)的平均水平。其中包括《霞山文库》、《简斋文库》等与中国有关的重要文献与古籍。除了书籍外还保存了大量历史报纸杂志的缩微胶卷和电子资料。 2023年,已故东亚研究权威、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傅高义的遗属决定将其3100册有关东亚研究的藏书捐赠给爱知大学。

信息媒体中心(丰桥、名古屋、车道)

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名古屋)

国际问题研究所(名古屋)

人文社会学研究所(丰桥)

《中日大辞典》编纂所(名古屋)

中部地区产业研究所(丰桥)

经营综合科学研究所(名古屋)

综合乡土研究所(丰桥)

三远南信地区合作信息中心(丰桥)

爱知大学孔子学院(名古屋)

学术研究与教育

编辑

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CCS)

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简称ICCS)是在2002年度被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为“21世纪COE工程”,而成立的作为现代中国学的国际性研究教育机构。ICCS致力于与世界各主要大学、研究机构合作,相互建立远程多边的教研交流系统(Remote Multilateral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RMCS),共同构建以ICCS为中枢基地的国际性学术网络,从而推进世界各国中国学研究教育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进程,该中心于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北京市)与南开大学(中国天津市)分别开设了在中国研究教育基地(分中心),并在2005年与宁夏社会科学院(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联合成立了“中日合作西部开发共同研究中心”。

《中日大辞典》编纂所

中日大辞典中日大辞典

爱知大学的前身·上海同文书院约在1933年成立了华语研究会,开始筹备编辑华日辞典的手稿卡片,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数量已达到14万,但作为敌产被中国征收。爱知大学创立后不久,校长本间喜一同原华语研究会负责人铃木择郎教授商议联系新中国政府,其后中国于1954年将手稿卡片寄与日本。经过郭沫若等相关人士的协商,手稿卡片被委托给了爱知大学,次年4月设立了华日辞典编纂处并开始编辑辞典,这也是《中日大辞典》编纂所的前身。1968年,编纂所在大学创立20周年之际出版了日本第一部正式的汉语辞典《中日大辞典》,并获得了中日文化奖。1975年,为了出版增订版,编辑工作重新启动,基于旧版进一步充实内容,推出了第二版和增订第二版。2003年,迁至名古屋校区并更名为中日大辞典编纂所,作为大学创立60周年(2006年)的纪念活动之一,决定出版第三版,于2010年2月出版。

中日大辞典编纂所·郭沫若所写“激濁揚清”中日大辞典编纂所·郭沫若所写“激濁揚清”

自诞生以来,《中日大辞典》一直与日中友好的纽带相连,被广泛地使用,被视为“日中友好的船、文化交流的桥梁”。 特别是1971年在名古屋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的“中美乒乓外交”中,《中日大辞典》作为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电报本,收到了中国传来的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指示,起到了“一字千金”的作用。

国际化人才育成推进事业

2012年9月,爱知大学提出的以现代中国学部为中心的举措被文部科学省选定为平成24年度“国际化人才育成推进事业”(特色型),该项目旨在培养能够积极挑战全球舞台并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加强国与国之间纽带的人才。日本共有42所大学的项目获得了批准,而爱知大学则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的私立大学。

爱知大学孔子学院

爱知大学名誉教授 荒川清秀(1949-2021) 爱知大学名誉教授 荒川清秀(1949-2021)

2006年,日本爱知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中方合作院校为南开大学 。第一任院长由爱知大学教授荒川清秀担任 ,中方院长由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陆平舟担任 。主要课程除语言讲练课以外,还包括HSK对策、中国语检定对策等,此外还会开设一些集中讲座,比如发音体验课、语法归纳课、商业汉语课等 ,为中日教育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

其他研究项目

私立大学战略研究基础形成支援事业

有特色的大学教育支援计划(现代中国学部)

现代教育需求取组支援项目(现代中国学部)

法科大学院等专门职研究生院形成支援项目、犯罪被害者支援地区贡献项目(大学院法务研究科)

新社会需求学生支援项目、持续就业能力培养项目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支援事业(文部科学省)

以就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爱短型”新教育改革(短期大学部)

主要刊行物

中日大辞典(大修馆书店・爱知大学中日大辞典编纂所)

爱知论从(爱知大学大学院学生协议会)

ICCS现代中国学期刊(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

中国21(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

文明21(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会)

言语与文化(爱知大学语学教育研究室)

年报・中部经济与社会(爱知大学中部地方产业研究所)

大学庆典

编辑

笹岛祭

每年11月上旬举行。由笹岛祭执行委员会主办。从2015年开始,从爱大祭更名为笹岛祭。

爱大祭

第76回爱大祭第76回爱大祭

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举行4天。以学生自治会为中心,举办各种社团活动和模拟店铺。在前夜祭的假扮神轿活动中,学生们穿着服装从爱知大学到丰桥站抬着神轿游行。前夜祭还有专业的音乐会。

校区

编辑

丰桥校区

使用院系:文学部·地域政策学部·短期大学部·大学院文学研究科

附属设施:学生会馆·大学纪念馆·人文科学研究所·中部地方产业研究所·逍遥馆·操场·第一体育馆·第二体育馆·网球场·练习房间·室外游泳池等

爱知站豊桥鉄道渥美线及丰铁巴士大学前·爱大前巴士站下车。

1946年开设。

名古屋校区

使用院系:法学部·经济学部·经营学部·现代中国学部·国际交流学部·大学院法学研究科·中国研究科·国际交流研究科·经济学研究科·经营学研究科

附属设施:信息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国际问题研究所·经营综合科学研究所·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等

JR/名铁/近铁/市地铁·名古屋站下车。徒步10分。

近铁·米野站下车。徒步5分。

名古屋临海高速铁路青波线·笹岛演奏厅站下车。徒步2分。

名铁巴士·爱知大学前巴士站下车。

2012年开设。

车道校区

使用院系:大学院法务研究科

使用附属设施:法庭教室·会议厅等

交通便利:名古屋市营地铁·车道站下车。步行2分钟。

1950年开设。2004年校舍重建高层。2012年夏季大学本部迁移至此。

对外关系

编辑

地方政府协定

地方政府协定(部分)

名古屋市中村区 (爱知县)

丰桥市(爱知县)

新城市(爱知县)

东栄町(爱知县)

田原市(爱知县)

蟹江町(爱知县)

丰川市(爱知县)

丰田市教育委员会(爱知县)

南信州广域联合(长野县)

岐阜县、静冈县、长野县、石川县、三重县、福井县(就职支援协定)

日本协定大学

日本国内协定大学

丰桥技术科学大学

丰田工业大学

爱知教育大学

饭田女子短期大学

海外协定大学

海外协定大学

南开大学(中国·天津)

南开爱大会馆南开爱大会馆

(1980年签订,为中日高校间第一份合作协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北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北京)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上海)

复旦大学(中国·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上海)

南京大学(中国·江苏省)

东南大学(中国·江苏省)

南通大学(中国·江苏省)

西北大学(中国·陕西省)

厦门大学(中国·福建省)

东北财经大学(中国·辽宁省)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吉林省)

云南大学(中国·云南省)

内蒙古大学(中国·内蒙古自治区)

台湾师范大学(中国·台湾省)

大学(中国·台湾省)

金门大学(中国·台湾省)

辅仁大学(中国·台湾省)

密苏里州立大学(美国·密苏里州)

威斯康星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州)

夏威夷大学(美国·夏威夷州)

托莱多大学(美国·俄亥俄州)

伯明翰大学(英国·伯明翰)

埃克塞特大学(英国·德文郡)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英国·牛津)

皇后大学(加拿大·安大略·金斯顿)

莫纳什大学(澳大利亚)

不来梅大学(德国)

不莱梅州立经济工科大学(德国)

巴黎第七大学(法国)

奥尔良大学(法国)

米科拉斯·罗梅里斯大学(立陶宛)

中央大学(韩国)

建国大学(韩国)

檀国大学(韩国)

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

南方大学学院(马来西亚)

贸易大学(越南)

那黎宣大学(泰国)

泰国艺术大学(泰国)

下一篇 诗可以怨

上一篇 王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