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夔东十三家 编辑
夔东十三家,或称川东十三家、西山十三家、 夔东四家,是明末活跃于川、鄂、陕、豫诸省的抗清军队。
隆武二年(1646)忠贞营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等联合抗清地主武装王光兴、谭文、谭诣、谭宏,以兴、房、竹、巫、奉一带为根据地,坚持抗清。推举刘体纯主持军务,划分为16营,分据川东、鄂西诸山中,边务农边练兵,常出奇兵袭击南下清军。一度担负起三峡地区抗清大业的重任。
康熙元年(1662),清四川总督李国英统秦、豫、湖广三省兵将进剿,师驻奉节。二年(1663),清军攻占巫山城,郝永忠、刘体纯等集结众兵,欲夺回巫山城,失利,退至羊耳山(今奇峰乡)与临国公李来亨、袁宗第等会合,据险固守。清军大兵压境,围攻羊耳山明军。刘体纯等率众英勇反击,激战数日,双方死伤甚众。后清军乘雾攻击,明军终因粮尽援绝,袁宗第去巴东,刘体纯、郝永忠退守兴山、巫山诸山中。十二月,袁宗第战死。刘体纯转战到长寿后,全家自缢,以示永不降清。康熙三年(1664)八月,临国公李来亨于茅麓山焚其妻子后自缢而死,夔东十三家覆灭。
中文名:夔东十三家
别名:川东十三家
时期:明清之交
目的:反清复明
夔东十三家名称,出自清朝初年毛奇龄的《后鉴录》:“崇祯流寇,多与二贼(按指李自成、张献忠)桐终始。故主名虽多,大抵附二贼以见。……而夔东十三家贼者,徒以全蜀摷(剿)绝,乘间窃发,仍仰借二贼游魂,或分或合,以极于败亡。
从缘起上看,夔东十三家是农民起义军由清朝入关,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形势下的必然产物。
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从北京退出后,连续败于清军,最后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玄帝庙遭当地乡民误杀,他的余部刘体纯、郝永忠(郝摇旗)、李来亨、袁宗第等在各地尚有20余万人,于顺治三年至四年前后,络绎转战,回归到川鄂边区兴山、归州、巴东、大宁(今巫溪)等县,实现了各路义军的大联合。
各路义军均接受了永历政权的封赐, “ 用永历年,假故明封号” 。其中李来亨封临国公,刘体纯封皖国公,郝摇旗封益国公,袁宗第封靖国公, 马腾云封桐城侯( 一作阳城侯) ,塔天宝封宜都侯,党守素封兴平侯,贺珍封岐侯, 王光兴封南漳伯, 谭文封涪侯,谭诣封仁寿侯,谭弘为新津侯。
川鄂边区的大联合,是经过多次战斗才实现的。
比如顺治四年(1647年),李赤心、高必正奉大明朝廷之命攻打荆州时达月余,后因清军增援,寡不敌众而失利,继而转攻大昌之横嵌,再攻巫山之二磴岩,杀了清廷的知县,5月渡长江,进入施州卫(恩施),“与土司战于城南”,移师容美司(鹤峰)。
顺治五年(1648年)左右又移师于施南司。同年,颇欲有所作为的大明湖广总督何腾蛟的同僚堵胤锡来到川鄂边区,他力主联合农民军抗清,与李赤心、高必正等将领商讨进攻湖南清军的问题,农民军踊跃参战。由于各路军共同奋战,收复了湖南的全州、衡州等地,但终因南明内部的不团结,派系纷争,争权夺利,以至于顺治六年正月湘潭失守,何腾蛟被俘牺牲,李赤心(李过)被迫转战广西,不久病死,高必正(高一功)与党守素、和李来亨等人于顺治八年(1651年)自贵州走四川回到川鄂边区,高必正在途中为当地武装伏击中箭阵亡(旧说为孙可望截杀,实误)。
夔东十三家抗清遗址
李来亨奋战脱险,回到巴归,选定兴山、茅麓山为据点,建帅府于九连坪。这时,刘体纯、郝永忠(郝摇旗)等人亦由黔东北回到川鄂边区。袁宗弟、郝摇旗分驻大昌、房县;刘体纯经巫山转战巴东。刘体纯驻巴东陈家坝,天保驻巴东江北平阳坝。刘体纯素骁勇,有方略,“颇以威信御众”,因此各路农民军将领共推他为首领,并愿听他节制,明将领王光兴等人也来汇合,最终建立起以湖北兴山县茅麓山为中心、占有20余县、拥兵数万的抗清基地,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夔东十三家。图片为夔东十三家抗清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