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懿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陈懿陈懿

陈懿,1933年4月11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陈懿于1955年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至1981年被选派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工系做访问学者;1996年至1997年担任南京大学代校长 ;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获得中国催化成就奖;2020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首届会士 。

陈懿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多相催化作用的教学和研究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陈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福州

出生日期:1933年4月11日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穆斯堡尔谱学基础和应用》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编辑

陈懿 院士

1933年4月11日,陈懿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现南京工业大学)。

1955年,从南京大学化学系胶体化学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随即参加物理化学课程和实验的教学。

1957年,参加李方训教授主持的热力学经典名著的读书讨论和有关电解质溶液的研究工作,在傅献彩教授指导下学习了Noyes and Sherill的《物理化学原理》。

1979年8月—1981年,被选派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化工系访问学者。

1983年,戴安邦先生举荐陈懿接任南京大学化学系系主任。

1988年,应南京大学校长曲钦岳院士的邀请担任副校长一职 。

1996年—1997年,担任南京大学代校长 。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懿对不同价型氧化物在一些常用氧化物载体上的分散做出定量描述,提出考虑被分散物种本征性质和载体表面结构的嵌入模型, 对多种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低维纳米材料化学制备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阐明制备条件和产物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联,为了解相关催化剂和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及其科学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联合有关同志倡导介观化学研究以及高校与产业部门的合作,所组建的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中石化上海石化院催化材料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多年来在研究“从下而上”地合成介观结构材料及其在催化和多种功能材料中的应用、在理论和实验的结合、化学和工程的结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良好进展 。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10月,陈懿先后发表研究论文约四百篇,专著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及《穆斯堡尔谱学基础和应用》等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4年10月,陈懿先后获得省部科技奖励五项,中国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三十件 。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穆斯堡尔谱仪及其应用

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1978年

C9—2中温变换催化剂的研制

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1988年

摸拟贵重教学仪器教学软件系列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

1991年

多相催化研究中穆斯堡尔谱学的应用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1999年

新型无机多孔材料—层柱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和表征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2000年

纳米非晶合金催化剂的化学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1年

氧化物与载体相互作用研究—嵌入模型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陈懿认为:“我们无法一直规定学生的科研项目,更无法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我们能做的就是严格要求,所谓‘爱之深,求之甚’,只有以高标准要求学生,才能更好地让他们成长成材。”陈懿始终主张每个阶段都有该做的事情,每个阶段都要脚踏实地把事情做好,老师则要做好学生各个阶段的引路人。“本科阶段是学生一生中长身体、涨知识、世界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有些习惯和理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个阶段就是要‘重教学’,让学生把基础打好,将来才有可能在多变的社会中应对自如。研究生则是在探索未知中学习,在这个阶段,大量的教学活动是通过科研进行的,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经常会同时产出成果,做到‘教学科研并行’。”陈懿认为,本科生拓宽学科领域、适量参加科研,研究生则要防止“只见论文不见人”,在设置高层次基础性课程上下功夫,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

教育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2年

穆斯堡尔谱学基础和应用

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排名第二)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6年

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

1997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4年

第五届中国催化成就奖

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

2020年

中国化学会首届会士

中国化学会

2020年

终身成就奖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2000年—2005年

《催化学报(Journal of Catalysis)》编委

1997年—2002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1995年—2000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1995年—1998年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理事长

1992年—2000年

国际催化协会中国理事

人物评价

编辑

陈懿对教学,他严谨,高标准严要求,始终视“立德树人”为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对行政工作,他投入,承前启后、求实出新,为学校发展尽力尽心;对科研,他勤奋,不急功近利,注重开拓创新,一个个持灯钻研的深夜成就了今日的累累硕果;作为先驱,他团结同辈,提携后学,他认为,社会发展不仅需要“江山代有才人出”,还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对年青人,要严格要求,挑重担、早登台,向更高更远处进发 。(《南京大学报》评)

陈懿为促进中国催化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大学评)

下一篇 韩星臣

上一篇 陆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