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诗四大家 编辑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元朝进入王朝中叶以后,由于儒学得到官方的尊重,科举得到恢复,社会文化进一步“汉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时的诗坛有一种“盛世之音”的风味,其主要代表就是有“元四家”之称的虞集、杨载、范梈和揭傒斯。四人是延祐诗风最主要的体现者,同时也被认为是元朝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元诗四大家

时代:元

人物: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领域:文学

简介

编辑

他们的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明人胡应麟评此期诗风特征,“皆雄浑流丽,步骤中程。然格调音响,人人如一,大概多模往局,少创新规。视宋人藻绘有馀,古淡不足。”(《诗薮》外编卷六)正道出了“四大家”的艺术共性。当然,“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各人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特征,这是他们超过当时其他诗人的地方。

虞集

编辑

简介

“元诗四大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他擅长律诗,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都写得格律严谨,隶事恰切而深微,意境浑融,风格深沉。例如七律《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这是元诗中少见的名篇。诗人把深沉的历史感慨溶进严整的艺术形式中,沉郁苍劲,感人至深。虞集虽然宦途比较顺达,但仍然希望到江南故乡归老田园。他的《风入松》词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名句,这种意境也常出现在他的诗中。

生平

虞集(1272年—1348年)字伯生,号道园,晚称翁生,少时在墙壁上题写邵雍诗,并名书舍为“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祖籍仁寿(今属四川),宋亡后随父迁居临川(今属江西)。成宗大德初年至大都(今北京),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泰定初,任国子司业,迁秘书少监,后拜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为奎章阁侍书学士,曾奉旨修撰《经世大典》。文宗驾崩后,回归故里。居家16年,至正八年(1348年)卒,谥文靖。

延祐年间,虞集与杨、范、揭号称文章四大家,而以集名声最著。《四库总目提要》评云:“有元一代,作者云兴。大德、延祐以还,尤为极盛,而词坛宿老,要必以集为大宗。”他的诗以典雅精切著称,描摹自然景物大都体物细致,刻画工整,诗境清雅恬淡。描写江南春景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就出于他的手笔。抒写兴亡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慨也是虞诗的一个内容,如著名的《挽文丞相》,通过追挽宋丞相文天祥,表达对南宋政权覆亡的哀悼,感情沉痛深切,在当时汉族知识分子中引发了相当强烈的感情共鸣。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挽文丞相》)

著有《道园学古录》五十卷、《道园遗稿》六卷等。《元诗选》收录虞集诗歌383首,散曲仅存《折桂令》一首。

虞集(1272年-1348年),元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祖籍四川仁寿,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其父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成宗大德初年到大都(今北京市),任国子助教。文宗时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素负文名,有《道因学古录》。虞集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大家”。虞集说:"仲宏(杨载)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范梈)诗如唐临晋帖,曼硕(揭傒斯)诗如美女簪花(一作"三日新妇"),而他自己的诗如“汉廷老吏”。据说揭傒斯听到这种评论,颇不高兴,因为揭的诗写得是相当典重的。虞集诗歌内容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意识。他在《挽文丞相》一诗中,对宁死不屈的南宋忠臣文天祥充满了哀悼,以至有人这样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文字亦流畅宛转。另有《从兄德观父与集同出荥州府君,宋亡隐居不仕而殁,集来门省墓,从外亲临邛韩氏得兄遗迹有说:“我因国破家何在,居为唇亡齿亦寒”,不知为谁作也?抚诵不觉流涕,因足成一章,并发其幽潜之意云》一诗,也流露同样思想感情。在《赵千里小景》诗中,他说“残云野水三百年”,也有凭吊宋亡的意思。虞集生二岁而宋亡,但由于元代民族关系紧张,以至在作品中表露出民族意识。

诗作特点

虞集有些诗还写及了民生疾苦,如《次韵陈溪山□履》、《杞菊轩》等。此外,他对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仇杀政策,颇表不满。他更多的诗是赠答应酬、内容空泛的作品。虞集生长在社会和平安定时期,他的诗词一般都写得清和淡远。一派承平气象,如《无题》诗表现一种朦胧的境界,《闻机杼》则呈现雅淡的画面,《腊日偶题》、《听雨》、《宫词》等给人一种安详幽静印象。虞集的诗风格严峻,声律圆熟。

虞集的词作今存20几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社会生活内容,景物描写亦平平无特色,惟〔风入松〕"画堂红袖倚清酣"引人注目,其中有句说:"杏花春雨在江南",勾画江南景物,令人神往。杏花春雨本用陆游诗意而加以翻新。据说和他同时的诗人陈旅张起岩都很欣赏这首词,而当时机坊还把它织在罗贴上,作为艺术品供人赏玩。

虞集的散文多数为官场应酬文字,颂扬权贵,倡导理学。当时宗庙朝廷的典册,公侯大夫的碑铭,多由他撰写。但也有一些书信传记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情。如《陈□小传》写宋代进士陈□守常州以身殉城的事迹,褒扬其忠义。又如《答刘桂隐书》对刘氏不出仕,十分称赏,赞扬刘"霜降冰涸而松柏后凋,沙砾汰除而黄金独耀"。这里对忠于赵宋王朝的人物的歌颂和他在诗歌中流露的民族意识是相通的。

虞集还有一些散文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人情物理的深刻体会。《海樵说》着重阐明"大烹以养贤,推之使天下皆得其养"的道理,《医说赐易晋》强调医生应有仁爱的心肠,等等。著有《道园学古录》50卷。

杨载

编辑

简介

杨载的诗风劲健雄放,主要体现于七言歌行,其律诗则以谐婉见长。范梈最长于歌行,诗风豪放超迈又流畅自如。他的五律专学杜甫,颇有杜诗沉郁凝炼之风。如《京下思归》:

黄落蓟门秋,飘飘在远游。不眠闻戍鼓,多病忆归舟。甘雨从昏过,繁星达曙流。乡逢徐孺子,万口薄南州。

生平

杨载(1271年—1323年),元代著名文学家。字仲宏,浦城 人,后徙杭州。年四十,以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后调海船万户府照磨。会元仁宗复行科举之制,遂登延祐二年(1315)进士,授承务郎、饶州路浮梁州事。官至儒林郎、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至治三年(1323)卒,年五十三。

诗作特点

杨载当时文名颇大,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为“四大家”之一。文章以气为主,赵孟頫等对他都很推重。他的诗对现实一般是歌颂的,有时也微露不满。如《怀钱塘故人柬应中父》、《寄维扬贾侯》,都为怀才不遇者愤愤不平。另外,在他晚年感到事业无成就时,也每有叹老嗟卑的情绪,他的《客中即事》诗说:\"渐觉星星雨鬓皤,推愁不去奈愁何!客中忘却春光度,惊见前林嫩竹多。"道出了新陈代谢的客观情况。其诗总的基调并不消沉。杨载的一些比较好的诗作,特点是含蓄,老练而不陈腐,颇有新的意境。《题文丞相书梅堂》歌颂文天祥的高尚品德和节操,表达了由衷的景仰心情。

他的《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诗,颇象唐诗,圆润而不枯涩,风格雄健。他把典故融化在诗句中,平易通顺,全诗意境空灵飘忽。他炼字造句,下过苦工夫。他自己说:"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

著有《杨仲弘诗》8卷,文已散失。

揭傒斯

编辑

简介

揭傒斯的诗以清婉流丽见长,有些作品则质朴无华,别有寄托。如《秋雁》: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此诗暗讽蒙古统治者一面掠夺南人的财富一面又歧视南人的行径,是元代中期罕见的讽刺之作。

生平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曼硕,富州(今江西丰城市杜市镇朱揭村)人。

揭傒斯幼年家境贫苦,从5岁开始跟随父亲读书,父子互为师友,昼夜不懈。到他成年以后,已经是一个满贯经史百家、文采出众的青年学者了。

由于生计年迫,揭傒斯开始出游湖湘,以教书自给。湖南宪使卢挚、湖北宪使程钜夫非常赏识他,程还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他为妻。湖南宣慰使赵淇以“知人”著称,当他看到揭傒斯的文章以后,称叹地说“他将来定会成为翰苑名流。”

诗作特点

延元年(1314年)因程钜夫等人的大力推荐,揭傒斯被授为翰林国史院编修,他初入翰林修史,就呈现出非凡的才识,深得上司的赏识和同僚的尊重,揭傒斯先后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国子助教。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辟奎章阁以教授勋戚大臣子弟,首先就任命揭傒斯为奎章阁授经郎。揭傒斯对待这些贵族子弟不卑不亢,以教才育人为己任。元文宗时常来阁中咨询,常直呼揭傒斯的字“曼硕”以示亲重。每当朝廷推荐儒臣,元文宗就会问这个人“其材何如揭曼硕揭傒斯?”可见揭傒斯已成为衡量和选拔儒臣的标准。

元顺帝即位以后,对揭傒斯也十分器重,亲自提拔他为奎章阁供奉学士,又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当时升级不过二等,而揭傒斯连进四等,超进九阶,与此同时,皇帝还亲赐揭傒斯及他的父亲为进士,“父子同进士一时传为佳话。至正三年(1343年)揭傒斯年逾七十,告老还乡。当他刚走不远,朝廷又以修辽、金、宋三史,以揭傒斯为三史总裁官,朝廷派快马将其追回,揭傒斯虽然年过古稀,仍然以史学家的高度责任感毅然担负重任。他食宿都在史馆,总揽全局,与同事精心编撰,首先撰成《辽史》。揭傒斯日夜操劳,以尽早完成金、宋二史,由于揭傒斯年迈和劳累过度,揭傒斯终于病倒,并于七日后去世,为中国的史学研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揭傒斯去世以后,被追封为豫章郡公,谥“文安”。除了史学著作以外,揭傒斯个人文集《揭文安公集》流存至今,并被清代学者纪晓岚收入被称为中国文史著名作集大成的《四库全书》。他在当时即与虞集、范椁、杨载齐名,并称“元诗四大家”,又被列为“儒林四杰”之一,揭傒斯文章叙事严整、言简意赅,以清婉丽密、感情细腻见长。195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点校整理出版了《揭傒斯全集》。揭傒斯成为当代学者所推崇的一位大文学家。

范梈

编辑

生平

范梈(1272年-1330年),元代官员、诗人。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少聪颖,过目成诵,善诗能文。年三十六,作客京师,驰名于朝廷官吏之间,御史中丞董士选聘为家庭教师。由朝臣推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任满后,由御史台提升为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职官名称)。在任时,不畏风寒瘴疠,巡历偏远地区,兴学教民,审理冤错积案,颇有政声。旋迁江西湖东道。随后,又由御史台提升为福建闽海道知事。1329年,授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以母老末赴任。至顺元年(1330年)以疾卒,年五十九。

诗作特点

范梈的散文学秦汉,其诗好为歌行古体,学颜延年、谢灵运,但多趣而高妙。他的诗多写日常生活和朋友来往应酬。但也有一些作品涉及社会现实,如《闽州歌》描写了民间疾苦,《社日》也写了社会习俗。在风格上比较多样,而以冲淡闲远为时人所称道。虞集称他的诗:“如唐临晋帖,终未逼真。”。揭傒斯《范先生诗序》则说他的诗“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纵横变化,出入无联。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嶙嶒,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差可仿佛耳。”后人则说“徯斯之语虽务反虞集之评,未免形容过当。然梈诗格实高,其机杼亦多自运,未尝规规刻画古人,固未可以‘唐临晋帖’一语据为定论矣。”

著有《燕然》、《东方》等稿20卷,后人辑为《范德机诗》、《木天禁语》两书传世。《范德机诗》共7卷,辑诗557首,诗题中多用“访、题、赠、寄、和、谒、奉、悼、省亲、书怀、咏古、登山、临水……?之词,内容多为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及应酬之作,但也有部分表达了他处世的廉正态度。范诗的绝句、律诗有唐诗特色,具乐府味道,风格多样,语言洗炼,意境清奇,时人评说:“范诗如绝色妇人,说尽脂粉,与人斗妍,故无有及之者。《木天禁语》为诗话,论诗讲究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谓之六关(四库集要称此书为伪托)。

范梈诗中有一些句子,如“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苍山感秋》)。他自己非常得意,也得到吴师道、陈旅等人的称赏。他有些诗,如《看东亭新笋》,写得自然而有新意。

参考文献

编辑

《元诗四大家》 作者:(明)毛晋辑 出版社:毛氏汲古阁,明崇祯(1628-1644) 本:刻本

《论元诗四大家》闽江学院学报 2003年03期 王春

《中国文学史》第六编元代文学 第九章元代诗文

下一篇 僧人

上一篇 王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