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龙 编辑

汉语词汇

夔龙夔龙

夔龙,汉语词语,拼音是kuí lóng,意思是喻指辅弼良臣。

相关词条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夔龙

拼音:kuí lóng

释义:喻指辅弼良臣

出处:《书·舜典》

解释

编辑

1、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2、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

出处

编辑

《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

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

唐·王维《韦侍郎山居》诗:良游盛簪绂,继迹多夔龙。

元·耶律楚材《和人韵》之二:“安得夔龙立廊庙,扶持尧舜济斯民。”

明·梁辰鱼《浣纱记·刎》:“伯嚭那老贼呵!我一心认是济世夔龙,谁知你是蠹国鸱枭。”

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自非邀福,夔龙何克袭休,申甫经营意匠。”

《平山冷燕》第一回:“今当此春昼,夔龙并集,亦当有词赋示后,今日之盛,方不泯灭无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三回:“上面两席是李婶娘、薛姨妈坐,东边单设一席,乃是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

下一篇 丹衷

上一篇 朔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