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银条 编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特产

偃师银条偃师银条

偃师银条,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偃师银条洁白光亮,质地致密,色白鲜嫩。2011年8月17日农业部批注偃师银条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偃师银条

产地名称: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

品质特点:洁白光亮,质地致密,色白鲜嫩

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635号

批准时间:2011年8月17日

批准单位:农业部

产品特点

编辑

偃师银条偃师银条

偃师银条因其晶莹透亮、洁白如玉、条长笔直、无丝无筋,因宛如银条而得名。

银条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纤维素、氨基酸,做成菜后,清新淡雅、口味独特。银条是偃师的标志性特产,又被称为“世界奇菜”。

偃师银条种植历史悠久,洁白光亮,质地致密,色白鲜嫩,清脆爽口,具有解酒清神、消腻利口、增进食欲等功能。

产地环境

编辑

偃师银条

偃师区地处洛阳市东部,伊洛河冲积平原,气候温和、水量适中。偃师市地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气候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冬冷夏热、春暖秋,四季分明,雨量适宜,无霜期长。春季多干旱,气温不稳定,时有倒春寒发生;夏热有伏旱,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局部时有洪涝;秋季降温快,晚秋多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风速大。主要气象灾害为:高温、干旱、洪涝、低温阴雨、冰雹、寒潮、大风、大雾、雷暴,是银条的原产地域。

历史渊源

编辑

当地农民采收银条当地农民采收银条

银条是偃师的土特产,据《偃师县志》记载,明朝弘治年间偃师银条曾为宫廷贡品。据偃师县志载,银条原名“尹条”。据说因商汤宰相伊尹培植而得名。伊尹擅长烹饪,更喜种植蔬菜。便在帝都西亳(偃师古称谓)的南郊培植出了紫花绿叶高不过膝的根茎蔬菜,即银条。当时人们为感谢伊尹,便称此菜为“尹条”。只是此菜生长环境极为挑剔,需要土地有水而不湿,有沙而不松,只在偃师伊洛河汇源之处的寺庄一带生长,故该菜产量低,价格昂贵,有“白菜九畦,难抵银条一席”之说。旧时当地菜农靠它换回白花花的银子,便又称它为银条,视为宝菜。

1958年,周总理到寺庄视察,品尝银条后赞不绝口地说:“银条真是好菜哟。”1960年刘少奇主席到寺庄视察,寺庄人又用此菜招待了刘主席,刘主席风趣地说:“除了金条当属银条,好看又好吃。”

生产情况

编辑

当地农民展示银条当地农民展示银条

2010年,偃师银条产量占全中国银条产量的95%以上。产品远销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等8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客商欢迎,被称为“世界奇菜”。并被出席2001年上海APEC会议的各国元首称为“世界奇菜”。2005年6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偃师银条正式获得原产地域保护。银条是偃师特有的绿色健康食品。偃师当地采用高科技真空灭菌技术,将银条生产成罐头等产品,远销海内外。

产品荣誉

编辑

2011年8月17日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偃师银条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准予登记。

地理标志

编辑

地域保护范围

偃师市城关、首阳山、山化、岳滩、顾县、佃庄、翟镇等七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6′15″~113°00′00″,北纬34°27′30″~34°50′00″。

质量技术要求

(一)产地环境。

符合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二)栽培管理。

1.土壤选择:选择有机质含量1.35%、容重1.25克/毫升、全氮0.127%、速效磷34毫克/千克、速效钾1.55毫克/千克,排水良好,pH值6.0至7.0,适合银条生长的沙壤土。

2.种条标准:选用粗0.5至0.6厘米,长为10至15厘米,发芽率≥80%,水分≥75%,无病、无空心、粗细均匀、条型顺直的新鲜的偃师银条为种条。

3.播种:在惊蛰前后并施足底肥。每平方米用种量为110至120克,穴播8至10次。穴播行距为35至40厘米,穴距30至35厘米,深约3至6厘米,合理轮作,轮作期2至3年。

4.田间管理:每平方米保苗43至75株。平茬后及时浇水,并做好病虫害防治。

5.采收:进入霜降后,地上茎叶枯萎后即可采收。

(三)质量特色。

1.感官指标:成品颜色洁白,无筋无丝、实心。

2.理化指标:氨基酸总和≥20克/千克,维生素C≥5.0毫克/100克。

下一篇 乐喜

上一篇 潢川空心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