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蒿 编辑

菊科蒿属植物

秦岭蒿秦岭蒿

秦岭蒿(学名:Artemisia qinlingensis Y. Ling & Y. R. Ling),菊科蒿属草本植物,根细,多条,垂直或斜向下;地下茎横卧,常有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150厘米,纵棱明显,初时被灰黄色或灰白色蛛丝状绵毛,后稍稀疏或渐脱落,分枝多,开展,枝长20-40(-50)厘米,密被蛛丝状绵毛。为秦岭山区特有种,生于海拔1300—1500米附近的山坡、路旁、林缘等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秦岭蒿

拉丁学名:Artemisia qinlingensis Y. Ling & Y. R. Ling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菊目

科:菊科

属:蒿属

种:秦岭蒿

分布区域:中国河南、陕西)、甘肃

形态特征

编辑

秦岭蒿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根细,多条,垂直或斜向下;地下茎横卧,常有营养枝。

茎:茎单生或少数,高80-150厘米,纵棱明显,初时被灰黄色或灰白色蛛丝状绵毛,后稍稀疏或渐脱落,分枝多,开展,枝长20-40(-50)厘米,密被蛛丝状绵毛。

叶:叶厚纸质或纸质,叶面深绿色或黄绿色,疏被蛛丝状绵毛与稀疏的白色腺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二回羽状分裂,有长叶柄,花期凋谢;中部叶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8(-10)厘米,宽4-6厘米,二回羽状分裂,第一回全裂或深裂,每侧有裂片4-6枚,裂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5-3.5厘米,宽1.5-2.5厘米,再次羽状深裂或浅裂,每侧具小裂片3-5枚或小裂片为缺齿状,先端钝尖或圆,中轴有狭翅,叶柄长0.5-1.5厘米,基部常有2对栉齿状半抱茎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卵形,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或5-3深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叶为披针形,无柄,基部具小型假托叶。

花:头状花序长圆形或近卵圆形,直径3-3.5毫米,无梗或有极短的梗,下垂,通常10-20余枚在分枝的小枝上排成穗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开展、具多级分枝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中层总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初时密被蛛丝状绵毛,后稍稀疏,中肋绿色,边缘膜质,内层总苞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半膜质,背面毛少或近无毛;雌花10-15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红色或紫色,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15-25朵,花冠管状,檐部红色或紫色,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具睫毛。

果:瘦果小,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

花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编辑

生长于海拔1300-1500米附近的山坡、路旁、林缘等地。

分布范围

编辑

产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部);

为秦岭山区特有种;

模式标本采自河南卢氏县。

主要价值

编辑

可入药,作为艾蒿的代用品。

下一篇 鱼跃

上一篇 龙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