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都 编辑

金朝都城

金中都金中都

金中都是金朝都城。天辅六年(1122)十二月,金太祖亲自领兵攻取燕京,把九州还给了宋人,宋改为燕山府。很快又收复,改称燕京。先后设置枢密院和行台尚书省。天德三年(1151)四月,下诏自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迁都燕京,削上京之号。任命尚书右丞张浩、燕京留守、大名尹卢彦伦等负责燕京城的扩建与宫室的营造。

海陵王弑熙宗后即位,于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颁布诏书决定自上京迁都燕京。海陵任命张浩、苏保衡等营建都城,参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划和建筑式样,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往外扩展,共动用了120万人,历经两年,至天德五年(1153年)始告完成。于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153年4月21日)正式迁都,改元贞元。改燕京为中都,定名为中都大兴府。

金代仿照辽代,共设五个都城,除中都外,还有四个陪都南京开封府、北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其中后三个陪都就在辽的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的原址。

宣宗贞祐三年五月初二(1215年5月31日),中都被蒙古军队攻陷,城池完全被毁,后来的元大都基本上是另起炉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金中都

行政区类别:首都

所属地区:中都路大兴府

历史沿革

编辑

修建背景

天会三年收复燕山,又把它改名为南京,并把原设在平州的南京中书枢密院移到这里。设在南京的枢密院、行尚书省,都委任当地汉人担任,世家大族刘彦宗、韩企先等先后担任宰相。天会年间,仍以的上京会宁府

中都仿照北宋汴京之规制,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扩建。中都城东南角,在今永定门火车站西的四路通;东北角在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角在军博南黄亭子;西南角在凤凰嘴村。东城墙自四路通向北,穿过明清护城河,越过今陶然亭公园、黑窑厂、潘家河沿(今潘家胡同)、虎坊桥西、梁家园,在北新华街西侧与北墙相接,城墙上三门:施仁、宣曜、阳春。中都南城,西起凤凰嘴,笔直向东,途经鹅房营、万泉寺等地。南三门:端礼、丰宜、景风。有人考证,今天的右安门大街、牛街、长椿街至闹市口一线,就是中都时南北通衢。

遗址

编辑

金中都遗址金中都遗址

金代都城遗址。在北京市旧城外城的西南部。海陵天德三年(1151),在辽燕京城(又称南京城,即唐幽州城)的基础上扩建,并重建宫城。贞元元年(1153)新宫告成,从上京迁都于此,改名为中都。1959年北京大学教授阎文儒曾作过调查。196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外郭城城垣、宫城、宫殿和街道等遗迹进行了勘测。

中都外郭城的东南角在今永定门火车站西南的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角在今军事博物馆南皇亭子,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凤凰嘴村南和马连道附近的地面上,尚保存有南垣和西垣的夯土残壁。外郭城东、西、南各开3个城门,北城垣据《金史》记载有4个城门,总计13个城门。 宫城位于全城的中央,平面呈长方形。前朝是大安殿,遗址在今广安门外滨河南路西侧,经钻探得知面阔为11间,与文献记载相符。宫城正南门应天门、皇城正南门宣阳门和外郭城正南门丰宜门同在一条轴线上。丰宜门内大街、端礼门内大街、会城门内大街,以及丰宜门和端礼门之间东西向横排的街巷,都已被勘查出来。据考古复原研究,中都原属于辽南京城范围内的街道,仍保存着唐代街坊的形式,而金代新扩展的部分,则改变为沿大街两侧平行排列街巷的形式(见宋元明考古)。两种不同形式的城市街道共处于一个城市之中,是中都规划的特点。

考古发掘

编辑

复工

由于考古被误解为“盗墓”,中都遗址发掘被要求停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身份已经得到文物部门证实,经协调,考古工作已经恢复。

记者在勘探现场看到,最大的一处建筑基址约6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考古勘探,人数较停工前有所增加。工人表示,因为工期特别紧,因此复工后增加了人数。

最大的一处发掘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一辆挖掘机在考古现场的最西侧清理渣土,勘探范围随之向西侧不断扩大。在已发掘的范围内,规则地分布着呈正方形的发掘痕迹。据了解,中国的古建筑习惯于使用石墩传递上部荷载,这种方石墩叫做柱顶石。考古现场的正方形正是中都某建筑基础部分的一个个柱顶石所在之处。如此大规模的房屋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这成了一个待解的谜,谜底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揭晓。

沉睡地下千年的金中都掀开神秘一角

挖掘清理金中都遗址现场挖掘清理金中都遗址现场

2010年6月3日,沉睡地下近千年的中都首次掀开神秘面纱,这是丽泽商务规划区地下考古勘探两个月来“罕见”的发现,将为北京城市发展史提供重要实物资料。王玉伟说,规划建设中的丽泽商务区涵盖了中都遗址西南角,是北京重要的地下文物埋藏区。

较大规模、较罕见古遗址

最大的一处发掘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一辆挖掘机在考古现场的最西侧清理渣土,勘探范围随之向西侧不断扩大。在已发掘的范围内,规则地分布着呈正方形的发掘痕迹。据了解,中国的古建筑习惯于使用石墩传递上部荷载,这种方石墩叫做柱顶石。考古现场的正方形正是金中都某建筑基础部分的一个个柱顶石所在之处。如此大规模的房屋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这成了一个待解的谜,谜底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揭晓。

隋唐、辽金、明清时期遗存

2022年10月29日,北京市文物局发布6项重要考古成果,金中都考古发现了丰富的隋唐、辽金、明清时期遗存,为研究北京城的变迁提供了新材料。

2023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金中都最新考古成果,西城区右安门内发现的金代大型建筑遗址,是金中都考古首次发现的大型官式建筑组群。

2023年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编著的《金中都(2019~2020)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是有关金中都城址的第一本正式的考古发掘报告。

意义

编辑

中都的建成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当时海陵王将皇族贵戚全部迁到中都,为了断绝退路,还将旧都上京会宁府的宫殿豪宅彻底夷毁。大批贵族官僚阶层的进入中都,使得中都商业迅速发展。史籍记载,完颜亮之后的金世宗完颜雍注重减轻赋税,缓和民族矛盾,休养生息,使农业得到发展,商业繁荣,市场兴盛。这段时期史书称之为“小尧舜”。完颜亮在中都之东开通了潞河,潞城因此于天德三年(1151)改名通州,西面则建成卢沟桥(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始建石桥,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建成,当时称广利桥),使西南陆路各种货物可以直接进入中都。金代通过水路漕运运送粮食到中都。

中都的繁华和高度的商业化,刺激了帝王贵族赏心乐事对于风景区的需要。当时北京本来就水域众多,因而在中都存在的短短63年中竟为今天的北京留下大量名胜古迹。尚存的北海、香山、钓鱼台、玉泉山、陶然亭、玉渊潭等,都是当年皇帝的离宫别苑。今天所津津乐道的燕京八景太液秋风、琼岛春荫、西山晴雪、卢沟晓月、玉泉垂虹等也是从金朝开始的。近年北京昌平区开发的旅游区铁壁银山,其中法华禅寺塔林,也是金朝的故物。12年前,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在施工时,发现了中都城墙水关遗址,引起了轰动,已辟为博物馆,供人们凭吊中都城垣惟一的遗存。

下一篇 城市供水

上一篇 面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