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 编辑

明末山东著名农民起义领袖

李青山李青山

李青山,又名连堂,号青山,家族谱名良才。明末山东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山东寿张县李养渔人(今属梁山县杨营镇耿楼村)。因明末在寿张集发动起义,有些史料中亦称其为寿张集人。生于明万历中晚期(1573——1620),被害于崇祯十五(1642)年正月。其发动的起义被《山东通志》称为当时“山东地区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的农民武装斗争。”多地县志中均有记载。其故乡有后人以其名字所建的青山书院和李青山起义纪念碑。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良才

别名:连堂

号:青山

所处时代:明末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东寿张(现属山东梁山县)

出生日期:明万历中晚期

逝世日期:崇祯十五年正月(1642)

主要作品:后人所编:运河枭雄李青山

主要成就:于崇祯十四年在梁山发动农民起义

纪念物:李青山起义纪念碑

纪念场所:青山书院

后人分布:梁山及附近区域

家族流:其先祖为明初山西移民

历史定位:梁山武林豪杰、明末山东著名农民起义领袖

人物简介

编辑

李青山出身农民,屠宰为业。自幼尚武练功,体魄健壮,臂力过人,好打抱不平,为人豪爽,四乡流民投奔其门下避难者甚多。

人物经历

编辑

明崇祯十四年(1641),山东、河南等省连年大旱,蝗灾严重,农田欠收,瘟疫流行。加之官府横征暴敛,农民大饥,饿殍载道,尸体盈野,激起中原地区的农民蜂拥而起。李青山因帮助饥民买粮而与屯粮不售的奸商发生冲突,失手将其账房先生打死,迫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李青山在寿张集聚众数千人起义,自称“渠魁”。起义后他不断完善军制,封东平秀才王邻臣为军师,技艺师艾双双为当家大元帅,根据地理位置分封十几路元帅,整顿军容,加强武训,队伍迅速发展到三万余人,有的史志资料中说达数十万人。另有一说为在寿张集欲替贫民还债而遭戚姓大户奚落,继而发生争执闹出人命,被逼起义。

李青山起义后率军驰骋中原,抗官兵,截漕运,攻打州府,屡屡攻陷附近州县,震撼山东。同时,他还控制运河沿线的安山、韩庄等八闸,凡过往官府粮船,均需缴纳所载漕米的十分之三,方予放行。以截漕之举解决了义军的后勤供应,这种有限制的截漕法在于效仿水浒中的宋江为以后谋取招安铺平道路。

是年秋,内阁首辅周延儒复官还京,乘船从宜兴沿运河北上途径梁山,李青山谒见意欲由其传话朝廷,接受招安。周延儒满口答应,但回京后却向崇祯皇帝提出了一个诱捕李青山的计划,招安之事也就毫无结果。至十一月,李青山为达到胁迫朝廷招安的目标,举兵攻陷东平、寿张、东阿、张秋等城,并杀死东平安山营都司智亮,县丞王访吾逃匿,城内动荡历20余日。之后又塞安山闸,截漕舟焚之,并驱漕舟攻至临清,甚至“屡寇兖州,山左骚动”。

李青山的军事进攻并没有实现胁招的目标,却受到朝廷更大规模的围剿。同年十二月,崇祯帝命张国维、刘泽青、刘元斌、黄得功周遇吉等部在寿张、东平、梁山之野合击起义军。赵维修、贾望山等部战败,当家大元帅艾双双被斩,李青山带百余骑兵由新泰石莱山一带撤至泗水、临沂,被总兵杨御蕃招降。

李青山的归顺引起围剿义军武将的不满,四处散布杨御蕃的流言,杨御蕃因此被下狱审查,李青山因担心遭报复再度“复叛”。崇祯十五年正月初六,李青山被杨御蕃之侄杨衍追至费县东部的箕山用箭射中胳膊,为部将齐翌龙俘获,与王邻臣等二十余名主要头领槛送京师,磔刑处死。

李青山起义失败后,大臣左懋第上书朝廷禁毁《水浒传》一书,崇祯十五年六月,朝廷下旨命兵部尚书龚彜负责查禁事宜。

李青山起义因截漕而震惊朝野,因此又被史学界称为明末“截漕”案,无锡市博物馆收藏有西安美院讲师薛堃2010年创作的大幅油画“李青山截漕”。

李青山起义虽然只坚持了半年多的时间,但声势浩大,是当时山东地区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的农民斗争,给明廷以沉重打击,有力地策应和配合了李自成推翻明王朝腐朽统治的军事斗争。《中国历史年鉴》有独立的条目:山东李青山起义,三十余种史志资料中均有记载。

李青山后人李维东多方收集资料和筹集资金,历经近三年的艰辛努力,于2014年11月编撰出版了《运河枭雄李青山》 一书,建成李青山起义纪念碑,之后又注册成立青山书院,圆满完成了为李青山树碑立传的目标,填补了梁山地域文化和历史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水浒文化和忠义文化的思想内涵,使这段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有了实体展示的场所,入编2015、2016年版《济宁年鉴》和新编《梁山县志》,耿楼村亦因此被认定为梁山历史名村,下步还将计划筹建李青山纪念馆。

下一篇 李思进

上一篇 李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