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时春 编辑
赵时春(1509年3月18日—1568年1月25日),字景仁,号浚谷,陕西平凉府平凉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祖籍浙江杭州府临安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明朝中期文学家、军事家。
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调任兵部武库司主事,嘉靖九年(1530年)被黜为民。嘉靖十八年(1539年)被起任为翰林院编修兼司经局校书,不久再次被黜为民。嘉靖二十九年(1548年)被起用为兵部职方主事,历任山东按察兵备佥事、山东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同年十二月,受弹劾,免职归乡。
隆庆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68年1月25日),赵时春去世于华亭县砚峡(今甘肃华亭),享年五十九岁。
(概述图来源: )
本名:赵时春
别名:赵浚谷
字:景仁
号:浚谷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陕西平凉府平凉县(今甘肃省平凉市)
出生日期:1509年3月18日(正德四年二月二十八日)
逝世日期:1568年1月25日(隆庆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主要作品:《赵浚谷集》十六卷、《洗心亭诗余》一卷、《稽古绪论》上下卷、《平凉府志》十三卷
主要成就:上陈抵御蒙古方略,抵御山西敌寇
祖籍:浙江杭州府临安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官职:右佥都御史
少年天才
正德四年二月二十八日(1509年3月18日),赵时春出生于陕西平凉府平凉县(今甘肃省平凉市)。
赵时春七岁时读书善记,并有军事禀赋。当时赵时春同一群小孩玩耍,他就张列旗帜,有如兵法一般部署指挥。 等到十岁,赵时春已显现出文学才华。
嘉靖元年(1522年)秋,赵时春中举人,得诗魁,考中陕西乡试第三名。
嘉靖三年(1524年)冬,赵时春和刘金台结婚。
步入仕途
嘉靖五年二月二十九日(1526年4月10日),赵时春参加会试,获得第一名。 三月十五日(4月26日),明世宗在奉天殿对赵时春等人进行殿试, 考中进士,被为选庶吉士。
嘉靖六年十一月三日(1527年11月26日),张璁建议对庶吉士进行调整,赵时春出任刑部河南司主事(《明史》作“户部主事”)。
嘉靖七年(1528年)九月,赵时春到山东君化县接父亲赵玉回平凉老家,十一月抵家。
嘉靖八年(1529年)十二月,赵时春调任兵部武库司主事。 在任期间,赵时春每日读书赋诗,常与四海之内有学之士讲论经济实学,遇事秉公执法,不畏强暴,不徇私情,持己严正。
嘉靖九年七月一日(1530年7月24日),赵时春上疏说:“陛下因为灾难向我们征询意见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臣子们都说空话欺骗您。自从灵宝知县说黄河变清而受到赏赐,都御史汪鉉继而进献甘露,现在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献祥瑞的麦子,指挥张楫进献吉祥的稻子,汪鉉和御史杨东又进献盐花,礼部尚书李时上书两次表示祝贺。范仲斌等人没什么好说的,汪鉉、徐赞掌管着风教纲纪,时常主管三礼,这真是欺君犯上,败坏风气,有伤国政。”明世宗责备他乱说话,还下令让他进献正直的言论和正确的策略。赵时春感到害怕,归罪于己,没有回答明世宗。明世宗催促赵时春,因此赵时春对明世宗提出建议。明世宗阅览奏章,更加愤怒,将其关押到监狱拷打讯问,罢免赵时春为平民。
闲居生活
嘉靖十年(1531年),赵时春受到许进之子许赞举荐。
嘉靖十一年(1532年),赵时春为《唐龙文集》作序。
嘉靖十三年(1534年),韩昭王去世,赵时春作《挽韩昭王》。
嘉靖十五年(1536年),赵时春到褒城郡王府赴宴,作有《褒城郡王西郊池馆会讌》。 五月二十八日(6月16日),巡按陕西御史周鈇推荐赵时春。
再次起任
嘉靖十八年五月一日(1539年5月18日),赵时春被选任为太子属吏,起任翰林编修兼司经局校书。 十月一日(11月11日),赵时春赴任。
嘉靖十九年三月八日(1540年4月14日),御史杨瞻、樊得上疏请求让薛瑄从祀文庙,赵时春认为应该这样做。 四月,赵时春的父亲赵玉被追赠为翰林院编修兼司经局校书。十二月二十五日(1541年1月21日),明世宗生病,此时赵时春与罗洪先、唐顺之上书请太子御朝,接受百官正旦的朝贺。明世宗大为愤怒,又一次罢免他为平民。
悲喜交加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赵时春外祖母去世,赵时春作《哭外祖母·享年九十一岁》。不久,赵时春的之子赵守约生子,赵时春作《喜姬守约生子》。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八月,妻刘金台患病咳血不止,长女赵昭德忧郁去世,赵时春作《哭中殇长女次李丈韵二首》。冬,次子赵守愚去世,赵时春作《端溪以诗慰次子之哀次韵奉答二首》。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十一月,赵时春侧室张氏生下小女儿。嘉靖二十六年三月一日(1547年3月21日),赵时春原配刘金台去世,赵时春亲自撰写墓志铭。
御边重臣
嘉靖二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1548年10月25日),因京师遭受侵犯,又因为赵时春熟知兵法,明世宗听从王邦瑞的建议,起任赵时春为兵部主事,代理京营事务,统筹民兵训练。当时大将军仇鸾提倡马市,赵时春愤怒地说:“这样做就是在重蹈秦桧的覆辙。作为军中大将,却效法市侩,可以吗?”赵时春触犯了仇鸾,因此被仇鸾陷害,获得了多项罪名。
嘉靖三十年正月十二日(1551年2月16日),赵时春担任山东按察司兵备佥事,统练山东民兵。 二月十日(3月16日),赵时春辞京赴任。四月,赵时春带兵北上蓟门、通州一带。五月,班师赴京。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夏,赵时春带兵北上通州、密云一带,仇鸾唆使部属纵火于赵时春兵营。 九月十四日(1552年10月1日),赵时春升任山东按察司副使。
嘉靖三十二年二月十一日(1553年2月23日),赵时春担任右佥都御史,提督雁门诸关,巡抚山西,有清廉之名。 九月,敌寇入侵神池、利民诸堡,赵时春率领骑兵、步兵前往抵御敌寇。到了广武,诸位将领都会集了。侦察兵汇报敌寇两千多骑兵,在距离六十里的地方。赵时春穿上盔甲想要骑马飞奔过去,大将李涞坚决制止他。赵时春说大话:“贼人知道我来了,必定会逃,追慢了就追不上了。”于是驱马前行。在大虫岭追上敌寇,埋伏的敌军四面涌来,赵时春失败了。赵时春急忙靠近一个堡垒,守卫士卒用绳子把他吊上來,他才能够脱身幸免于难,李涞的军队最终全军覆没。赵时春被判有罪,解除宫职,听候调遣。
晚年生涯
嘉靖三十三年正月十日(1554年2月11日),赵时春从山西太原回到平凉。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平凉发生地震,赵时春出粟数千以赈灾。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赵时春和胡松游吴山、六盘山、华亭。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四月,唐顺之去世,赵时春作文哀悼。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赵时春的母亲许氏去世,赵时春病重。
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563年12月7日),赵时春被严讷推荐为兵部右侍郎,未起用。
隆庆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68年1月25日),朝廷想要起用赵时春,还未任命, 就去世于华亭县砚峡(今甘肃华亭),享年五十九岁。
隆庆二年五月二十日(1568年6月15日),都御史王崇古请求按照体例对赵时春赐予葬礼,明穆宗同意。
文学
主张
赵时春在文学主张上反对前七子派的模拟之风,主张要自然地抒发真实情感。他的文学理论以第二次贬官为分水岭呈现不同的特点。前期与“嘉靖八才子”相互切磋文艺,主张“求真求善,情由心声”及“以文鸣道,蕴藉典雅”的文学观念。后期谪居平凉,对嘉靖朝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形成了“道重于文,以道为文”及“去文饰,倡返璞归真”的文学主张。
诗歌
赵时春在诗歌创作上才情奔放,慷慨豪迈,饱含真情实感,不饰雕琢,所描绘的也多是身边最平凡普通的事物和自己平静的生活,却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感。现实主义贯穿了赵时春一生的创作生涯。同时,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对于升华赵时春的整体创作艺术,使他的整体艺术风格更为圆满、更加多元化有着重要意义。
赵时春的诗歌思想内蕴丰富,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嘉靖朝多年的政治弊病及社会黑暗,反映了百姓的生活疾苦,严厉地谴责了贪官污吏,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他的抒怀诗也具有较丰富的内容,大多抒发了其遭受打击的愤懑之情及故作旷达的心境。他的写景咏物诗,除了歌颂家乡的壮丽山河之外,更多的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抒发个人的种种情感,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等的思考。赵时春诗歌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诗歌情感充沛,归于抒情,赵时春有意纠正前七子形成的拟古复古诗风,倡导诗歌要抒发真情,在创作中将个人情感倾注于诗歌创作中,从而使诗歌具有较丰裕的情感内涵,使诗歌回到抒情的道路。二是潜心学杜,意境雄浑,在前七子等先辈的引导下,赵时春对杜甫的人品及诗品皆相当推崇,在诗歌中有意学习杜诗,发扬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精神,形成了意境雄浑的诗歌特点。三是追求情韵,清新秀逸,赵时春反对前七子拟古的文风,倡导诗歌真实自然,同时受李白的影响,诗歌追求潇洒飘逸,清新秀逸的特点。
综上,赵时春的诗歌创作虽然存在过于看重“道”的弊病,但是在整个明代文学史上起到了改变复古拟古文风的作用,为开拓新的诗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他的作品表现出的针砭时弊,关注民生及对家乡山河的歌颂,对亲人朋友的牵挂等,都是其真情的流露,这些有血有肉的作品,比起前七子拟古复古的文风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赵时春的诗文应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散文
赵时春的传世散文有三百多篇,其中杂记四十多篇,各种序一共一百三十多篇,墓志铭及墓表共二十多篇,文二十多篇,论十多篇,传状六篇等。其散文或议论,或叙事,或写景,或记人,各具风姿,展现了作者的创作才华,从这些散文中可窥见明代社会风貌及士人心态,以及赵时春的情感倾向,这些对了解明代嘉靖年间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赵时春近四百篇散文中,序的数量最大,有一百多篇。因此,考察这类文体,对于研究赵时春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人际交往应酬之序,如寿序,或为官员或朋友的去留、任免及奖惩而作的序等;第二类是为各种文字所写的文序,如诗集序、文集序、著述序、族谱序等。赵时春的诗文之序少则五六百字,多则过千言,内容丰富,意义隽永,承载着作者的文学观及哲学观。它们或议论,或夹叙夹议,既有对他人身世的感慨,也有自身的人生感悟,既体现了他对诗文艺术的独到见解,又展现了他的散文艺术风采。
政治
在政治上,赵时春目睹朝政的腐败,直言屡谏,提出了不少建议。
首先,赵时春认为君主要善于纳谏和察情。他十分重视举谏和纳谏问题。他认为,举谏者应该担当社会的责任,能有各种有效的谏言,不计较个人的安危得失而进言。而纳谏的益处在于统治者能达到圣人的境界,集众人的谋策更加智慧。君主如果能度心应付天下之物,舍己而为天下,就能达到“察谏者之情”“通天下之耳目”,而达到“天下乐其治”。为了论述察谏的重要,他进而阐述了儒家始祖孔子的观点。强调能察谏的好处。在《上崇治本疏》中,他曾提出“广延访”的措施。主张“仿古轮对之制及我朝宣召之规”“复国初面纠之制”使皇帝经常能够听到大臣、台谏、侍从及庶司群吏子“议论事理或指陈民间利害”“得政事之利弊”“民情之真伪”“察举动之情而绝皇蔽之端”。总之,主张赵时春“开不讳之路”,鼓励官吏举谏。
其次,赵时春认为君主要爱惜人才,作到赏罚分明。在《上崇治本疏》中,他指出“人才者,致治之具也”“用人不易”“全才难得”,认为“贤才者,足以致用者也”“任贤者逸、任法者劳”主张实行贤人政治。同时,在《上崇治本疏》中也提出对人才应“取其长而弃其短,忘其故而与其新”。对于当时“直以意偏见玫,任重才小或欲因事纳忠而智不及”、“得罪落职之臣”,应该“念人才之难得,察臣子之至情”,允许“改过更断”“以言遮斥责者,量才使用,以备任使”,“滴戌者”应在“郊礼”时,“除其旧罪,与之更始”。同时,他强调不能以个人感情之好恶来选用人才。并且认为赏罚关系到天下之安危、治乱之大局,不能以皇 帝之喜怒来决定赏罚,应以天下之“公善”、“公恶”来赏罚。而唯有赏罚明,天下才能大治。
再次,赵时春认为君主要整肃吏治,精简官员。赵时春曾说“伐寇莫如自治,自治英如养民,养民莫如用贤,用贤莫如省官”,他提出了裁冗员、整吏治的问题。而且提出官员应该做到任事廉洁,勤勤恳恳。尤其反对“小人冥行植党,张官恶事”。
最后,赵时春认为君主要“正治教”,摒弃“异端”。在《上崇治本疏》中,他主张“正治教”,即是要宣扬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恢复古代冠婚、丧祭之礼,禁绝礁祭、祷祀之术。他历数佛、道二教之祸害,指出其徒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并提出,凡佛老之徒“教有诵习邪说,干冒宠禄者,即赐遣斥,使天下之人晓然知正道之所在”、“以熄异端之害”。
军事
赵时春对边防的密切关注,明代边患在嘉靖中期空前激化,而平凉北邻固原,固原是三边总督驻节之地,是西北军事防御最密的地方,也是河套蒙古南下的要冲,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赵时春对俺答的仇恨和对边患的极度敏感,他喜言兵、带兵打仗、冲锋陷阵。赵时春文集中的《御戎论》(上中下三篇)、《议处民兵》、《炮防》、《责言》(上下后三篇)等,都是关于抵御蒙古方略的文章。他还十分关注北部军事地理,如《壶关县志序》、《紫荆考序》、《大宁考序》等,正是针对这些地理的军事价值而发的议论。
思想
儒家思想
赵时春立功的思想十分浓重,但他从来不明说自己是为功名而仕,而是标榜自己“驰心于圣贤君子之事”。似乎他的首选是道义,其次才是功名,但恰好符合儒家的“三不朽”价值准则。事实上,赵时春痴心于功名,他所获得的功名,如嘉靖五年(1526年)会元的荣誉、封疆大吏的身份,都在文章中屡屡提及;他罢官居家送别晋升的官僚时,也会流露出期望援引的幽情。许多诗歌也流露了出了明显的功名心,如“自是虞廷崇德让,欲将干羽济时难”“请缨酬宿志,犹可失萧曹”“一战平戎非下策,独怜管仲早匡周”等。
赵时春恪守儒家伦理、忠孝大义。对于生母他极尽亲孝。对于国君,虽然他三被罢官,但从未有一怨言;他第三次被起用,时值庚戌之变,俺答在山西北部横行,但赵时春义无反顾,迅速回京任职。
民本思想
对于国计民生,赵时春极为关心,其文集中的《处州银治志序》、《盐论》、《时政》、《马政论》、《论禁五台一带伐木书》等文,说明他关心着国计民生,他的一些送别平凉地方官员的文章,也可以看出他对地方行政、财政的详细了解。
理学思想
赵时春与明代阳明后学邹守益、罗洪先关系密切,尤其是罗洪先,赵时春视为莫逆,他还与有明显理学倾向的学者王崇庆交往密切。这些交往,对于增进赵时春思想中的理学成分,影响不言而喻。比如他主张由宁静的修养而致德性之善,这与邹守益“慎独”、“戒惧”、罗洪先“良知本静”之说很近。赵集中语录体的《浅言》,可以看成是理学家企图立言的文体,而其《稽古绪论》则明显是立言的子学著作,其中一些条目如“先王至德要道”、“学至圣人之道”、“圣人文章自然与学为文者不同”等,理学色彩浓厚。
赵时春的思想处于明代思想文化的主流之中。虽然明代中后期思想的新兴因子很多,但就思想的主流而言,毕竟还是理学、经济之学;从发展的生命力上看,主流思潮明显趋于保守甚至顽固,不及新兴思想鲜活,所以其没落的趋势亦甚明显;这种没落之势,也可以看成是赵时春本人在后世冷落的根源。
赵玉:吾儿有殊。 (《明御史中丞浚谷赵公行实》引)
翁万达:才本天赋,思异神谋,可胜艰大。 (《明御史中丞浚谷赵公行实》引)
徐阶:公为人严毅介特,与士大夫处,意有所不可,议论有所不合,必引绳按矩诘责之,不少贷,故贤者服其正,而在中人咸疾其太刚,或语及北虏,方持杯酒相欢笑,辄裂眦攘臂,誓不与俱生。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浚谷赵公时春墓志铭》)
唐顺之:宋有欧、苏,明有王、赵。 (《佥都御史赵公时春》)
李贽:其志专在攘夷狄,复祖宗之疆宇,遗后世以长治永安。 (《续藏书》)
周鉴:①一时德业闻望,海内具称得人云。日与诸公谈学考政,恒切社稷之忧,期共济时艰。 (《明御史中丞浚谷赵公行实》)②先生天才颖异,雄视百代,束发修古文词,邃于坟典、丘索、先秦两京之绪,其大指乃在自强不息,去昏惰以励忧勤;其用归于淳伦而济务,不竞雕虫之技。 (《重刻赵浚谷先生集序》)
于慎行等:时春为人沉毅慷慨,敢于任事,又习骑射,有将略,时重其才。 (《明穆宗实录》)
张廷玉等:时春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诗,伉浪自喜类其为人。 (《明史》)
许容等:为人严毅介特,与士大夫处,意有所不可,议论有所不合,必引绳按矩诘责之,不少贷,人服其正……时春少喜谈兵,读书善强记,凡天文、地理、户口、钱谷多寡之数,能历历诵之。所为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 (《甘肃通志》)
慷慨负气
赵时春性格豪爽,志气不凡,善于骑马射箭。对于敌寇纵横,将帅不称职的局面很感慨,屡次对人说:“假使我带领五千名挑选出来的精兵,要平定俺答、邱福并不困难。”又写作《御寇论》,议论打仗守备的事很详细。担当要职以后,更加想着要建立战功,以此激励自己。
开惠民渠
赵时春晚年隐居华亭仪山,但仍时刻关心人民疾苦,这年华亭一带大旱不雨,知县王官访赵时春策划水利,赵时春与王令率胥役抵仙姑山根开渠引水,渠长十数里,灌溉田地数百顷,农人受益不浅,因名日“惠民渠”。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先辈 | 始祖 | 赵公用 | 世称“南京公”,于元末自临安迁至平凉。 |
祖父 | 赵福 | 曾在国子监读书,官至平谷县丞。 | |
父亲 | 赵玉 | 字汝石,官至山东霜化县学校教谕,去世后追赠为翰林院编修兼司经局校书。 | |
母亲 | 许氏 | 封孺人,安东护卫义官许宣之女。 | |
平辈 | 兄长 | 赵时元 | —— |
弟弟 | 赵时泰 | —— | |
—— | 正室 | 刘金台 | 封孺人。 |
侧室 | 王氏 | —— | |
后辈 | 儿子 | 赵守岩 | 赵时春长子,侧室王氏所生。 |
赵守愚 | 赵时春次子,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 | ||
女儿 | 赵氏 | 赵时春长女,嫁周鉴,封安人。 | |
赵氏 | 赵时春次女,嫁宪使彭原傅之子彭中。 | ||
赵氏 | 赵时春三女。 | ||
赵氏 | 赵时春四女。 | ||
孙子 | 赵栾 | 赵守岩之子。 | |
参考资料: |
赵时春一生著述颇丰,有《赵浚谷集》十六卷、《洗心亭诗余》一卷、《稽古绪论》上下卷、《平凉府志》十三卷。其中《赵浚谷集》收录诗歌1550余首,文360余篇。现存《赵浚谷集》可分为两个版本系统,一为十六卷本,一为周鉴于万历八年编次、刻印的十七卷本。
籍贯争议
平凉说
赵时春在《明史·赵时春传》、《续藏书》、《明清小说笔记选》中均以平凉人入载。另外,在今甘肃省平凉市发现了赵时春的居所遗名,有学者发现了他祖茔遗址,在史料中又有他在崆峒山留下的许多逸闻趣事,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他的籍贯也就是平凉府治所在地平凉县人。支持赵时春是平凉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存《校补平凉府志十三卷》本的每卷首页和作者自序后均署名“平凉县人赵时春撰”,作者本人称自己为平凉县人,籍贯无疑为平凉县。
华亭说
支持赵时春是华亭人的依据是:平凉市南邻的华亭县岘峡乡还有几十口赵时春的后裔,这些后裔至今还供奉这个“都堂先祖”,在这个乡的北山坡占地颇广的祖茔遗址上祭祀。这个遗址“文革”前还有规模很大的石碑门、石人石马。
有学者研究认为,赵时春本为今甘肃省华亭县河西乡瓦场村火家沟人,嘉靖元年(1522年)平凉、固原、隆德一带正值兵乱,陕西提学副使唐龙连夜赶到平凉,促平凉儒生速赴西安应壬午乡试,因时间紧兵乱阻隔,远县有些人尚不能赶来,唐龙作主给赵时春补了平凉府文学生的名额参加立次乡试,从此赵时春便成了平凉人。
赵时春墓
赵时春墓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区东南桂井村塬上。原墓地近百亩,系赵氏茔地。据现存残碑记载,赵时春的祖父、父亲、妻子“刘孺人”都葬在此茔地。原有享堂及石人、石马、石羊、石桌、石槽和石牌坊等。现茔地只有高3米、直径5米的一座坟墓,残缺的石马、石羊等都散落在坟之北侧。
王崇庆《浚谷赵公墓表》(引自《永思录》)
周鉴《明御史中丞浚谷赵公行实》(引自《永思录》)
徐阶《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浚谷赵公时春墓志铭》(引自《国朝献徵录·卷六十三》)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列传第八十八》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